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新會
摘 要:閱讀是每個人一輩子的法寶。如果沒有閱讀的興趣,或不喜歡閱讀的人以后是很難適應當今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社會要求的。
關鍵詞:閱讀;積累;興趣
在中學期間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初中生來說即是重點,又是難點。那么在初中三年的學習當中怎么樣才能提高閱讀的能力呢?本人認為應重點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廣泛積累。
在中考當中現代文考試閱讀部分基本上都是說明文、記敘文和議論文,但不管文體怎樣,主要考查的是對文章所傳達的意思正確理解和篩選的能力。文體不一樣只不過是考查的中心點不同,目前的主要問題在于中學生在閱讀現代文時,沒有觀察到重點的有效信息。而要解決這一問題的基礎,只能是靠課外多閱讀多積累,多閱讀也是學好語文的條件之一。
應該說現在有好多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是不盡如人意的,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的閱讀量太少。緣由有很多,首先是現在媒體很多,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如電視、光盤、網絡、雜志書等,這些信息媒體都能提供生動的視覺形象,這樣學生自然就對文字不感興趣了。其次,學生學習壓力大,沒有太多的時間看課外書。而且,有些家長認識有限,以為課外書是“閑書”,讀課外書是浪費時間。種種原因導致了現在的初中生閱讀量普遍偏少。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不要認為學生讀書是在完成任務,這樣學生就會有心理負擔,就有產生被迫感,學習也不理想。要讓他們喜歡去讀,自己主動讀。要給學生自由空間,鼓勵他們選擇獨立自由活動。教師只是起了幫助推動的作用。有了自由,就有了主動性,興趣會大一些,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學生的閱讀興趣,一方面是學生自己從小打的基礎,另外就是要老師有正確的引導。在讀書的入門階段,老師要切記不能操之過急,不要太推薦孩子們去讀什么世界名著,最基礎的還是啟迪他們對文字的興趣,閱讀是個慢功、長功,大人和學生自己都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拔苗助長。
現在的考試改革,正在努力改變高分低能的狀況。比如說,打破以前考分段、中心思想這樣的套路,也不再把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地分析和咬文嚼字,而是主要考查學生是否讀懂了,并且特別強調整體感知。課標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會和理解重要詞句在各個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目前我們更加意識到,其實閱讀和寫作是完成一個創作的兩個關鍵步驟,如對于一篇文章來講,寫作只能算是完成了一部分,而另外一部分則要靠讀者閱讀來完成。因此老師和家長要著眼于加強孩子們在閱讀的同時激發他們的主觀意識和主觀能動性。讓我們以興趣開始,以不斷累積閱讀為基礎,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使他們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邱球.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初探.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2).
[2]鄭春盛.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效益.考試周刊,2011(52).
(作者單位 河北省阜平縣平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