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團隊建設的角度出發,闡述了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在改革過程中面臨新挑戰的形勢下,應該不斷發展的勝任力、信息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基本情況。重點介紹了專業團隊可以為專業教師職業成長提供的一些幫助。
【關鍵詞】團隊支持;專業教師;教師職業成長;高職院校
教師職業成長是指教師在教學崗位上的勝任力、信息素養和職業能力的不斷發展。由于教育的動態性和拓展性,專業教師的勝任力、信息素養和職業能力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得以不斷認識和提高。但由于所處環境的各種影響,單憑教師個人,有時候很難取得預期的成長。如何有效的協助專業教師職業成長?如何使教師對職業忠誠?如何讓成長后的教師為團隊做出更大貢獻?是擺在每一位專業教師和專業團隊乃至各高職院校面前的重大課題。
一、專業教師的勝任力
高職課程改革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實踐人才提供了可能性,同時也對高職教師的勝任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既是高職教師發展的良好契機,也是高職教師所必須應對的挑戰。目前高職院校專業教師普遍以中青年教師為主,由于大多數專業教師是由傳統學科規范所培養,他們必須學會接受不同的視角和手段。
專業教師的勝任力主要指教學能力和知識結構。隨著高職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名合格的專業教師不再僅僅局限在能夠上好一門專業課,還需要具備課程開發、項目開發的能力,以及將課程、項目深度整合的能力。高職教師完整的知識體系中應當包括專業知識,相應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較豐富的項目、社會經驗。這樣才能更好地在日常教學中實施改革后的高職課程,完成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專業教師的信息素養
要具備面對高職課程改革后新挑戰的勝任力,專業教師必須要終身學習。要實現終身學習,要求學習者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簡單地說,就是搜集、處理、加工、表達信息的能力。教師的信息素養分為三個層次:第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技能;第二,要具備現代教育的思想,使信息技術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力工具,利用網絡為教育教學服務;第三,還要有良好的信息道德,不能利用信息技術做出有損于別人和社會的事。信息素養是教師專業素質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將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
三、專業教師的職業能力
職業能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可以分為一般職業能力、專業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其中,職業綜合能力為“關鍵能力”,又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跨職業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個人能力。一定的職業能力是勝任具體職業崗位的必要條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由專業職業指導人員幫助分析,根據任職者的學歷狀況、職業資格、職業實踐等來確定其職業能力,必要時可以通過心理測試作為參考。
四、團隊對專業教師職業成長的支持
專業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或多或少都參與了對學生的職業指導,但是多數專業教師卻缺乏對自己的職業評估。通過團隊的幫助,將使專業教師更好的認識自己,并在個人獲得提升后為團隊帶來更大的收益。
(一)通過職業指導分析,幫助專業教師認識自我
有時候,在團隊中開展工作,可能只是從主觀上認為某位專業教師比較適合做某件事。沒有分析該教師是否適合做這件事,能否做好這件事。
如果專業教師無法正確認識到,當團隊主要成員、職能等發生變化時,就會對個人的發展產生迷茫。如果團隊負責人無法正確認識到,在引進或調整團隊成員時,就有可能引進冗余成員或造成關鍵位置空缺。
團隊可以通過SDS 職業興趣測試,了解專業教師是否適合目前的工作崗位,提前為專業教師可能的發展方向做好規劃。
團隊可以通過TRAE團隊成員測試,了解專業教師可能會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方便更好的分配工作。
團隊可以通過CAS職業價值觀測試,幫助專業教師正確的認識自己。同時,團隊負責人也會更加清楚哪些成員喜歡面對挑戰,哪些成員更關注某個領域的發展,哪些成員更擅長科際整合……
(二)通過職業實踐促進專業教師職業能力的發展
職業能力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和提高的,專業教師長期在教學一線從事具體技術課程的教育教學指導工作,如果沒有足夠的職業實踐,將對其工作內容的順利實施造成阻礙,甚至是傷害!
專業教師個人直接和企業建立聯系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更多的職業實踐機會需要發揮團隊的作用。一種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團隊在確認了需要和某企業建立一定程度的合作關系后,從該企業的主要產品出發,在不違反知識產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對其進行一定的解剖分析,在對產品有較深入的了解的基礎上,以技術合作的方式和企業建立平等的長期合作關系。
(三)通過教育培訓促進教育能力的提高
個體職業能力的提高除了在實踐中磨練和提高之外,另外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接受教育和培訓。團隊應根據專業教師的個人發展方向,為其提供對應的教育培訓機會。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在組織或參與各種培訓,但多數參培人員并沒有得到真正的提升,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送培單位將個別教師作為重點培養對象,沒有嚴格審查培訓內容就將教師送去,可能該教師在過去已經接受過相關培訓或者已經具備相關能力,通過培訓無法獲得進一步提升;(2)部分參培教師只是被臨時安排,沒有提前規劃甚至告知,教師個人沒有任何準備,參培后沒有達到培訓效果;(3)部分專業教師有較迫切的受培需求,卻沒有機會參與。
這也需要團隊在了解培訓內容后,結合專業教師的個人情況,向送培單位提出推薦建議。當團隊內大部分成員都得到有利的培訓后,可以有效提高團隊整體的教育能力。
(四)通過團隊的努力,提升專業教師的社會影響力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仍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在職稱、職業資格、行業認可度等方面都相對較弱。即使個人具有較強能力,往往也會因為這些原因使工作熱情受到影響。團隊可指定相應的成員成長計劃,當某專業教師需要在某個方面獲得提升時,盡可能提供團隊資源為其服務。
五、專業教師的職業忠誠
每年都會有大量優秀的專業教師離開現在的團隊,甚至是離開教育這個行業和教師這個崗位。除了和教師個人的環境、規劃等有關以外,團隊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根據美國一項研究表明,相對于其所任職的大學而言,大學教師對于其所從事的學科和專業表現出更為強烈的忠誠。大學教師關心的是,自己的教學與研究活動是否能夠獲得學術同行或專業團體的認可或接納。美國著名高等教育家、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前主席博耶曾在《學術反思》中提出了“教學性學術”的概念。教學性學術概念的提出,既賦予大學教師教學職業活動的尊嚴,又充分尊重大學教師知識傳授活動的特殊性,同時更是對大學作為人才培養機構而非專業研究機構、作為自由知識傳播機構而非狹隘的職業訓練機構的特質的充分關照,為大學教師充分認識自身發展、制訂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堅守基本職業角色提供了方向。
參考文獻:
[1] 何高大.“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及其啟示[J].現代教育技術.2002-3.
[2] 余勝泉,楊小娟,何克抗.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2-12.
[3] [美]歐內斯特?L.博耶著,涂艷果、方彤譯.關于美國教育改革的演講.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4] 張治中.掌握信息技術是21世紀大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
作者簡介:陳挺(1982- ),男,籍貫:四川自貢,現任單位: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工學學士,研究方向: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工科專業課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