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要】在制作和使用課件教學的過程中,簡明扼要的板書仍具有著重要作用。它能指導學生把握思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文中總結了好的課件板書應符合的五項要求。
【關鍵詞】課件;語文教學;板書設計;課件板書
心理學實驗證明:外界進入人腦的信息,90%來自視覺。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越來越多地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從事語文教學多年來,我深刻地認識到簡明扼要的板書在課件教學中仍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指導學生把握思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下面我就板書設計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精巧的板書設計就是一篇“微型教案”。設計好了板書,就等于設計好了整節課過程。課件讓教師從粉筆黑板中解脫出來,課上沒有板書或板書很少,容易在學生心理上留下的空白感覺。學生不能在上課過程中學到什么,更不用說下課之后的復習了。況且,我所教的是中專生,一般來說,現在中專學生無論在分析問題能力上,還是歸納水平上,學習習慣上都不如普高生。課件上的直觀形象若不轉化成提綱挈領的文字板書,所教的內容只會是“過眼云煙”。由此可見,即使在現代化教學背景下,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更加需要教師板書的幫助,而中專語文教師應更重視研究和探討板書的設計。
那么,什么樣的板書才是好的課件板書呢?我認為好的課件板書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課件板書應直觀清晰
直觀清晰是指板書要形象直觀、條理清楚地再現課文內容特點。學生通過板書能直觀地把握課文脈絡,明確學習目標,減少學習過程的盲目性。板書直觀、形象、條理清晰。學生容易理解,記憶效果好。
二、課件板書應簡單精煉
精練就是要盡量用極少的文字概括較多的內容。要注重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主次分明,使學生通過板書就能了解全貌,抓住要點,給人以一目了然,十分清晰的印象。處理教材時應該目的單一,大膽取舍,略去與目的無關的次要環節和學生易懂的次要內容,要用最濃縮的精煉文字表達。而不是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力求好懂易記,不至于成為學生的負擔。此外,精煉的板書在課件制作中簡單不繁瑣,也可減輕教師課件制作的負擔。例如《樹》一文的板書設計:
這則板書體現了這節課的主要內容——作者借樹獨立堅韌的形象托物言志:樹與人和諧的哲理。突出了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三、課件板書應交互自然
課件當中的板書不同于傳統教學在黑板上板書,講到相應的地方,隨時都可以寫上。就拿PPT課件來說,板書往往處于課件中的一個頁面,每講完一個知識點進行板書的時候,需要點擊鏈接按鈕進入板書頁面,然后一步一步展現出板書的語句。這一部分板書完成需要進入下一部分時,又要通過返回鏈接回到主頁面。為了能體現教學過程的進度,都是需要事先在課件中設計好的。如果沒有這些交互行為,板書就變得呆板,出現的時機也會不合時宜,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
四、課件板書應新穎別致
新穎別致的板書,會不斷產生新的視覺沖擊,緩解學生視覺和心智的疲勞,使學生以充沛的精力高效地完成一堂課的學習。如填空式板書,學生看著覺得很有趣,并能主動去尋找答案將空白處填滿,自己去體驗、領悟,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也能夠促使學生引起聯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效果。
五、課件板書應美觀生動
課件板書應該靈活而不呆板,力求用生動美觀,富有吸引力的具體形象引起學生的情感和思維活動,刺激其大腦,由此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旺盛的學習熱情。因此,我們可以采用符號、圖形、聲音來標示課文內容,裝飾板書頁面;還可適當運用紅、藍、黃、綠等顏色或字體風格、發光效果配合標示,加強板書設計的藝術效果。還可以變換表述形式,采用網絡式、樹式、花瓣式、金字塔式等等。
以上是一篇好的課件板書的特點。除此之外,板書在運用上還要適時。出現太早,學生會覺得突兀;出現太晚,學生又會覺得畫蛇添足。只有學生需要的時候適時出現,板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板書是死的,板書的運用是活的。什么時候出示課題、內容,什么時候板書結論,都要有周密的考慮,力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學內容不同,教學對象不同,板書的內容和形式也千差萬別。時代在前進,板書也走進了現代化教學手段中。但是,不管如何設計板書,都必須從教學實際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