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曙光
摘 要:新課程不僅是教學內容的更換與調整,更帶來新的教學理念,并由此理念帶來的教學方式的改變。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有效教學;教學手段;評價方式
現今,小學科學的教學步子邁得更大了,廣大農村小學教師逐步更新課程觀、教學觀,不斷改進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有了很大的改觀,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受種種原因的影響,農村小學科學教學的改革與實踐卻并不如意。筆者根據小學科學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比較城鄉(xiāng)小學科學課教學差異的基礎上,提出以下改進農村小學科學教學的幾點意見。
一、利用農村自然資源,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培養(yǎng)農村學生用科學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世界?!读x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強調:注重小學生對周圍世界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和需要,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提倡科學課程要貼近小學生的生活。教育的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是孩子們成長的地方,是他們熟悉的地方,是他們的樂園。在這片天地里有無數的自然現象和科學秘密等著孩子們去探索、去發(fā)現。教師要充分挖掘農村的自然環(huán)境資源,如:植物資源、昆蟲資源,種植、養(yǎng)殖的技術支持等,讓孩子明白,科學就在身邊,就在熟悉的環(huán)境當中。他們會感受到他們生活在一個不平凡的地方。他們天生所具有的好奇心會在老師的點撥下發(fā)芽,感受農村這片土地的神奇,長大后,他們會創(chuàng)造一個個奇跡。
二、了解農村學生的發(fā)展水平,精心選擇教學內容
教師應準確地把握農村學生的經驗水平,所選教學內容應既適合學生的經驗范圍和能力水平,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提
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內容載體應以學生的興趣和經驗為基礎,以學生學習和生活中接觸到的自然事物和現象為主,并考慮不同個性特點和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教師應根據具體教學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或處理,合理選取教學素材,對于比較抽象的內容,應采用實驗演示、圖表、模擬等直觀手段使之具體化,以適應學生的具體經驗和能力水平。
內容的組織應具有邏輯性和層次性,教學主題應突出教學重點,圍繞教學重點形成清晰的教學主線,并通過教學主線反映各知識要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師應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狀況,在突出教學重點的同時把握教學難點,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的開展應符合學生產生問題、探究質疑、形成結論的思維過程,做到內容主線和學生思維發(fā)展過程相契合。
三、以科學探究為核心,改進課堂教學方式
農村學生與城區(qū)學生相比,有不同的探究方式和能力,但
這個意義上的探究是不符合科學教學規(guī)范的。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應充分體現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要求,讓學生親歷提出問題與假設、設計方案、搜集證據、處理數據與解釋結果、交流與反思等科學探究過程。教師應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探究機會。
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農村學生的特點,加強學生觀察、實驗操作、記錄、運用科學方法等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富有啟發(fā)性的活動或問題,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應密切關注學生探究活動的進程,及時發(fā)現學生所面臨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和適時的幫助;
應關注學生中新穎的問題或方案,鼓勵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注意活動過程中存在的錯誤和差異,及其他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探究;應關注交流與表達對學生思維的促進作用,給予學生充分交流與表達的機會。
四、有效地組織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針對農村學生合作意識不強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方式,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并通過合作,相互啟發(fā),促進學生的共同提高。教師應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的特點和要求,采用適當的活動形式,如:觀察、實驗、比賽、游戲等,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參與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把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緊密結合起來,鼓勵和組織在課后開展各種后續(xù)活動。
教師應精心安排學生的學習活動,特別是實驗、實踐活動的安排。在實驗前必須預先做好準備,要學生做的實驗,教師應當在課前預先做一遍;在野外觀察前做好實地勘察;要指導學生如何安全使用實驗器材、藥品等,指導學生在觀察、實驗、野外觀察時注意防止發(fā)生意外,落實自我保護的措施。
五、選擇適當的教學手段,充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
小學科學應以觀察、實驗、設計、制作等為主要教學手段。農村學生熟悉自然,但缺乏規(guī)范和有效的指導,所以,教學活動盡量安排在實驗室進行,以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規(guī)范的活動。教師在利用好各種實驗設備、實驗器材的同時,還應充分利用身邊的工具和材料進行探究活動。
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發(fā)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改進教學手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拓展學生收集信息與展開交流的途徑。
六、樹立發(fā)展的評價觀,改進學習評價方式
教師應樹立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評價觀念,評價應以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點滴成長為依據,展現學生成長的軌跡,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教師應積極改進和探索評價方式,在評價的內容上不僅要關注學生獲得知識的多少,更要關注學生的態(tài)度和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評價手段上要采用自評、互評,學生記錄和教師記錄,書面考查與實踐操作等多種方式,通過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的結合,全面反映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和成長的過程。教師應注重即時評價,通過即時評價給予學生鼓勵、啟發(fā)并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
(作者單位 浙江省義烏市保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