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蔓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生命線。從強化目標意識、運用普雷馬克效應、問題導學式、運用代幣制、巧用記憶口訣等幾個方面淺談提高課堂效率的措施,以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生命主線。初中生物作為一門非統考科目的學科,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鐘里組織好教學,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知識,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使教學達到一個新的境界,是我深思的問題。本文就如何結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性談談自己的些許看法。
一、強化目標意識,集中學生的關注力
注意是順利進行教學工作的必要前提。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才能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活動之上。初中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由“經驗型”向“理論型”的水平轉換,注意力較容易分散。要使學生在四十分鐘內由始至終地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與集中力,是很難做到的。如何在教學中使學生產生和維持有意注意,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可以在新課開始時向學生說明學習這門課的目的、任務與重要性,強化學生的目標意識,集中學生的關注力。例如洋思中學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不是漫無目的地學,而是在教師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后,學生帶著思考題在規定時間內自學指定內容,完成檢測性的練習。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合理分配好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
二、運用普雷馬克效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心理學上的“普雷馬克效應”,主要是指一個經常出現的或較喜愛的活動,可以作為強化物去強化一個較少出現的或較不喜歡的活動。也被稱為“奶奶的規則”,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點。”這個效應可以給我們教育工作者帶來一些啟示。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初中孩子普遍都具有較為強烈的好奇心理,渴望探索未知世界。例如,對于動物,很多孩子都表示出濃厚的興趣,但是了解的知識相對甚少。基于此,我會在課堂中利用最后五分鐘左右的時間播放一些如《動物世界》之類的視頻,增加孩子們的課外知識。但是,播放視頻的前提是學生要認真聽講,掌握好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把知識點過關并且完成規定的練習。受視頻的“引誘”,很多孩子都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但在運用此效應時,我們要注意嚴格要求學生,必須先有行為,后有強化,這種關系不能顛倒,而且要與他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態度緊密關聯,即學習態度必須端正而且知識點的過關乃至練習的完成都要有質量地完成,不能馬虎應付。
三、問題導學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浪潮中,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也逐漸發生轉變。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注重改變自身的角色,充當學生學習的指引者。教師在上新課之前,可以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置有層次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閱讀課本,并且在閱讀知識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內部分組的力量,相互間討論,對較難理解的問題篩選出來,由教師利用直觀教具、模型、掛圖、錄像等手段講解得出結論。對于學生能夠輕易掌握的知識點,教師則可以相對少花一些時間講解,而把重點放在學生不懂的重點難點上。此法有助于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將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地位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運用代幣制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
代幣制是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下的一種方法。斯金納認為,人的一切行為幾乎都是操作性強化的結果,人們的任何習慣都可以通過及時強化習得。初中學生普遍具有好強、好勝的特點,據此,在課堂中,我采用“代幣制”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己的思考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如果回答正確則累計加分,累計的分數不同,得到的名銜也不同,相應地獲得的獎品也不同。學生為了獲得較高的“榮譽”頭銜與獎品,主動地搶答老師所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課堂的競爭意識以及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當然,每個孩子的性格、脾氣、喜好不同,因此獎勵機制也要有所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平時多與孩子溝通接觸,了解孩子的喜好,才能使其更具針對性。同時,在實施過程中,也適當地規定一些懲罰的制度,做到“獎賞分明”,使孩子能夠自己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學習自主性。
五、巧用記憶口訣,加強學生的記憶
艾濱浩斯的記憶曲線告訴我們,遺忘的過程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后慢。而且對于一些比較零散的知識點,我們的遺忘速度更快。生物學作為理科中的文科,有一些知識點較為瑣碎。另外初中生物還有一些必須死記又易混淆的知識,對于這些知識,我們可以嘗試匯編一些口訣來輔助教學或者記憶。口訣記憶不僅效果好,并且還能確保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忘記。如在講解心臟的結構特點時,可采用“房在上,室在下;房連靜,室連動;上下相通左右不通”來幫助學生記憶;對于血液循環這一難點,也可以采用兒歌簡圖,讓學生利用兒歌“心臟好像一個框;中間隔著一堵墻;里面有著四個腔,上房下室,左右顛倒。小小瓣膜控方向……”掌握血液循環的特點,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由于運用記憶術使學生對識記材料進行了深入的加工,因而能提高識記效果,也能提高學生的興趣。當然,識記要在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基礎上采用,否則學生只是死記硬背、完全不理解的話,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作為一門自然科學,生物學本身具有無窮的魅力。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汲取科學知識,是我們不斷摸索的方向。我們只有從實際出發,一步步地反思自己的教學,逐漸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杰芳.應用口訣快速記憶初中生物學知識[J].生物學教學,2011,36(4):70.
[2]林雯.巧用兒歌簡圖讓血液在快樂中循環[J].中學生物教學,2012(3):42.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立賢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