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圣武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勒流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佛山 528000)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職業崗位需要的初級應用型技能人才,即能在企事業單位,尤其能在中、小、微型企業經營管理第一線中從事會計核算、財稅協管、統計、倉管、財經文員以及收銀等相關崗位的操作性工作。但目前中職會計教育實踐性培養遠不能達到用人單位要求。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專業課程設置存在問題。
當前,中職會計專業實施的是以公共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以及實踐環節組成的課程體系。該體系是以學科知識為中心,以概念、原理等陳述性知識為主,追求知識的系統性,沒有擺脫知識系統性、學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約。
以傳統學科為中心的中職會計課程體系中多數主干專業課程在教學內容之間存在重復,如《基礎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財務會計》與《成本會計》之間,《稅收基礎》與《稅務會計》之間都存在知識重復交叉現象,大大降低了教學效率。
隨著中職課程改革的深化,普遍中職學校都意識到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并將實踐教學提到與理論教學并重的程度。但很多學校的做法都是,學期前十幾周理論教學,后面幾周為專業實訓周,人為地將理論和實踐教學割裂。同時在教學中注重傳授會計知識,忽視知識與具體工作任務的聯系,缺乏教學情境設計,沒有向學生提供企業最關注的工作過程基本工作經驗、方法和崗位技能,課堂上主要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老師擔任主角,學生是配角,學生學習興趣性和主動性不高,難以進行有效的學習。
目前中職會計專業傳統的課程設置,造成了會計專業畢業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差,分析問題的能力差,缺乏會計職業操作技能,就業上崗時遇到實際會計問題,就無從下手,解決不了。這大大有悖于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職業崗位需要的初級應用型技能人才。因此,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工作勢在必行。
為了能更好地開展專業課程改革,筆者所在的學校建立了由會計師、稅務師事務所人員、企業財務總監、課改專家和會計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共同參與到會計課程體系改革工作。經過深入的分析和反復的研討,專業建設委員會一致提出:要依據中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打破傳統的學科知識教學,要以會計工作過程系統化為導向,以會計崗位職業能力為目標、以企業實際的工作任務為中心來設計課程,按照實際的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來組織安排教學內容和方法,開發出以會計工作過程為基礎、以會計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新型課程體系。
根據專業建設委員會的建議,按照“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行動領域歸納——學習情境轉換——學習情境設計”的思路,全面打破原有中職會計課程體系,以會計實際工作過程為線索,以財務核算與管理崗位真實業務為載體,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新構建的專業課程體系總分為四個模塊分為:技能認知模塊,技能訓練模塊、技能證書模塊和技能綜合模塊,如圖1 所示,具體專業課程安排如下表。
圖1 新構建的專業課程體系模塊
表1 具體專業課程安排
注:筆者所在地區所實施的學制是“2.5+0.5”模式。
1.《認識會計》課程
本課程是依據會計從業資格標準,考慮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從具體工作任務出發,介紹會計核算工作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將原有《基礎會計》的教學內容按工作過程系統化原理進行重新分解、整合為十個教學項目模塊:認知會計崗位、識讀會計報表、建立新賬、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登記日記賬和明細賬、登記總賬、清查財產、編制會計報表和裝訂與保管會計檔案。
2.《會計基本技能》課程
本課程以活動為引領,以實際操作為切入點,以技能訓練為主,具體教學內容包括會計數字書寫、珠算、簡易心算、點鈔技術、電子計算工具的應用、小鍵盤錄入和賬表盲打等。
3.《企業創立與沙盤》課程
本課程以完成創立企業的實際工作為載體,分設籌備工作、企業創立、處理經濟業務和事項、企業沙盤模擬經營四個單元。課程以工作任務為載體,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讓學生了解企業創立辦理流程(如工商注冊、稅務注冊、銀行開戶等),并且結合實物沙盤模擬企業經營使學生對企業運營有更深刻的理解。
4.《收銀員工作》課程
本課程結合收銀員日常工作過程,分為收銀設備認識、服務禮儀、零錢兌換、偽鈔識別、收銀設備使用、收銀登記、收銀交接以及門店協助等模塊內容。
5.《會計崗位技能實務》課程
本課程是中職會計技能課程的核心課程,它以企業會計典型工作崗位任務情境為課程項目載體,以會計崗位工作過程為項目依據,以會計崗位工作技能標準為項目標準,分為3 門子課程《小規模商業企業會計》、《小規模工業企業會計》和《一般納稅人工業企業會計》。這三門課程分別以小規模商業企業、小規模工業企業和一般納稅人工業企業連續3 個月的模擬經濟業務作為教學案例及開展學生實訓操作。其中每門課程又細分為十個模塊課程:《出納員工作》、《費用會計核算工作》、《往來會計核算工作》、《財產物資核算工作》、《存貨保管與收發工作》、《職工薪酬核算工作》、《產品成本核算工作》、《稅費計繳與申報》、《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工作》和《電算化核算工作》。
6.《EXCEL 與財務管理》課程
本課程是結合大量財會工作實例,讓學生學習如何利用Excel 的數據處理功能解決企業會計核算和財務分析等問題,主要內容包括Excel 的憑證設計與應用、Excel 的賬簿設計與應用、Excel 的常用財務報表設計與應用、Excel 日常管理統計表設計與應用、Excel 常用財務分析和Excel 的常用財務決策等。
7.《企業信息統計與分析工作》課程
本課程結合企業信息統計與分析的基礎知識和相關方法,內容分為認識統計、企業信息統計的組織和基礎工作、企業基本信息統計與分析、企業勞動統計與分析、企業生產統計與分析、企業銷售和庫存統計與分析、企業成本費用統計與分析以及企業能源統計與分析等八個項目模塊。
8.《企業會計實務(綜合)》課程
本課程主要分為小規模商業企業會計實操、小規模工業企業會計實操和一般納稅人工業企業會計實操三部分,這三部分實操應分別涵蓋三種企業從創立試運行直至正常營業的三個會計期間(10 月、11 月、12 月)經濟業務,讓學生仿真連貫地模擬三類企業3 個月不同經營情況的賬務處理。
9.《企業信息化系統應用》課程
本課程是在學習完《初級會計電算化(考證)》和《電算化核算工作》兩門課程后開設的,是結合《企業會計實務(綜合)》實操內容在用友、金蝶等常用財務軟件下進行電算化實操處理,讓學生能最大限度地掌握企業需要的動手操作能力。
會計法規定,從事會計工作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簡稱會計證),要取得會計證必須通過考試。目前會計證考試目前采用的是無紙化考試方式,達到60 分即合格通過。筆者認為,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是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必要條件,當前考試題目以客觀題為主,知識點內容也基本上以識記為主,因此會計證考證科目即《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初級會計電算化》的課程教學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并建議在第四學期專門開設《會計從業資格考試》這門課程,以幫助學生輕松應對考試,學生通過考試即獲得該門課程學分。
綜上所述,傳統中職會計課程體系與基于會計工作過程系統化構建的新課程體系相比較,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應打破傳統課程體系,建立以典型工作崗位任務情境為載體,以崗位工作過程為依據,以崗位工作技能要求為標準,以企業實際案例、項目課程為主的技能教學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課時安排和評價方式,強化學生會計技能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縮小課堂與就業崗位差距,促進學生順利就業。
[1]姜大源.當代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研究[J].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3]《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開發探索與實踐》編寫組 .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開發探索與實踐——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課程開發案例匯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粱婷麗.中職學校會計專業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改革教學現狀及建議[J].讀 與 寫 雜 志,2012,9(01) .
[5]蔣洪平,徐曉敏,劉秀麗.基于會計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改革[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