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
【摘 要】當前高職院校教材管理工作是全國各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之一,在不斷的完善其管理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的新情況。通過實踐和總結,本文針對教材管理過程中各個環節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提出整改設想。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材管理;教材建設
目前全國部分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是由多個中專學校合并轉制而來,教材管理工作還跟不上學院發展的需要,甚至有些院校仍在沿用原來的人工化管理模式,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影響。高職院校不斷提升自己辦學特色和理念,這不但為教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有利契機,因此必須對教材管理工作進行全面的改革,運用現代化、科學化、人性化管理的手段,有效的調控教材管理的整個過程,研究和探索出一條全新的教材管理模式。
一、教材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問題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大量的復合型人才,由此新興了許多熱門專業和培養模式,這就和原來的中專校有很大的不同,隨著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以規劃教材、精品教材、特色教材為主要標志的教材建設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因此教材管理工作上出現了許多新問題。
首先,材需求的種類、數量大幅增加。轉制后的高職院校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和產業結構、專業結構的調整,使得教材數量和品種大增。不同系(部)、不同專業、同一課程, 選用教材不同;同一系部、不同專業,同一課程,選用教材也不同;同一系部、同一專業、同一課程、統招和對口的招生模式不同,選用教材也不一樣。由此可見,隨著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專業、課程設置將更加趨于合理和多樣化,教材的種類也隨之大幅度增加。
其次,教材需求多元化。通過現今社會對人才需求變化情況,各高職院校適時的調整培養方案,適當壓縮必修課的課時,增加針對人才市場需求的選修課、素質教育課門類,以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而選修課、素質教育課是由學生自由選擇,教材也可自由取舍,學校按新組合的班級上課。這類課程使原統一征訂、配送、發放、結帳的單一化向多元化的方向轉化新情況。
其次,目前多數高職院校教材管理工作把重點放在教材供應,為了能做到課前人手一冊, 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對于教材的選用卻重視的不夠,沒有嚴格的質量論證和監控體制,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大量質量不高的教材流入課堂,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加強教材建設, 保證教材質量是當前高職院校不容忽視重要議題。
再次,高職院校教材管理機構設置不夠健全、不夠合理,而且教材管理機構人員不到位編制緊,人員少,且素質較低。有些院校在教務處下設了教材管理科,但大多都沒有成立專門的教材管理機構。根據王祖發的經驗公式P= K ( Q/ 1000+ r) ( p 為編制人員數, Q為學生人數, K 與學校規模和辦學層次有關的參數, r 為常數)一所高職院校教材管理工作人員的數量應是每一千專科生至少要有1- 2 名工作人員。比如一所學校有在校專科生6000人,則該校教材管理工作人員的編制至少7- 8 名人。很顯然,按這個公式計算,有些高職院校平均只有1人的現狀教材管理人員的缺編數很大。與此同時,由于教材管理工作苦、臟、累、待遇低,高學歷的不愿意從事這項工作,從而造成了人員缺乏,難以適應教材管理工作繁重和精細化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難免會存在諸多問題。
最后,教材庫旳基設施較差,教材管理任務不夠明確。不少職業院校教材庫的規模較小。教材庫內教材堆得雜亂無序。也有些院校書庫內既無書架,也無木梯、高凳,更無除塵器、去濕機之類設備,很難做到干凈、整齊、查找方便,更甚者沒有消防設備從而造成教材嚴重受損和存在安全隱患。
二、關于改進教材管理工作的幾點設想
針對上述高職院校教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首先要轉變管理人員思想觀念,要與時俱進,及時地運用科學化的手段改進教材管理中的工作方法,調整工作新思路,化解工作中存在的新矛盾和問題,真正做到使學校的管理機制和服務水平有特色的得到提升,以適應高職教育的需要,切實的滿足教學改革及廣大師生的要求。
首先,實現教材的網絡化管理。當下信息網絡化高速發展,作為教材管理部門,首先必須完善學院教務系統中的教材管理模塊,并使之與其他模塊的學生信息相融合。把子網絡庫內有關教材(出版、發行、檢索、摘要)的信息、庫存教材的信息、當前使用情況及以往使用記錄,一并在網上登載,供系部、教研室、任課教師在網上瀏覽,作為選用教材的主要信息來源。同樣的選修課中已明確選用教材的課程,學生可以在網上直接點擊訂購教材。這樣做可以提高選用教材的便捷性、準確性,減少預訂教材的估算性和書費結算的復雜性,提高工作效率,使教材供應在網上形成一站式服務。
其次,實現教材供應的多元化。教材管理部門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必修課教材供應上,因為必修課教材必須人手一冊,且以自然班形式上課,仍可以采取傳統配發教材的方式。逐步取消所有課程的教材統一由教材管理部門供應的舊方法,實行必修課教材由教材管理部門負責供應,選修課等逐步放開,采用靈活管理的原則。這些課程一旦選用教材確定,學生可以在教材部門訂購或網上訂購,也可自行解決,教材管理部門只按實際訂購數合理配放。這樣做為學生提供獲取教材的多種途徑,提高教材供應的科學性、合理性,減少發放教材的無序性,比較切合當前教學體制改革的實際。
再次,實現高職教材建設的科學化。要健全教材選用的論證和評價機制現階段高職院校選用教材的程序是: 主講教師提出、教研組審核上報系部、系部審核后報教材管理部門組織預訂。這種運行機制的缺陷在于教務處、教研室、系部沒有對選用教材進行論證和評價,對于選用教材的教學效果則無人過問。為此,作為教材管理職能部門的教務處,應定期組織有關專家、教授和督導組成員、系部的主要負責人,及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對使用教材進行論證,建立完整的高職教材論證和評價機制,加強教材管理過程的控制和約束力,論證的結果可作為今后選用教材定位的重要依據,也可作為系部教學質量水平評估體系的重要指標之一。關于自編的校本教材職能部門和系部主要負責人都要參與教材的審批,嚴格把守選用教材的入口,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強制讓學生使用自己編寫未經審定的教材,卡住各種低質量教材流入課堂的源頭,廣泛的推廣增強使用精品教材的意識。教務處應要求每一位任課教師在使用完教材后,及時填寫教材使用意見反饋表,并組織學生填寫使用教材質量跟蹤問卷調查表,教研組應在例會上對使用教材開展交流和研討,形成比較集中的意見。教材管理部門要定期將材料整理匯總,向教務處匯報。教務處并在此基礎上評價出使用教材的整體質量情況,提出教材管理部門、系部改進選用教材工作指導意見。
總之,教材管理工作是一門科學,教材管理工作者不能把教材管理工作看成是一種封閉式的簡單收發型的勞動,管理者既要一絲不茍做好教材的供應工作,又要重視把好教材的質量關,不斷提升工作理念和全方位服務的意識,把教材管理工作與學校的體制、教學計劃、課程體系改革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教材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為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改革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徐玉寶. 新形勢下教材管理工作的思考與對策[M ]. 北京: 高等農業教育出版社, 2003.
[2] 王祖發. 教材管理學[M ] .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1991.
[3]加強教材建設與管理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M ]. 北京: 中國大學教育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