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善峰
摘 要:學校體育是國民體育的基礎,學校體育教育的目標是:增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和習慣,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好基礎;同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又是指導體育教育的重要依據,也是評價體育教學和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標準。因此,對體育教育觀念也應有所轉變,應以終身體育觀為出發點,對體育教育的認識從低級走向高級,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單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體。
關鍵詞:體育教育;觀念;教師;課堂教學;終身體育
學校體育是國民體育的基礎,也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是指導體育教育的重要依據,也是評價體育教學和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標準。怎樣有效地幫助廣大體育教師們轉變思想觀念,增強他們對課程標準研究和實施的信心,使他們充滿熱情地投入實驗之中,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考慮。
一、理念上從舊到新的轉變
根據體育學科特點,從知識、技術的傳授,身體素質的鍛煉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在教學中不僅要鍛煉學生的身體,還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非智力因素;不僅要教會學生學會知識、技術、技能,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還要教會學生如何生存。要注意培養“學是為了用”的觀點,努力創設學生動腦、觀察、練習、創造的機會,充分發揮體育多功能的作用,為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服務。
二、教師的職業觀要從“教書型”向“研究型”轉變
實施素質教育,教師是關鍵因素。體育教師既是體力勞動者又是腦力勞動者,他們并不是社會世俗偏見認為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不能只滿足于“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職業觀也不能只限做一個“教書匠”,應形成多層復合結構:掌握有關當代自然和人文兩方面的基本知識,具有工具性學科的扎實基礎,并能熟練運用;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學、生命科學。體育教師要善于把教育理論運用于教育工作實踐,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思考和探索并有所創新,無論是教育觀念,還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要適應教育教學的發展和學生的需要。教師除應注意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成為創新型、研究型的教師,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所拋棄。
三、師生關系的轉變
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師與生是平等的、相互的一個有機整體。教師和學生也應有各自的尊嚴。一位教育家說:教師與學生的臉是對立的,但感情不應對立。教師的職業決定了教師就是為每個學生服務的。首先,老師要尊重每個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教育學生最重要的秘訣是愛。體育教師要發自內心地愛學生,我們的體育教學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這樣學生才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其次,學生的素質又是多元的,所以體育教師要善于看到學生的優點、欣賞學生的長處,認可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這樣學生才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進步的成就感。另外,在信息時代,體育教師很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可能遜于他的學生。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放下架子與學生建立既是師生關系,又是互相學習的伙伴關系、朋友關系。體育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同時也要真誠地向學生學習,包括學習學生的良好品德和知識能力,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四、課堂教學觀的轉變
學校體育的目的應該是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因為體育與健康課時是有限的,想通過兩節課來增強學生體質的目標其實是不現實的,所以只有使學生注重學習運動技能和掌握練習方法,才是體育教學中最實在的目標。有些體育教師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理解不夠深刻,或者說有些片面,突出了“樂趣”,而忽視技能的鍛煉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學容易出現因內容空泛而產生的“游戲化”和“活動化”傾向,很多時候只是讓學生參加活動,根本達不到終身體育的目標。筆者認為,體育教學應以技能學習為主線,教師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學會學習體育、掌握體育鍛煉方法的目標。
總之,我們要有充分的思想認識,不斷地轉變思想觀念,正確認識與理解課程標準提出的健康概念和內容,深入地學習掌握體育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清晰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與學習領域目標,把握好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從思想到行動上自覺地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開展體育教學。
參考文獻:
全翔.淺議現代教育中體育教師的素質.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1).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根河市教育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