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啟學
(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 江蘇無錫 214093)
教育需要生命的活動,教育是生命的旅程。在物質生活日益優越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缺乏,造成人際關系的相對冷漠,使得部分學生與人和諧相處的意識和自我調適能力不足,對生命價值的認識模糊,這樣就導致了一些心理問題的產生。體育作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體育對生命教育的影響是獨特的,是其他學科所無法代替的。體育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不僅僅依靠語言去先行告知這些道理,而是要運用教師的智慧在教學中創設各種各樣的活動、場景、人際交往、外部條件等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這些道理。本文站在生命教育的視野下對學校體育教學工作進行研究,挖掘學校體育教學中的蘊含生命教育的思想,提出體育教師需要轉變觀念,豐富教學內容,創建生命特色的教學模式,培養智慧型教師隊伍以及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構造大體育、大精神。
在我國,生命教育研究的時間不長,很多學者對生命教育的認識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觀點:一種觀點側重于生命教育的具體內容,如文雪認為:生命教育就是認識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具體來說,生命教育包括人與自己的教育、人與人的教育、人與環境的教育、人與自然的教育、人與宇宙的教育;另一種觀點是認為生命教育是一種價值追求,如張云飛等人認為:“發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價值教育”,生命價值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及其對自身的重要意義,從而珍惜和敬畏生命,實現自我的生命價值。還有一種觀點側重于構建生命教育體系,如王北生認為:生命教育是依據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發展的原則,以學生自身潛在的生命基質為基礎,通過選擇優良的教育方式,喚醒生命意識,啟迪精神世界,開發生命潛能,提升生命質量,關注生命的整體發展,使其成為充滿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鮮明個性、掌握創造智慧的活動。綜合國內學者對生命教育內涵的論見,生命教育的內涵的確定包含以下三點。
人的生命是有時間限制的,并且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不一樣的,并且不能重復。“生命是由孕育、出生、成長、衰老、死亡等構成一個連續的過程,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要經歷很多的風險,每一次挫折都會對生命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會導致生命的結束。”認識生命的本質和意義非常重要。生命教育的起始點應該是使學生認識和了解身體及生命的真正內涵。只有正確地看待生命現象,既認識到生命的偉大與崇高,又認識到生命的渺小與脆弱;對生命有一種敬畏、熱愛,能夠從容地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困難與逆境,形成對克服生活中遇到一些問題的自信和勇氣,能積極面對人生態度。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正因如此,我們才應愈加珍愛。珍愛生命是珍愛一切的基礎,也是生命教育的根基所在。只有對自我生命的珍惜才會推及對他人乃至整個生命世界的關愛。當前,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教育,都只重視對青少年的應試教育、成才教育,只要求孩子考大學、做白領、出國、多掙錢,耗盡畢生精力去追逐金錢、權力、名聲、地位等等,卻從來不關注孩子生命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青少年既是需要呵護的群體,也是自己生命的主體,我們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時也要懂得珍惜別人的生命。從2010年藥家鑫事件上,人們就會發現,在年輕人身上,存在著一種缺乏對生命最基本的敬畏。在他眼里,生命是可以漠視的,生命是可以贖買的,生命甚至是可以隨意剝奪的。我們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重要的是要培植學生對生命的認識,關懷與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人的一生都像數學里的拋物線,只能無限地接近完美的“坐標”,不斷地向著完滿的生命無限的接近。生命教育中的完善生命旨在強調個人身心和諧發展基礎上的形成和完善。人的生命不僅追求生理上的完善,同時,人的生命中對知識的渴望、人的道德修養、人的品德的修養、人的思想境界的提高都在不斷地趨于完善。“完善”離不開教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學無止境”等話語就充分體現了教育在人的生命發展和完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3]
“體育課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課程。生命教育的內容非常的豐富,學校體育課程的一些內容就把生命教育包含在里面,在進行體育與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也會突顯生命教育的內容,而生命教育的內容也是通過體育這個媒介來實現的。體育課程于生命教育課程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
雖然生命教育所有內容不是學校體育課程的主要任務,挖掘體育課程最根本的精髓,增加關注生命、珍愛生命、超越生命的體育課程目標內容,因此在設置目標時可以增加相關的內容,構造大體育,突顯體育的內涵。
體育教育是以促進學生健康為目的,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強化生命教育,實現體育教學改革與生命教育的共同發展,這需要通過多重目標來實現。
教學觀念的轉變是時代的責任,也是形勢的要求。健康第一是體育教學中最基本的指導思想,體育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過程體驗”上,強調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的“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是一味地進行動作技能強度上的訓練。而是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的過程中,達到生命內部各要素的動態平衡。體育教育的過程,就是通過體育教學手段對學生人生觀的教育,以喚起學生自主學習的內趨力,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和追求人性的完美。
鍛煉之路如人生之路。在生命教育特色教學模式中,讓學生認識到,體育活動就是培養能夠維持生命、認識生命、理解生命并能夠提升生命的健全人格的一種方式。生命是獨特的,每個人的性格各異,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注意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生內驅力的調動是體育教學的目標,這也符合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即對體育有更深層次的目的,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讓學生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在他們身上得到鍛煉。
受到一些傳統思想的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對體育活動多樣性、復雜性等特點沒有充分的認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地發掘、培育和發揮自身對生命的理解,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所謂智慧型教師就是集“理論智慧”、“實踐智慧”和“人格智慧”為一體的教師。我們對學生的教育理念、知識修養、情感與人生等多方面素質的塑造,一切都是為了學生,高度的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有著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學生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目的,對學生的尊重,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人的生命的尊重,依靠學生其實就是依靠學生自身的生命能量。體育教師要注重個體的經驗,尊重學生的個體風格,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適宜的環境。在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
教育最終歸結到學生生命自身的行動歷程,所有教育的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實現。而生命教育就是教育與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諧結合。體育教學是教學相長的過程,在體育課堂的教學中學生追求的是生命被激活,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綜合素質都得到提升。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人為本的體育教學環境,拓展了學校體育教學的內容和空間,在引導學生用體育項目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力以及沉著冷靜、堅韌不拔和自信的心理品質,從而達到增進健康、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的目的。
[1]文雪.生命教育論[J].山東教育科研,2002(9):11-14.
[2]楊月.我國生命教育面面觀[J].中國教師,2005(2):12-15.
[3]王羽.體育教學世界生命回歸的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8.
[4]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06.
[6]但艷芳.武漢體育學院學生生命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