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明鋼
摘要: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承擔部門,文化館對于群眾文化素質水平的提高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本文對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文化館工作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探討了文化館工作的開展策略。
關鍵詞:新時期;文化館工作;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化館是一種全民所有制機構,是由國家設立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是擔負著社會主義教育宣傳發展、科學文化技術知識普及,組織并引導群眾文化活動的事業性機構。文化館工作是我們開展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同時也作為一種公共文化事業服務主體,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實現全面發展。
一、文化館的地位以及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
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中,諸多低俗和惡趣味的文化垃圾充斥其中,例如隨意張貼的小廣告、低級色情的商業化演出等等,社會文化氛圍遭到極大破壞,群眾視線受到干擾,社會風氣由此出現敗壞現象,甚至對社會環境也造成嚴重危害,“黃、賭、毒、拐、騙、搶”等現象時有發生。所以,應著眼于文化館硬件和軟件設施建設,采用正確輿論和健康的文化服務引導人民群眾,使群眾在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中得到熏陶,思想水平不斷提高。
二、構建高水平文化場館,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研究結果顯示,文化館作為公共文化事業的主要服務主體之一,存在有設施過于陳舊、館舍面積不足,缺乏活動設施設備等問題,且具有普遍性。即便是一些設備配置較為齊全的館舍,因工作人員安排不夠合理,同時也缺乏科學的活動機制等因素影響,利用率往往極為有限。因而在開展文化館的工作過程中,應將保證基本、惠及社會放在首位。對廣大人民群眾應享受到的文化權益提供切實保障,對文化館的工作思路和方式展開積極探索,努力實現文化服務的均等與普惠,使文化館工作的開展收到良好效果。
三、建立文化人才培養機制,培育精神文明建設尖兵
一支有專長、有文化、有追求、有干勁、有素質的群眾文化工作隊伍是文化館鏈條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的關鍵所在。文化館工作者往往代表了文化館的形象,對于群眾文化活動水平來說,文化工作者水平的高低具有決定性作用。因而在文化館建設過程中,促進群眾文化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與文化素養是重要環節。文化館工作者應具有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心理素質、良好的藝術修養水平、組織培訓以及輔導能力,還應養成刻苦學習的精神,而在知識經濟時代,還應具備對電腦等高科技多媒體設施操作熟練掌握的能力。應建立起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利用探索和培訓等不同形式使職工藝術素質得到整體性提高,從而使社會需求得以滿足。
與此同時,還應對文化館內部機制進行深化改革,不斷充實文化人才隊伍,提高專業構成的合理性和工作水平。針對文化館人才的專業發展,應制定長遠規劃,引入“綠色通道”,培育文化領軍人物,公共文化事業服務型人才的相關培訓制度,使文化館工作人員的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發揮。在職工管理方面,應著眼于激發廣大工作人員積極性層面,提出新的要求,抓住新機遇,使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人才匱乏問題得到彌補和解決,用戶的學習方法與手段也得到有效拓寬,同時利用不同級別的學習與培訓,不斷提高文化館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進而為本區域內群眾文化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不斷強化公共文化服務功能,推進公益性服務進程
首先,文化館應做到全面開放,面對社會,不斷提高無償服務力度。知識經濟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對文化的依賴度也逐漸提高,文化館必然會承擔起陶冶人民情操、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責任。
其次,文化館應建立疏通輔導和培訓機制。應定期組織各種文藝培訓和文化輔導,深入基層,對群眾文化生活需求與信息予以及時掌握,切實做好群眾文化輔導工作。
最后,應積極組織和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為群眾文化發展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氛圍。文化館應以活動為根本立足點,針對社區文化、廣場文化、農村文化等各種群眾文化活動進行積極策劃與組織,舉辦節慶文化活動,擴大活動吸引力。文化館工作開展應深入社區,并立足于特色文化的弘揚與發展,組織開展群眾喜愛的各種活動,或陽春白雪、或下里巴人,營造出文化發展百花齊放的生動局面。對于一些設施配備齊全,實力較為深厚的文化館應組織各類文體活動,開展針對性的文化培訓等。共青團、婦聯和工會應充分關注特殊群體,開展各種與之相關的公益性文化服務,對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或農民工等群體的文化需求予以滿足,使文化館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性得到最大化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