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摘 要:目前隨著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壓力得到了極大的緩解,但是針對“新農保”實施過程中諸多出現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要正確認識,總結經驗,保證“新農保”的可持續發展,才能真正實現惠農的初衷。
關鍵詞: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惠農
我國的“新農保”政策是2009年年中在“老農保”的基礎上,采取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模式開展起來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根據國家規劃,2020年前全部實現所有農民都享有新農保。這項制度是在取消農業稅、農業直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基礎上,實施的又一項重大的惠農政策。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確保農村居民基本生活,實現農民基本權利,推動農村減貧,逐步縮小城鄉差距,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推動社會和諧的意義重大,同時對改善心理預期,促進消費,拉動內需也具有重要意義。
新農保借鑒了目前城鎮職工統賬結合的模式,基礎養老金由國家財政全額支付,這讓中國所有的農民都能享受到國家普惠式的養老金。“新農保”政策實施才剛剛起步,還處于試點和探索階段,仍然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新農保”試點階段存在的四點問題
1.強制子女參保是否合理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規定,年滿16周歲、不是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均可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滿60周歲以上的農村居民個人不再繳費,直接享受中央財政補助的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也就是說,只有年滿60周歲的農村老年人,且在其符合條件的子女參保繳費的條件下,才可享受政府發放的基礎養老金,這既是政府組織引導下的農民自愿參加,又是“待遇享受”的必要條件。
對于上述強制執行的捆綁政策,雖然出發點是為了讓養老保險制度在農村得到最大范圍地推廣,讓廣大農民能夠享受更多國家的優惠政策,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著諸多阻力,其潛在問題會給這項惠農政策帶來負面影響。既然是惠農,當然要體現其惠農的優勢,但是由于不同家庭,人口不同和家庭條件不同,其各自面對的政策優惠也有所不同,這項惠農政策對有些家庭來講,甚至沒有體現出絲毫的優惠。
舉例說明,年滿60歲的兩位老人,家有3個子女,每個子女2個孩子,這樣一個家庭總人口14人(包括兩位老人),按照最低年繳費100元計算,12個子女一年繳費1200元,而一個老人享受55元/月,總計660元,兩位老人1320元,用1320減去1200,實得120元,也就是說兩位老人每年最終實際得到的養老保險只有120元。
除了從數字上看出的問題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很容易引起家庭的矛盾。按照制度,如果老人的家人中有一個子女不參加養老保險,那么兩位老人也就不能享受到普惠式養老金。老人的養老金需要子女來支付,從中國傳統文化看似合理,但從實際的農村家庭贍養現狀來看,先不管養老金問題,子女從思想上就很排斥這個制度,有些人甚至認為,要接受這種捆綁制度,還不如把錢直接交給老人,何必多此一舉。
2.特貧困家庭是否能享受普惠式養老金
為了讓60歲老人享受普惠式養老金,子女一年至少繳100多元的新農保費用,但是在中國的貧困山區,很多農民只能以種地為生,一年幾乎沒有收入,其子女很難交出這筆費用,對于這樣的家庭來說,其父母是不能享受到國家普惠式養老金的。這是不是說明國家的這項政策只幫助了農村的富人,而沒有幫助到農村的窮人,這與政策制定的初衷大相徑庭。
3.養老金收取是否能夠順利開展
農村居民養老金的收取與城鎮居民不一樣,不能簡單的通過從工資中扣除等方式直接進行操作。要享受到惠普養老金,農民就必須交錢,也就是交錢才能得到優惠。這個政策的初衷是子女交錢,父母享受,然后把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在整個農村推廣開來,改變農村居民長期的養老思維。但是從目前農民的思想來看,雖然是讓子女拿錢,但也等于自己拿錢,要從口袋中拿錢才能養老,這個觀念在短期內還是不太容易接受,況且要收取這筆費用,其成本也是很高的。以當年農業稅收取為例,極大地增加了農村基層政府與農民間的矛盾。
4.投入和支出是否平衡
當前我國的養老制度正面臨著極大的壓力和挑戰,能否保持投入和支出的平衡是關鍵。對“新農保”來講,假設全國9億農民全都參保,1億年滿60歲的農村老師享受最低55元普惠式養老金,共需支付給他們660億元,剩下8億繳費總額按最低100元計算,共計800億。可以看出,流入農村的資金比從農村流出的資金還要少,這樣的結局顯然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同時也與惠農的初衷有所不同。我國當前亟需解決的就是貧富差距加大的問題,如果當前不能有效地扶持貧困群體,那社會矛盾必定會越來越凸顯。
解決“新農保”推行阻力的兩點對策
1.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快農村地區基礎公共機構建設
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在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后將追尋安全上的需求,農民在解決了自身生活需求后必然會追尋各種保障需求。因此,應該大力發展農村地區經濟,堅持各種政策上的傾斜,使得農民的“錢袋子”再鼓大一些,這樣他們才有能力來參加“新農保”。只要農民手里有錢,各種繳費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同時,要加快農村地區的基礎公共機構的建設。“新農保”的各個運營過程必然要依托于農村地區的基礎公共機構,只有這些公共機構健全起來,才能給“新農保”的全面推廣提供保障。
2.簡化養老金征繳程序,方便農民繳費養老
(1)簡化征繳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為方便群眾及時參保,可以允許參保人只要核準本人身份證號碼和姓名戶籍,便可直接繳費參保,至于相片、身份證與戶口本復印件可放到下一步交齊。
(2)核減參保基數,提高參保比率。對于在外務工的已參保人員、在校學生、現役軍人和勞教服刑人員等不符合參保條件者,各村要如實摸底造冊,及時刪除,減少基數,相對提高參保率。
(3)完善補繳早繳制度,廣開方便之門。外出務工人員及行動不便者,可一次性繳納多年保費,由金融機構逐年代扣代繳;接近60歲參保者也可以向前補繳,以增加其繳費年限,獲取更大實惠;在外參保者一旦回家定居,可隨時把社保關系轉移回來,并可自主重新選擇險種。
由上可知,“新農保”是一項溫暖農民朋友心的民生工程,雖然在實施階段會遇到的困難,但是為了讓這項政策得到持續的發展,從而進一步完善我國社會保險制度,就必須從現實分析出發,大力宣傳“新農保”政策,讓農民明白并理解新農保的內涵,擴大參保面,總結經驗教訓,完善政策,把這個民生工程做得更好,更加有效地解決廣大農民的養老問題。
(作者單位: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