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陽 張國棟
【摘 要】本文通過對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現狀的分析,得出西北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經營中所遇到的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投資風險、操作風險具體情況和原因,最后對這些經營風險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經營風險;建議與對策
西北欠發達地區是我國近年來經濟扶持的重點對象,但是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市場,而農村信用社在西北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又占有重要地位。農村信用社是西北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和聯系農民最好的金融紐帶,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成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所以農村信用社的經營風險的控制,是保證西北欠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前提。
一、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現狀
近幾年,農村信用社的資產和規模不斷擴大,2011年農村信用社總資產是72047億元,而2007年的總資產是43434億元,相比2010年63911億增長了1.47倍,存款總量逐年不斷增加,資金實力雖然明顯增強,但是與其他大型商業銀行相比其資金總量存在很明顯的差距。由于農村信用社的改制和變為農村合作銀行等原因,截至2011年農村信用社的從業人員達到533999人,法人機構有2265家,相比2007年的數據有很大的縮減。西北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的職工大多學歷水平較低,這就加大農村信用社的經營風險。
二、農村信用社經營面臨的風險及成因
(1)資金來源困難,利用率低。由于農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農民,而農民的收入又比較低,并且貸款要比存款多,再加上農村的思想落后,就算是有多余的錢也很難存入銀行。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員工和管理者的專業知識的缺乏使手中不多的資金的利用率很低,因為農村信用社對資產管理十分嚴格,貸款風險責任追究嚴重,信貸人員不敢放款,使資金的利用率更低。從而使流動性風險發生。(2)西北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的放貸風險很高。西北欠發達地交通不暢,信息閉塞,很多鄉村都地處偏遠,使信貸人員不能及時知道申請貸款人的信息難以掌握,在以后的收款發生很大的成本,在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社會信用比較差。這就使西北農村信用社的信貸風險增加。(3)市場風險。而對于西北欠發達地區的金融市場發展比較落后,相對于發達地區市場的敏感度也很低,世界范圍內的金融風暴或國內的經濟變化的反應比較慢,但是在西北欠發達地區脆弱的金融體系和機制也不能有效的應對這些變動的影響,這些經濟變動對西北欠發達地區的沖擊將會更大。西部大開發計劃以來,欠發達地區的金融市場也與發達地區、國際金融市場逐漸接軌,市場風險的發生概率也會增加。(4)操作風險。一是領導層的管理理念未得到根本轉變,重經營輕管理的思想依然存在;二是風險教育不到位,員工防范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蝗莾瓤刂贫葓绦胁涣Γ凰氖锹毮懿块T監督檢查缺位,形式監管重于效果監管。
三、建議和對策
(1)全面實施資產負債管理、建立健全流動性風險預警機制。首先要增加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獲得資金的渠道,國家應該給予政策上的優惠和資金上的補充,與當地的企業建立關聯賬戶等手段增加資金來源,預防流動性風險的發生;其次加強各級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法人體系,加強農村信用社經營系統調控功能;最后建立流動性風險的預警系統,通過對風險警情指標的預測。(2)改革信貸管理體制。一要嚴格執行審貸分離制度,在整個農村信用內部實行審貸崗位分離,使調查、審查、審批相互協調相互制約。二要實行信貸重要崗位輪崗制度,對重要崗位、關鍵崗位實行定期輪換制度,減低信貸風險。三是提高對風險的檢查和處罰尺度,要加強對關鍵人員、關鍵環節、關鍵職位等方面的檢查監督力度。(3)加強職員教育與約束機制,健全農村信用社的內控制度。由于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所處的地理位置與行業地位,使農村信用社很難招聘到素質很高的職員,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的失誤和一些道德上的問題,所以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應提高招聘要求,招聘金融專業會計專業的與銀行業務有關專業的人才,并且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與發達地區的銀行或信用社進行定期的交流。以這種方法提高員工素質,避免操作風險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1]郭晉明.我國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形成的原因及防范對策[J].會計之友(下旬刊).2008(3):102
[2]夏虹,龍婧.金融危機中農村信用社風險防范之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9(3):46~47
[3]甘麗萍.我國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風險管理現狀與對策[J].企業導報.2010(10):98
[4]康欣.甘肅省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改革研究[J].蘭州大學.2012(4):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