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錢明
摘 要: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改變那種片面強調和夸大教師作用,以教師為中心,不顧學生的興趣需要,一味地向學生傳授知識,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關鍵詞:教學模式;閱讀方法;學習興趣;自學習慣
在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農村教育普遍存在著在教育教學中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現象。這種教學方式必然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只是機械地背記知識、積累知識,而思維分析、概括能力卻沒有得到較好地訓練。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說,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呢?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我覺得可從以下方面來努力:
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基本教學模式
初步了解—討論釋疑—點撥總結—舉一反三—擴展延伸。
這個教學模式,力求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最佳結合。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方法積極主動地應用于課外閱讀中,做到學以致用,在運用中不斷鞏固提高。
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一文中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1.初步了解
我先布置學生根據“預習”和課后思考題來預習課文。學生帶著“課文從幾方面來寫地球的特點”這個問題來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樣就會有中心、有目的地讀。并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可以學生思考也可以和同學討論交流,還可以問老師。這樣學生預習時就會有方向,就能夠最大限度地了解課文內容。
2.討論釋疑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這時可以引導學生發揮集體的智慧——進行小組討論學習。在討論交流中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并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就有一個學生提問:“為什么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呢?”老師應先肯定這個問題提得好,但不要急著告訴學生答案,可以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點明中心。然后把這個問題拋還給學生,讓學生閱讀、討論、交流這個問題。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地思考這個問題,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
3.點撥總結
學生討論交流的意見有時總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或不夠深刻,這就需要教師適時、適度地進行點撥歸納,如,說明“只有一個地球”體現在:①地球在宇宙中是非常渺小的。②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且面臨資源枯竭。③人類目前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歸納出學習方法。學會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4.舉一反三
教師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讓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掌握重點難點,并領悟學習方法。
5.拓展延伸
讓學生在課中把學到的讀書方法運用到別的課文或課外閱讀中去,在實踐中得到鞏固和深化。也可以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地球的資料,增強學生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二、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的閱讀方法
1.邊讀邊想的方法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邊讀邊想,讀思結合是被實踐證明的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在閱讀一篇文章的過程中,在閱讀的不同階段,想什么可以有所側重。如,初讀課文,嘗試理解不懂的詞語,提出不懂的或感興趣的問題。深入理解課文,要學會抓住重點詞、句思考理解,進而想全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自己有什么啟發、教育。最后還要想想這篇課文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在今后習作中可以學習什么?還有在讀書方法上有什么收獲。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不但能夠自己發現、解決問題,而且有一定的創造性,就不會局限于死記硬背老師講解的東西,從而推動獨立閱讀能力的提高。
2.聯系上下文的方法
課文中有相當多的詞語、句子,如果就詞解詞、就句析句,往往難以理解。如果把它們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系上下文理解,就能夠確切地理解,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對文中“張冠李戴”這個詞的理解,就可以聯系文中“把這個人做的事安在那個人的身上”來理解。
3.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
就是啟發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中去尋找、發現與課外描寫事物相通的經驗,把二者聯系起來,幫助理解課文的內容和體會其中的感情。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講到“地球太容易破碎了”。就引導學生聯系2008年,我們鎮的一個小山村就是因為多年來農民隨意砍伐山上的樹木,遇上了連續的大暴雨而引起山體滑坡,整個村莊都被淹埋了。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圈畫批注的方法
學生讀書需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這一傳統的讀書經驗說明邊讀邊想與圈畫批注可以互相促
進。學會畫出重點詞句,可在文中寫出自己的認識及想法。
在閱讀中,以上各種方法往往要結合在一起使用,這樣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提出讓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達到的要求。這些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最好是讓學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如,在課內外閱讀中,要鼓勵學生遇到不懂的字、詞就要查字典或詞典。這樣學生就能主動識字,在這種自我探索、自行解決問題的喜悅中,就能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四、要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自學習慣主要包括使用字典的習慣,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復習的習慣,認真做作業的習慣,教師批改后自己改正的習慣,經常讀書、看報的習慣。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要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思考、積極動腦,并不斷練習、鞏固,成為內在需要的行為方式,形成自覺地行動。
(作者單位 福建省平和縣九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