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巴哈提·托合特白
摘 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20以內加減法既是小學數學教材第一冊的重點,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必須從一年級起加強對計算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計算方法;計算規律;計算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要求是:能結合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能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會口算百以內的加減法;能計算三位數加減法,一位數乘三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會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運算以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提高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方法有很多,這里我僅談如何幫助學生領會計算方法和掌握計算規律。
一、幫助學生領會計算方法
低年級作為關鍵的起始階段,加、減、乘、除的入門學習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影響深遠。任何復雜的題都是由一個個簡單的問題組合而成的。無論是兩位數乘除兩位數還是兩位數乘除三位數,或其他更復雜的計算題,它們的基礎都是“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加減法”“九九乘法口訣”。這些基礎的知識不過關,達不到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程度,到了中高年級必然算不快、算不準。為此,在教學生認識10以內的數時,我都是通過展示組成和分解數的圖畫或實物,培養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動手能力、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教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讓學生進行“圈十”操作,領會并掌握“湊十法”,為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打好基礎。
二、幫助學生掌握計算規律
很多計算題都有它的規律可循,讓學生掌握這些規律,既可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提高計算的速度,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推理的能力。要使學生算得快、算得好,幫助他們理解算理、掌握規律是教學的關鍵。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探究出算理。教學“9加幾”的進位加法時,我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小猴要請客,買了兩箱桃子,一箱9個,另一箱8個,它一共準備了幾個桃子?哪位小朋友來幫小猴算一算呢?誰有辦法能讓別人一眼就看出有多少個桃子呢?經過教師的點撥,在一陣動手操作和相互討論后,學生很快理解了“湊十法”的算理,學會了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接著,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很快學生就學會了計算“8加幾”、“7加幾”、“6加幾”的進位加法。有的學生還能根據算理推算出不會算的題目,為后面繼續學習進位加、退位減打下基礎,比如:想加算減、口訣求商等都是學生通過知識間的聯系來繼續學習的。讓學生理解透徹,掌握規律,他們才能正確熟練地運用方法計算。
提高學生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只有“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才能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堅持日積月累,師生共同努力,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才能見到成效。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富蘊縣杜熱鄉
第二牧業寄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