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平
(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高級中學 江蘇張家港 215600)
探究式課堂教學是以探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所謂探究,就其本意來說,是探討和研究。探討就是探求學問,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討問題,追根求源和多方尋求答案,解決疑問?,F在我們常提教學要創新,怎么創新,許多人感到迷離,其實,創新就在我們身邊,創新就在一個個探究實踐活動中,用理論去指導實踐,在實踐的基礎上再總結出新的理論,推動事業不斷向前發展,這就是我們所講的創新活動,這就是我們提倡的探究式教學。體育探究式教學法是讓學生自我發現,掌握和運用相應的理論和原理。也是教給學生解決各種問題的策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牢固掌握體育教學內容中某一動作技能。體育教學有它的特點和特性。體育動作的掌握過程需要有一定的實踐模仿、肌肉感受、感官刺激。因而體育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特點又分為泛化、分化、自動化三個主要階段。
有幸參加了一次骨干教師的考評課,考核內容為頭手倒立(男)、肩肘倒立(女)新授課,其中一位教師在授課時講解頭手倒立示范時采用了電腦制作的課件,先讓學生觀看然后進行相互探討、模仿練習。事后通過了解他是怕自我示范做不起來影響考分。所以采用了這種方式,他同時告訴我說這不是我們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學嗎。雖說體育與健康課程強調改變傳統的灌輸——接受教學方式,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以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但并沒有排斥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模仿和接受學習,由此引發了我對以下幾個問題的思考。
落實探究性教學需要花費時間,在課前備課要從場地、器材、學生人數、本校特色、特點去挖掘哪些教材適合探究,哪些教材值得深度探究,需要斟酌。要在不斷總結的基礎上進行教材刪選。
我們中學的體育教材內容一般劃分田徑、球類、體操、校本內容(鄉土教材)、戶外新興體育項目。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一般相對來講競技性強、對身體素質要求高的項目不太適宜一開始就進行探究性教學。例如:體操中單、雙杠、墊上運動。必須還是按部就班由輔助練習、誘導練習、保護幫助、逐漸過渡到自我完整練習。當學生有一定的基礎或掌握了一定的運動技能之后可適當進行一些延伸的動作或類似性的動作探究,也可在輔助性練習的時候嘗試一些較簡易的探究性活動。而相對來說田徑、球類項目可適當增加探究教學的時間和形式。即使是某一教材內容的新授課也可進行探究性教學。如:籃球的跳投練習、跳遠的挺身式、足球的正腳背射門等等。
景象:在傳授雙杠支撐擺動轉體180°成分腿坐,如果新授課一上來就進行自我探究的話。那怕有保護幫助就從掌握動作的技術形成不說,單從安全角度來說已經是很后怕了。當然在進行一些簡單的輔助練習時。相互探討、合作學習分析問題的癥結也未嘗不可。
探究性學習應在合適的教材內容,恰當的教學時間,正確地掌控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而不是一概而論隨時隨地,只要進行教學就可以采用。如果不是學生掌握動作的合適時機一味地進行探究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
景象:曾做過評優課評委。教材內容統一: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新授課),隨機抽取同一年級兩個班由甲、乙兩位教師執教。甲:由手形—原地擊固定球—拋一墊擊近距離球—自我墊球—拋一墊擊高遠球—正誤對比—教學比賽(墊球入筐)。乙:老師提問看到過墊球沒有,學生回答:看過。教師然后采用探究式教學每人一球自我練習(自我探究),教學結果是有手臂彎曲、單雙臂、擊在手上的、擊在肘關節處的等等。教師看到后集中講解正確動作。學生再練習。練習完再集中教師要求兩人一組相互對比看誰做得好(相互探究)。接下來一拋一墊—正誤對比—教學比賽(墊球到固定處)。一堂課下來從教學效果來看顯然甲的教學效果明顯要比乙來的好。
我們很多老師現在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總之覺得只要上到公開課、展示課探究式教學必不可少,那怕是二、三分鐘也必須向聽課者展現探究、合作的方法。好似缺少了這種方法就是不成功的課。其實未必然,從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或理解來講。一般新授課不太適宜多采用探究式教學。而復習課則可以從增加一些拓展或鞏固提高手段上來多開展一些探究教學的形式。
教師“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更有價值,真正的探究離不開“好問題”?!昂脝栴}”來自哪里,理想狀態是學生自己提出來,自我思考相互探究得到答案。
景象:評優課統一教材內容: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甲:導入時師問生:同學們傳接球有幾種形式,下面分組探討最后進行展示。學生分組以后由小組長引領。最后分組展示的時候學生反映出來的傳接有雙手胸前傳球、反彈球、雙手過頭頂擲傳球、背后傳球、單手傳球。老師在學生展示完以后自我還展示了跨下傳球。學生眼前一亮,怎么沒想到還有這樣傳球的,接下來教師引入到本課內容:學習雙手胸前傳球。為什么要學習雙手胸前傳球,請同學們回答。生:二個手拿得穩。生:雙手力氣大。師:對。但主要還有就是雙手相對控制球的準確性要高。只有在掌握了這最基本的雙手胸前傳接球其它方式才能做得更好。乙:按傳統教法先講持球手形依次進行講解示范,然后讓學生2人一組自我嘗試體驗、相互探究。再依次正誤對比、教學比賽一堂下來中規中距。但實際教學效果從學生學習的興趣、掌握的程度甲比乙要好的多。
因而。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是要進行探究性教學活動時,應多方位、多角度、多視野地開展探究活動。而不是單一為探究而探究,只注重形式上的活動,而沒有從內涵上來獲得探究的有效性。
如針前面提到的對所聽的骨干教師考評課而言,假設教師采用電腦視頻讓學生先自我學習探究,那么應該探究的是是這個動作的整體還是針對某一動作環節解決某一基本的要素。如:手撐和頭頂的位置在哪,手、頭成正三角形,本人覺得也是示嘗不可,但作為新授課應有教師的語言示范、學生的保護幫助示范和學生在觀看了某一動作視頻的基礎上進行相互探究。當學生有一定的基礎能力之后,請出有較強能力的學生在教師的保護幫助下進行整體示范,既達到了探究的目的,又免去了教師不能獨立完成的尷尬。
所以,在探究式教學時就注重新授課、復習課,部份和整體相結合。由于探究內容和課堂教學時間、任務的限制,在具體設計探究活動的過程時,要站在整體和全局的高度用系統的觀念進行有意識的設計,逐級推進,系統安排。
可見,學生自主探究并不意味教師的全身而退。相反教師的“引導”價值將更為凸顯。而“引導”往往體現在引發新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上。所以探究式教學并不是教師一味地把問題、內容留給學生,而是教師要如何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課前預設的軌道上去探究,而探究地最終目的還是應回歸到與本課、本單元或本模塊相關的內容上來。(1)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師的講授;(2)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3)要盡可能做到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自主發現規律,讓學生自主尋找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思路,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課堂教學選用探究式,就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在觀察比較中探究,在矛盾沖突中探究,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在實踐活動中探究等等。這些都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做法,若能結合實際去應用,將可以使體育教學煥發出生機勃勃的情景,充滿活力的教學景象,使每一位學生能有所學、有所得、有所用。
總之,探究式教學是一種讓學生自我獲得知識,學會合作又相互提高的好的學習方式。但不能盲目地一味地去追求這種形式。教師應充分考慮教材內容、學校的場地情況、授課的人數、學生特點、教學時機、教學手段而有點放矢地展開探究式教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于海濤.體育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法的運用與思考[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
[2] 黃偉雄.探究式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與管理,2006.
[3] 何宇亮.略論高中體育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方法[J].大眾文藝,2011.
[4] 張麗.“探究式學習”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