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桐 何艷 張凱燕
【摘 要】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已不僅僅是一個地區和一個國家的問題,而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造成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屢禁不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國食品安全法制的不健全。要切實保障我國的食品安全,必須盡快建立和完善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制保障機制。
【關鍵詞】食品安全;食品不安全因素;食品安全法制保障
一、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因素
食品的不安全因素貫穿于食品供應的全過程,無論是加工食品還是農畜產品,從生產、加工、包裝、流通到消費,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使食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從而引發食品安全問題,威脅人類健康。導致食品不安全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直接威脅到我國的食品安全。導致食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食品自身的制作不符合安全標準
許多食品生產商、經營者貪圖利益、道德淪喪,在食品中添加了大量食品添加劑。從“阜陽劣質奶粉事件”中的大頭寶寶到“三鹿奶粉事件”下的結石嬰兒,從蛋黃里的蘇丹紅到豬肉中的瘦肉精,從遼寧的“毒豆芽”到上海的染色饅頭,這些事件造成的巨大社會危害讓人觸目驚心。此外,食品成分含量不符合要求的情況也非常普遍,食品生產者為了降低食品生產成本,獲得高額利潤,在食品的生產過程中,降低食品生產含量,使得食品成分含量不符合要求。如有些奶粉生產商在奶粉加工過程中摻入大量的代用品,蛋白質含量嚴重不足,實質上已不是奶粉,對人體危害極大。
(二)農畜產品種植和養殖過程中的污染
首先,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動植物激素等導致了蔬菜水果化肥品殘留物過多,這就影響了食品的安全性。此外,這一過程還可能受到來自大氣、土壤、水的污染而導致的間接污染。倘若是使用不合格的農藥、有害飼料添加劑或是操作上的不規范(如農藥施用時間不合理),則還會導致附加的不安全因素。
(三)假冒偽劣產品
近些年來,出現假冒偽劣產品的現象屢禁不止,一些區域性、集團性的制假銷售越來越突出,從過去的單兵作戰發展為大規模的生產,涉及的種類多、數量大、范圍廣,制假銷售現象不僅對知名廠家產生了嚴重影響,同時也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危害了人類健康,影響了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現行食品安全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信息披露不及時、不規范
近些年來,食品安全事故頻頻發生,可是在獲得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渠道中,消費者主要是通過看新聞媒體和相互轉告得知的,政府的信息披露總是在沸沸揚揚的傳言后姍姍來遲。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政府的信息披露也存在著不規范、不明確的問題,沒有起到警示和監管作用。
(二)多頭監管,職責不清
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食品安全委員會作為最高層次的議事協調機構,它只可能監管重大的突發事件, 而地方和日常的食品安全問題仍然由各職能部門承擔。由于立法機構、崗位職責、工作重點、監管手段各不相同,有效的協調機制尚未健全,“多頭分管,職責不清、權責不明、重復監管、監管空白”等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在調查中,消費者認為,政府的監管力度不夠,執行力較差,沒有承擔起應盡的職責。
(三)食品安全檢測和管理技術相對落后
完善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墒蔷湍壳爸袊氖称钒踩珯z測水平來說,食品安全檢測水平較低,而且中國的食品生產企業較多,布局分散,食品安全檢測很難覆蓋到全部食品生產領域和地區。此外,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不高也導致一些食品生產企業生產的不合格食品進入市場,從而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三、完善我國食品安全保障機制的基本措施
(一)完善食品安全法規體系
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規體系是食品安全管理的有力依據。就目前而言,中國的食品安全法規體系還不夠完善,無法滿足現階段食品安全管理的需要。《食品安全法》的頒布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有關部門應加快制定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實施細則,現有已經不適應當前情況的法規要及時修正和調整,空白和漏洞要及時填補,這樣才能使各部門有法可依。同時對于執法機關來說,要加大食品安全問題的執法力度,對于違反食品安全問題的企業要加強監督檢查,對于一些違法企業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乃至追究刑事責任。
(二)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
良好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證。一方面,食品流通的各個環節都可能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影響,因此,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就需要貫徹在各個環節,但是由于涉及的部門過多,需要投入各個環節的力量應該是不相同的。建議可以重點抓住主要環節,這就需要組織專家對各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危險量以及可能導致的危害程度進行分析,最終得出各個環節的相對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分配各個環節應投入的力量。另一方面,完善食品檢驗標準和食品法規,對不法分子加大懲罰的力度,只有使不法廠商對懲罰的預期機會成本加上其他成本超過了其預期收益,才能有效遏制不法廠商的惡性行為。
(三)建立較為完善的食品安全應急處理體系
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的食品安全處理機制尚不夠完善,從現實生活來看,食品安全事故一定出現,監管部門往往是倉促應對,召開臨時會議,這樣的處理方式是一種事后行為,不能有效遏制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同時也使得公眾對政府的期望落空,我國有必要盡快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應急處理機制,監管部門應加強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預防管理和完善應急措施,盡量將食品安全問題遏制在萌芽狀態,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而不是在發生了食品安全事故之后再想對策。建立并不斷完善食品安全應急處理機制,不僅有助于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還可以加強食品安全執法部門的隊伍建設,增強政府部門的權威。
四、結語
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健全和完善在世界各國被都當作一件戰略性任務、基礎性工作給予高度重視。我國加入WTO后,貿易伙伴的綠色壁壘對我國出口產品的影響也日益顯著。國內外形勢迫使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必須盡快和國際接軌,努力縮短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差距。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必將在我國的社會生活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美〕瑪麗恩·內斯特爾:食品安全[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
[2]丘海雄:食品生產品安全的經濟社會學視角[J],新視野,2003年第1期.
[3]李正明:我國食品安全質量監管體系的思考與建議[J].食品科技,2003,(7):38-42.
[4]湯天曙:我國食品安全現狀與對策[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4,(4).
[5]賈敬敦,陳春明:中國食品安全態勢分析[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