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林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剛踏入小學校門的學生,如何培養他們在語文學科上的興趣,是小學語文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通過拼音教學、做游戲、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關鍵詞:拼音;識字;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強調的也是興趣的重要性。對于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生,老師要讓他們剛入學時就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比老師灌輸給學生許多的知識更有意義,對學生一生的成長更有價值。那么,小學老師如何來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本人將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做的一些嘗試和研究,與同仁們一起商榷。
一、以漢語拼音為突破口
小學生學習語文,首先接觸的是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漢字的基礎,學好漢語拼音,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老師要設計合理的、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課堂教學目標,調動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聯系生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生活即語文。”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而不是兩個東西”。在語文中處處有生活,生活中處處是語文。他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沒有生活味道的語文是枯燥無味的,就如一潭死水,激蕩不起一絲漣漪。朱熹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就是語文的源頭活水。例如在教學“a”的發音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說出生活中愛哭鼻子的小朋友,是怎么哭鼻子的,這樣學生就能將“a”這個發音發得準確。老師在教學“o”發音時讓學生想想大公雞是怎么打鳴的,學生們七嘴八舌,有許多學生能將“o”發音發得準確。
2.運用小卡片,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低年級小學生拼音時,我喜歡將市場上買的漢語拼音小卡片帶到課堂上,學生們看到我手里的漢語拼音小卡片時會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因為父母一般都會為孩子買一些啟蒙讀物,其中就有漢語拼音的小卡片。這種小卡片圖文并茂,比如“e”字母旁邊就會有一只可愛的小鵝。學生一看,很有趣,就會有學習的欲望,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再如“ü”字母旁邊畫有一條紅鯉魚在水中吐泡泡,這樣,學生對“ü”字母的形象記憶就比較深了。這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
3.老師編順口溜教學
老師要抓住小學生喜歡唱唱跳跳的心理,適時地編一些順口溜。比如,在教聲母和單韻母時,可以編這樣的順口溜:張開嘴巴aaa,公雞打鳴ooo,嘴巴扁扁eee,一疊衣服iii,一只烏鴉uuu,魚兒吹泡üüü,收聽廣播bbb,小孩潑水ppp,娃娃摸梨mmm,一尊大佛fff,小馬奔跑ddd,像個傘把ttt,像個門洞nnn,小孩趕豬lll,飛翔鴿子ggg,兩只蝌蚪kkk,口渴喝水hhh,小雞逛街jjj,三個氣球qqq,甜甜西瓜xxx。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在寓教于樂中獲得應有的知識。
二、運用多種手段激趣識字
有一些學生對漢字并不是很感興趣,傳統的教學漢字一般是讓學生多寫,通過反復訓練來讓學生加深記憶。但是,這樣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缺乏主動性。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1.運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感興趣的,老師可以從網上下載你所需要的字,電腦可以讀字的發音,可以演示字的筆順,可以演示組詞和相應的漢語拼音,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同時,網絡上還有許多識字的小游戲,老師在上課前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識字游戲,制作成課件,讓學生參與。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一定很高,學習就會事半功倍。
2.“加”“減”筆畫游戲法
通過“加”“減”筆畫,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再通過學生與學生的競賽,看誰合成的字比較多,從而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詞匯。比如用“加”的方法識字,“日”加一畫可以變成:白、目、旦,“大”字加一畫可以變成:天、太;用“減”的方法識字,比如“天”減一筆為:大,“去”減一筆為:云。
總之,老師要引導學生學好漢語拼音,激發他們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學生識字的能力,在快樂中學好語文這門課程。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瑤溝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