李利平
摘 要:構建農民工培訓體系要有一系列的聯動性,且深化支持以及服等體系。
關鍵詞:農民工;培訓體系;構建
隨著著國內各方面的發展與人工費提高等因素,很多地區產業升級的速度已今非昔比,企業對新招工人的在年齡以及性別等資料的要求已不再苛刻,不過隨之對技能的要求更為嚴格,文章以農民工培訓體系的構建作為切入點,進行深入的剖析,相關內容如下所述。
1 區域聯動,完善科學合理的支持體系
從整體上去看農民工的生活基本都是流動的,從而造成了農民工的駐地時常不在一定的范圍,若想要某一個區域去完成培訓農民工的工作顯然不切實際。在農民工流動過程里,大多數均涉及到多個地域,相關政府系統要在農民工培訓上進行有機結合,確保培訓可以不間斷的進行。針對不屬于此地的農民工還有不在此地就業的農民工,相關地方政府要進行平等的對待,實施一定的培訓。不同地區在對待農民工的策略指向性上,要以管理為核心向服務觀念靠攏,將農村勞動力的輸出以及轉移當成全面構建小康社會的一項核心任務,有機的與此地區經濟以及社會發展計劃相結合,且在政策上遵循“人民的政府”這一理念,將農民工當成是市民,讓農民工有與城市人員相同的培訓權利。
2 城鄉聯動
國內長期的城鄉二元框架不但反映出在進程水平以及經濟方面上,而且還深入到了教育層面,城鄉教育之間的距離較為顯著,而此差異并不會隨著農民工遷入城市而得到改善。相對條件差的農村教育導致的弊病是短期內農民工培訓改變不了的。而且與農民工的鄉村教育脫節,將眼光放在城市,只看到在短時間快餐式的勞動技能培訓上的體系,不但不能從深層次提升農民工全面素樣養,且對培訓工作加大難度,效果非常不盡如人意。根據比較滯后的農民工培訓不能滿足實際需求,所以不管是從實際還是未來進程的層面去分析,深化農民工培訓一定在城鄉聯動協調進程的原則上實施。這樣可以為農民工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礎,因此減少其在城市培訓的所需要的實踐,那么就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城市培訓農民工的負擔,讓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進行有機的結合、良好的發展,從而完善城市農民工的培訓效果。
要全面深化農村的基礎教育,可以將農民工培訓放置到農村教育期,且在城鄉教育有機結合的范疇里進行,因此才可以防止前后兩個教育期出現脫節。農民工人群的根本特性是流動性大、文化水平偏低,他們對培訓的需要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一些是針對某方面的技能培訓,還有一些是職業技能與學歷進行雙修。進行農民工培訓工作與普通高等學歷文憑教育有較大的差異,當然與成人教育體系也有加大的不同,農民工培訓一定達到其職業發展的需要。對已農民工群體的教育一定要構建多元化的教育體系,從而需要城鄉教育的全面革新。
3 企校聯動,深化成長體系.
做到校企有機的結合,能夠互相擔當雙方的培訓以及實踐,這樣利于理論以及技能的培訓,全面推動農民工技能和素養全面提升。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在政府的整合下,各大院校、職業院校以及培訓學校和相關企業進行有機的結合,一起對農民工實施培訓活動,政府把培訓補貼發放到相關院校。比如用人企業在實施人力資源培訓的時候,邀請一些院校設計培訓課程,聘請一些院校教師進行相應應的教學,或利用委培措施,交給相關院校培養用以充實企業對職工的需要,以保證培訓和農民工就業的連續性,農民工全面素養的提升以匹配公司發展的需要。相關院校與企業進行有機的聯合,建立流動培訓系統,在此地區農民工集中的地方,按照培訓課程的差異,組織此地教師參與到農民工培訓活動中。公司作為用人方對其職工實施相應的培訓是十分必要的。針對農民工,一些企業認為其穩定性差,培訓不會為公司的投入帶來更多的回報,一般就為了節減指出、減少用人成本,在對農民工使用的時候并不會為其進行必要的培訓,只是要求他們可以做最基本的工作就可以,和其余工人相比較,農民工在公司進行培訓的比率很低,且層次也偏低,培訓課程不適用等。現在,一般的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成人院校以及技工職業學院等培訓系統也沒有將對農民工的培訓當成培訓的核心內容。對于上述情況,勞動執法系統要深化對用人方的勞動監督,促進用人單位完善自己需要擔當培訓職工的責任,按時對農民工進行;教育系統也要激勵相關院校對農民工進行培新,深化農民工培訓的監督、統籌以及整合等。為推動用人方培訓工人的主動性,相關政府系統也可以對那些做得優秀的公司以及院校給與相應的獎勵,或者是讓用人方和相關系統共同進行培訓,規劃分擔培訓所需的投資。
4 素能聯動,深化農民工培訓的內容模式.
一般來說農民工群體的生計都較為困難,如果培訓的內容并不是農民工所需要的,那么就很難讓其參與到培訓中,就算是免費的培訓效果也不會很理想。并不是農民工的認識程度的問題,超強的工作符合以及繁重的經濟包袱,促使那些“霧里看花”類型的培訓對其實在過于奢侈。一般農民工培訓的核心內容是常規職業技能以及最為基礎的知識內容,但有不少農民工已通過一定路徑獲得了技能,比如泥瓦工以及木工等,就算是那些工作在機械、電子以及餐飲等領域的農民工,也會獲得企業相應的崗前培訓,以往農民工也接受相應的文化教育以及系統的培訓,很多農民工都可以進行自我學習。農民工切實需要的正是心理適應方面的培訓以及勞動利益制度自我保護培訓。而且,一些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優生優育以及家庭教育指導都要慢慢的融入到農民的培訓體系中。從而在此原則上,按照相關職業,構建一些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專業培訓,我讓農民工去進行選擇,以深化農民工就業的切實需求。而且,培訓農民工的層次也在持續加深,由最初主要培訓青年男性農民工慢慢延伸至為中年農民工以及女性農民工,對女性農民工可以進行保姆培訓等,而且要面臨農民工流動性以及崗位移動,要對農民工實施多層次的培訓,培訓課程要持續拓展。政府系統不但要構建職業技能層面的培訓讓農民工擁有能夠生存的一技之長,還要與文化素養方面的培訓共同進行,其中有法律法規內容的培訓、城市生存以及求助常識的培訓、城市文明的原則以及標準話培訓等。培訓農民工的核心理念就是提升起全面素養以及技能,其中有文化素養、思想品德、公民政治素養、認知與技術水平以及法律法規相關知識。
參考文獻
[1].謝啟文;李娜;;金融風暴下返鄉農民工創業的社會資本建構的探索——以河南省原陽縣個案為例[A];科學發展觀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報告——第五屆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秀論文集(2009)[C].2011,14(22):1042-1045.
[2].丁越濤;;企業如何利用培訓實現人力資源開發[A];合作 發展 創新——2008(太原)首屆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區有色金屬工業發展論壇論文集[C].2010,14(03):514-516.
[3].于洋;;建立雙贏的人力資源培訓體系[A];北京人才交流協會2000、2001、2002年獲獎優秀學術研究成果匯編——人才市場的發展與創新[C].2010,11(07):684-685.
[4].石長生;魏加沛;;如何構建現代企業人本管理體系[A];煤炭經濟管理新論(第10輯)——第十一屆中國煤炭經濟管理論壇暨2010年中國煤炭學會經濟管理專業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11,17(32):2437-2452.
[5].林棟;農民工崗位培訓效果評估的模型構建[A];福建省高校輔導員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壇優秀論文匯編[C].2010,12(06):544-548.
[6].秦云海;晉城煤業集團ISO10015培訓管理體系的建立與探討[A];煤炭經濟管理新論(第7輯)——第八屆中國煤炭經濟管理論壇暨第二屆中國煤炭學會經濟管理專業委員會工作會議(2007)論文集[C].2011,13(08):914-1006.
[7].汪根時;余廣約;對加強農民工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11,12(03):64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