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資源是寶貴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內容。紅色資源轉化為高校教育教學資源就必須通過編撰科學的紅色資源教學內容、構建合理的紅色資源實踐教學體系、打造豐富的紅色校園文品牌、搭建美觀的紅色資源網站教育平臺來實現紅色資源的有效轉化。
關鍵詞:紅色資源;高校;教育教學;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7-0232-02
紅色資源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創造和形成的,可以為我們今天開發利用并具有當代價值的革命精神與物質載體的總和[1]。紅色資源不僅體現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艱苦奮斗歷程,更內含著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所凝結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堅定信念,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偉大的革命精神,具體表現為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紅色資源內含的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逐漸成為現代人們生活的精神食糧,對于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特別是對于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有效化解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文化認同等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是增強大學生道理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要內容。
一、編撰科學的紅色資源教學內容
準確把握紅色資源教學內容的特點,實現紅色資源教學規律化、機制化、常態化就必然要通過一定的教學載體來呈現。積極推進紅色資源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已成為當下紅色資源轉化為高校教育教學資源的共識。“紅色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研究,需要在借鑒、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紅色教育中好方法的基礎上,對紅色教育資源進行創造性轉換,以便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同時這種轉換更要能針對人們的思想和心理特點,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力圖引起人們思想、情感上的共鳴,增加共識進而達到意義共享。”[2]就紅色資源轉化為高校教育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而言,應該重點把握好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開設紅色資源教育課程提升教學的專業性。我們都知道,教學的專業性是以學科建設為基礎的,學科的生命力要在課堂的實踐中去體現,這就必然需要相應的教學保障,比如開設課程,編排教學課時,安排專業教師進行備課講解;特別是紅色資源在目前尚未單獨成為一門學科體系的情況下,這種教育課程的設置和實施顯得非常必要。二是充分挖掘地方紅色資源充實教學內容。紅色資源既具有整體性也具有零散性,說它具有整體性是從紅色資源的縱向發展來說的,因為紅色資源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所形成的;而零散性則是從紅色資源的橫向發展來看,每一時期的革命斗爭實踐都是隨著時間地點的轉移而發生變化的,紅色資源也就在這一時空的變換中存在和發展。因此,每一時間地點的轉換都有一定的紅色資源存在,特別是贛南,作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已成為中國紅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如果把這些地方遺留的優質紅色資源加以整合,作為紅色資源教學內容的補充,必將進一步豐富紅色資源教學內容,提升紅色資源教學品位。三是開發紅色資源教學課件優化教學方式。當下,隨著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快捷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已是必然要求。開發利用紅色資源教學課件可以較好地實現課堂互動,優化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特別是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可以有效地展示有關紅色影視作品,可以有效地緩解學生學習的疲憊狀態,也可實現潤物無聲的教學效果。四是健全紅色資源教學評價機制保障教學效果。教學監督與評價機制是保證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教學過程有序、教學方法科學、教學效果理想的重要環節。但值得注意的是,紅色資源教學具有他自身的特點,在教學評價機制的設置與實踐上應當與其他課程的教學評價機制有所區別,要突出紅色資源教育教學評價的專一性、靈活性和實效性等特征。
二、構建合理的紅色資源實踐教學體系
理論研究總是以實踐應用作為邏輯起點。紅色資源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有力地彌補了理論講授空洞的缺陷和不足,達到了理論講授和實踐鍛煉的有機統一,也與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的特點相吻合。所以,構建紅色資源實踐教學體系是紅色資源轉化為高校教育教學資源的重要途徑,其一,加強紅色資源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紅色資源實踐教育教學基地的建立是確保紅色資源實踐教育教學常態化、確保教學穩定性的基礎。因此,高校應積極選擇和加強紅色資源教育教學基地建設,尋找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紅色文化地作為實踐教育的重點建設對象,以進一步增強實踐教學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其二,要大力培育高校紅色文化協會。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異性,獨立性特點比較突出,加之高校學生人數多,專業紛繁復雜,統一的專業實踐很難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需要。通過“組織大學生社團或固定的學生群體幫助紅色資源基地定期整理資料,維護基礎設施,保持環境衛生,做義務的講解員”[3],增強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吸引力;鼓勵大學生成立紅色文化協會凝聚具有共同愛好者的力量,滿足對紅色文化向往和追求的學生需要,擴大紅色資源實踐教育教學的覆蓋面和受益面,比如目前部分高校所成立的“思源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協會”,“大學生紅色文化愛好者協會”等。其三,制定高校紅色資源實踐教育制度。高校制定紅色資源實踐教育制度是紅色資源實踐教育體系規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證,同時要提高實踐教育制定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因地制宜、區別對待,使制度的執行力和老師的教學活動、學生的接受程度、學校的支持力度保持適度張力,確保教育實踐活動的高效率。其四,積極開展紅色資源實踐教學活動。在教學方法上,可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即通過實踐考察,重走長征路、參觀學習、紅色社區援助、紅色黨團日活動、探望革命前輩、參加紅色文藝演出等方法,使學生在體驗中深化對紅色文化內涵的認識,增強紅色文化對青年學生的感染力和熏陶力,使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紅色精神世代傳承,發揚光大。
三、打造豐富的紅色校園文化品牌
校園文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質拓展的重要平臺,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可以進行熏陶和感染。紅色文化在內涵、表現形式、特征功能、實踐應用等方面與校園文化有著高度的結合點,可以實現相互融合,相互貫通。搭建紅色資源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橋梁是實現環境育人、資源感人、載體召人的重要觀測點。一要定期出版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報紙雜志。要根據學校地域特點、校史校情、校園文化精神的特點,出版紅色資源的校園宣傳刊物,通過在校報、宣傳欄目設置專門的紅色資源欄目,供學生學習交流,為擴大紅色資源教育影響力和為全校師生提供學習的舞臺。二要擴大校園紅色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覆蓋面。校園景觀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在校園各類美化區放置相關的紅色雕像,在教學樓、學生宿舍樓道懸掛相關的紅色標語、紅色人物畫像、紅色詩詞加強紅色文化在教學區和生活區的滲透力度;通過以紅色地域、紅色事件和紅色人物的名稱命名一批學生行政班級、校園亭閣、校園角落,擴大紅色景觀的覆蓋面,在無形中增加老師和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要努力盡早建成校園紅色博物館和紅色藝術館,提升校園紅色文化建設的品位。三要舉辦與紅色文化相關的校園文藝活動。文藝活動是寓教于樂的一種教育方式,而紅色文藝又是紅色資源的重要內容,所以紅色資源與高校校園文化有著天然自然的結合點。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定期舉辦校園紅歌大賽,校園紅色歌謠、紅色小品、紅色戲曲、紅色講壇、紅色話劇、紅色知識競賽等一系列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在積極參加校園文化活動中自覺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使紅色精神滲透到每一個大學生的心田。四要將紅色文化滲透于日常的黨團活動中。比如開展紅色主題團日活動,紅色主題黨日活動,通過紅色黨團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帶動紅色校園文化的繁榮。
四、搭建美觀的紅色資源網站教育平臺
當今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是一個網絡的世界。網絡具有共享性,方式上的快捷性和交互性特點,它使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夠快捷地接受各類資源,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情感。高校要有效地實現紅色資源的教育價值,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就必須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搭建紅色資源網站教育平臺。一是把握紅色網站開發建設原則。紅色網站是高校為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計算機網絡為載體,通過傳播紅色文化,實現道德教化、價值提升、輿論營造功能的一種手段。因此,紅色網站的建設和開發必須堅持教育性和社會性相統一,價值性和規范性相照應的原則。二是要契合網站設計的“紅色”主題。紅色資源實現價值的過程也就是它發揮功能,實現價值增值和價值傳遞的過程,即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紅色網站的設計和開發改變了以往以課堂教育,傳遞知識的方式,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因此,紅色網站的開發和建設必須凸顯紅色主題的特征,并通過娛樂化的形式讓人們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和渲染,才能實現紅色資源的價值、傳遞以紅色資源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民族精神、“中國夢”教育的正能量。三是要提高網站設計質量。網絡的優點客觀上為紅色資源轉化為高校教育教學資源提供了技術手段和設備支持,但要提高網站設計質量抓好兩個方面的問題:從網站界面的規劃來說,應該體現網站的教育價值,也就是說紅色網站的平面設計應該是虛擬場所上的正面教育、正確引導,通過鏈接翔實的紅色史實,紅色影視音樂,紅色圖片,紅色故事,紅色名言等讓瀏覽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啟迪心智,使網絡改變媒介的功能,扮演教育載體的角色。從網站版塊設計的角度來看,紅色網站要內容豐富,界面簡潔,版塊清晰,使瀏覽者一目了然。所以,在高校校園網內建設專門的宣傳網站,鏈接在老師、學生經常瀏覽的校園網主頁;同時要豐富網站內容,開設特色教育宣傳專欄,如“紅土論壇”、“紅土文論”、”紅色偉人”、“紅色歌謠”、“紅色影視”等欄目,真正把紅色網站打造成紅色資源宣傳教育的主陣地。
參考文獻:
[1]李文瑞,賀新春.論紅色資源轉化為高校教育教學資源的困境及其對策[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2]饒勇,鄒小華.紅色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中的審美滲透[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2).
[3]康丹丹.紅色資源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的應然與實然論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