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陳世豐
如今的孩子,學業負擔重,比較累,導致對什么都不上心,什么都不感興趣。體育課上個個懶洋洋的,最好老師什么也別上,能放他們自己玩,三五個一堆,侃侃大山,最是開心。德國體育教學法專家海克爾曾說過,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一是出汗,二是笑。如何才能讓學生真正愛上體育課,在學習技能的同時享受運動的樂趣,讓學生真正在玩中學、學中練、練中樂呢?
一、資源共享拉近彼此的距離
“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例如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歡看少兒節目,特別是中央電視臺的《智慧樹》節目幾乎人人愛看,于是,在教學中我就充分利用了這一教學資源,
將《運動歌》《模仿操》等運動量較大的操引進課的開始部分,讓它作為熱身運動,這種邊唱邊跳的運動方式很快引起了學生的強烈共鳴,學生在輕松愉快運動中將身體的各個環節都充分活動起來,為下面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我又將歌曲《再見》《瑜伽操》等放在課的結束部分,讓學生在悠揚舒緩的音樂聲中逐漸放松身心。這種深入人心的互動,一下子拉近了老師與孩子間的距離,不僅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更有很多孩子回家后也認認真真的跟著電視節目又唱又跳,期待著在下一節的體育課中自己能成為一名小領操老師。終身體育的意識不正是在這種潛移默化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嗎?
二、語言引導掌控課堂節奏
體育課由于是在室外進行,學生注意力分散的誘因很多,如:
飛機、小鳥、其他班級的活動等都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練習時的過于興奮,也可使學生將注意力停留在“原地”而忽略了老師的講解內容。然低年級學生恰恰由于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更易分散。這時若是簡單的提醒、呵斥根本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針對這種情況,我采用語言引導加動作提醒的方式提醒學生,比如:“請你像我這樣做!”,學生便大聲說:“我就像你這樣做!”同時我做立正動作,學生馬上就能反應過來,站得筆直。當然這種方式在教學輔助練習過程中效果會更好,如:正面投擲輕物時,要求肩上屈肘,肘關節向前,快速揮臂,但是,很多學生自我覺得動作很不錯,都是肘關節還停留在體側時便投擲出去了,雖多次提醒,然學生依舊改不過來,這時我便引導學生:“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兩腳前后開立,瞄準前方目標,我們來投飛鏢!”學生馬上就能做出肩上屈肘,肘關節向前的投飛鏢動作。游戲式語言的提醒,能快速吸引學生注意,有效地控制課堂節奏。正如行知先生所指出的:“根據孩子們不斷地迷在某種特殊活動的天性,透過特殊的環境、設備和方法,我們培養并引導他們成長,踏進未知之門。”
三、游戲運用分化教學難點
低年級的學生,天真爛漫,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在教學前滾翻動作時,發現學生往往急于做滾翻動作而沒有仔細觀察技術動作的構成,若是不加引導學生很容易出現都頂墊子,或是身體完全打開的狀況。這樣不僅學不會動作,而且容易使頭頸部受傷。于是,我再將前滾翻動作中的幾個難點編成小游戲,如用低頭看天空提醒學生在滾翻時注意低頭使后腦勺先著墊,用小青蛙跳提醒學生蹬地有力,用小刺猬摘果子提醒學生滾翻時團身要緊。形象而生動的游戲式引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突破難點,掌握了技術動作,使學生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享受到了運動的樂趣。
體育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通過資源的同享、語言的引導、游戲的運用、相互的幫扶,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健康、活潑、快樂地成長。當然,我們一定要了解學生特點,熟悉教材,以滿腔熱情投入到教學之中,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愛上體育課!讓課堂因我和我的學生而生輝,讓燦爛的微笑在操場永駐!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妙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