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偉琴
摘 要:保障小學語文課本的閱讀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生通過合理適量的閱讀,可以培養其自主閱讀和學習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做好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工作十分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量;閱讀環境;閱讀方式
一、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現狀
1.語文課本閱讀量的要求
每一個學生文字語言的學習和閱讀能力的培養,都是從小學語文閱讀開始的。科學合理的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對小學生語言文化能力的提高起著很好的基礎性作用。而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都是精挑細選那些經典的適合小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優質課文,通過對這些課文的閱讀,來獲得語文學習的方法。因此,對于小學語文課本的閱讀量,應該給予充分的保證,讓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閱讀和背誦優秀的文章來提高語文學習能
力。合理的語文閱讀量能為小學生語言文化的學習提供保證,保證小學生學習的記憶儲存量以及閱讀信息量,同時,通過對小學生閱讀學習中的觀察,也可以為今后教學工作的改進提供依據和幫助,還可以為今后教材的編輯提供借鑒。對于小學生教學來說,課文閱讀量需要有一個固定的數量,這樣有利于小學生良好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此外,小學語文課本閱讀中,還應該穿插一定的教學任務,例如小學生的識字目標,通過語文課本閱讀,也有利于小學生其他教學任務的實現。由于各地區的文化背景和教學目標的不一致性,所以對小學語文課本的閱讀量要求,也很難給出一個確切的數字,只能根據不同地區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狀況等實際因素,做出具體的研究和改善。
2.語文課本閱讀量的現狀
不同的教材版本在不同的時期,承擔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都不盡相同。在不同時期,對于小學生語文課本的閱讀量都做出了不同的調整,但不管怎樣調整,都是出于一個共同目的,就是對小學生的識字能力、閱讀和寫作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在教材閱讀量的設置過程中,既要穿插合理的識字數量,也要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同時還不能給學生造成太大的學習負擔,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慢慢探索。一般情況下,學生的閱讀能力受到閱讀量的影響,而且是積極方面的影響成正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通過對語文課本閱讀量的考查,可以分析某種版本教材的質量。目前,使用量比較廣泛的語文教材版本有人教版、江蘇版、北師大版等,課文數依次由低向高排列。出于對教學目的的考慮和編寫思想的不同,各種教材中對語文課本閱讀的數量安排也不盡相同,用合理數量的課文,來完成小學語文教學任務,提高小學生的識字和閱讀寫作能力,這是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從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歷程來看,小學語文課本的閱讀量是呈逐步上升趨勢的。
二、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思考
1.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變化的外在因素
從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閱讀課文數量的變化,我們可以窺視到整個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更迭歷程。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教學思想和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學目標等,都是影響語文課本閱讀量的外在因素。教材是根據教學大綱來編寫的,不同時期的教學大綱也決定了語文課本閱讀量的不同。現代教育和新大綱的教學要求,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發展。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蘇教版教材的編寫就合理體現了新大綱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精神,因此,在語文課本閱讀量方面進行了相應的增加,注重對小學生閱讀量的提高,促進新課標模式下的教學改革,打破了以往單一的認字識字等語文知識學習方式,把教學方式向通過語文閱讀來實現語言文化的學習方式轉變。
2.影響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完成效果的內因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師生共同參與的全過程,教師通過對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解讀,安排教學任務,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雙方之間互相配合、互相合作,這樣整個教學過程才能有效地開展。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增加,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去適應、一起配合,努力完成教學任務。這對老師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需要老師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職業技能等,同時也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好課本閱讀量的完成任務,適當地改善原有的教學方法,注重對教學過程中不同文章的教學時間把握、文章難易度的把握等問題,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引導,努力提高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綜上所述,提高小學生語文課本閱讀量完成的效率需要老師和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共同努力,在教材的編制中也要注意考慮各種因素,保證合理的課文數量情況下的教學質量。
3.讓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科學合理化
在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過程中,要注重閱讀量的科學合理
化,要充分考慮到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接受能力等因素,讓學生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中,有效地進行閱讀和學習,鍛煉學生的閱讀和學習能力。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知識特點,確定合適的教材閱讀文章,例如文章的難易度、篇幅長度等,都是需要仔細和慎重考慮的。讓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閱讀教學更加貼近和適合學生,讓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做得更好,更好地促進和激發小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能力,為他們將來的學習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如何增加小學生的語文閱讀量
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相關內容,小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階段的閱讀量應達到145萬字左右。這就對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課本的閱讀量往往滿足不了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欲望,因此,積極合理地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提高小學生的閱讀量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本閱讀量基本上達不到新課標要求的學生語文閱讀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在課堂學習之余,進行課外閱讀,不斷擴大自己的閱讀面,多讀一些好的文章、好的書籍,拓展閱讀知識面,彌補課本閱讀學習中的不足,提高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具體做法是:
1.創設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
在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有利于學生自主閱讀氛圍的創造,有利于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向家長建議設立“家庭閱讀角”,讓學生在家里也可以進行自主閱讀;還可以優化學校的讀書館等閱讀場所,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可能和方便;還可以在教室里面放置一定量的報紙雜志等。努力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和閱讀能力。
2.合理完善閱讀內容
在促進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老師要做好正確的引導工作,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正確和合理的課外閱讀內容選擇,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外閱讀,保障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
3.優化課外閱讀方式
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的進行,老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合理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和學習方式。合適的閱讀和學習方式能大大增強閱讀和學習的效果。因為小學生身心特點的制約,他們的自主選擇能力有限,這就要求老師加強有效的引導作用,積極促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和適合自己的閱讀學習方式,提高課外閱讀效率和質量。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對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和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倡課外閱讀和自主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孫麗.親近閱讀,收獲成功: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的一點思考[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12).
[2]傅淑婷.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互動新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2012(4).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卜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