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東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地位等都發生了轉變,教師不再是知識課堂的控制者,而是課堂的參與者、指導者。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理解、切實貫徹教學目的,并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進而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新課程理念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實施開放式教學,發散學生思維
開放式教學是相對于封閉式教學而言的,它是民主教學、合作教學、探究教學的結合體。所以,在新課改理念下,教師逐步將課堂開放,發散學生的思維,從而為實現高效的數學課堂奠定
基礎。
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倡導一題多解,加強一些結論開放試題的練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例如:AB是⊙O的直徑,E是AB上的點,過點E作CG⊥AB,F是直線CG上任意上點,連結AF交⊙O于D,連結DC、AC、AG。(1)探索AC、AD、AF、DC、FC間關系;(2)若CD=12,AD=16,AC=24,你能求出圖中其他哪些線段的長?(根據題意畫出草圖)這是一道結論開放性試題,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探究能力,繼而,實現高效的數學課堂。
二、采用分層教學法,面向全體學生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基本教學目標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師可將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并分別對每個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布置難度不同的作業,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等等。教師要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分層,不過,每個層次的學生不是固定的,教師要根據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進行重新分層,促使學生以一個良好的心態面對數學的學習。
下面以不同層次的評價為例進行簡單介紹:A層:這部分學生主要針對的是優等生,教師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抓住該學生容易驕傲自滿的心理,在肯定的基礎上也要讓學生明確自己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B層:該部分學生往往是教師最容易忽視的一部分,他們比較踏實,所以,在評價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要引導該部分學生逐步向A層學生發展。C層:這部分學生主要針對的是學困生,教師要采用鼓勵性的教學方法,如:“沒關系,你下次一定會成功的”“這次做得不錯,繼續努力好嗎?”等親切的語言。引導學生通過教師的評價,找準自己的位置,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借助多媒體教學,抽象知識形象化
數學作為一門科學性學科,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強的特點,
而這一特點使得一些學生望而生畏,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數學概念,又可以使學生在形象化的教學模式中找到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軸對稱”時,若是單純依靠學生的想象,恐怕很難讓學生準確地理解軸對稱的特點。所以,在授課時,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軸對稱圖形,如:蝴蝶、工行標志、剪紙、蜻蜓、長方形、正方形……這樣的展示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實現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張樹海.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策略淺談[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0(22).
(作者單位 河北省黃驊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