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泉
摘 要:技工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在生產、服務、技術以及管理等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技師院校物理課程作為一門承繼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的課程,對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本文就當前如何提高技師學校課堂教學效果進行探討。
關鍵詞:技師院校;物理課堂;課堂教學;現狀分析;學習興趣;教學效果
1 當前技師院校物理課堂教學的現在分析
1.1 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尤其對物理學科。物理學主要包括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和物理規律,他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雖然學科本身的各項探究活動有許多感性的實驗與生活實例作輔助,同時也要求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處于激活狀態,能主動參與教師的各類思維性活動,而這一切對于技師學校生而言是比較困難的,他們能堅持的興趣時間畢竟有限,一旦缺少必要的刺激就會轉移注意力。一段時間下來,知識累積增多,就會產生厭學情緒,越缺少興趣越學不好,最終走進了死胡同。
1.2 部分學生厭學情緒嚴重,缺乏學習的動機
由于學習成績長期不理想,不少學生早就被初中教師放棄,大部分技師學校生對知識無需求,沒有內在的驅動力。從而造成學生自己對學習已經放棄,極端表現出缺乏自信、自我輕視,自認低人一等;不少學生的學習是為家長、為教師而學,一旦在學習上受家長或教師批評時,容易出現逆反心理,干脆放松甚至放棄學習,把此類行為作為對家長、教師的一種“懲罰”,學習目的性不明確,當然就更不用說持之以恒學習了。
1.3 技工院校的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注定了物理學習的困難性
技工院校的學生基礎較差,到底差在哪里,除了行為習慣較差外,就是知識的掌握不全,各種能力比較薄弱,對規律的理解不深,比較容易死記硬背與亂套公式。而物理知識講究體系,許多知識彼此關聯,如牛頓運動定律處理問題中要較多地運用推理和判斷,因此推理和判斷能力要求較高,這對于技師學校生來講就象迷宮一樣,很難找出規律分析清楚。
2 當前改革技師院校物理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2.1 符合學生就業特別是當前就業形勢的需要
根據近來教育部課題組的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在錄用一線崗位從業者時,對求職者的能力高度重視,在學歷和能力之間的選擇,有92.8%的用人單位傾向后者。對于注重技能水平的技師學校生來說,必須要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等。特別是自從去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對我國產生了嚴重的沖擊,很多行業出現負增長,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在這種形勢下,動手能力強,具有扎實技能本領的技師學校生相對來說更加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
2.2 符合提高技師學校學生技能水平的需要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每個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規律的發現,都來源于實驗。因此,從這個層面來看,物理學和實踐有著密切的聯系。物理學中含有大量的實驗,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或者以合作的形式來完成實驗。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操作能力可以得到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認識能力、表三、改革技師學校物理教學的措施建議根據教育部職業教育專項研究課題資料顯示,在文化水平和學習能力之間的選擇上,有72.47%的用人單位看重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此,筆者認為在技師學校物理教學中,應該針對技師學校生的實際情況,大力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2.3 符合技工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教育教學改革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實現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環節。深化課程改革,努力形成就業導向的課程體系。推動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從學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導向,調整課程結構,合理確定各類課程的學時比例,規范教學。積極推進多種模式的課程改革,促進課程內容綜合化、模塊化,提高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水平。
3 技師院校物理課堂教學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要創新教學方法,然而創新能力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單一的教學方法能夠培養成功的,需要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培養。
3.1 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的基本模式包括:作為出發點的項目創意;為研究項目創意而產生的方案;確定行為步驟的計劃;實施項目結束等。該教學方法注重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解決了學生動手能力不強的問題。例如,筆者在教學中結合實際情況,組織學生設計制作了電視機無線耳機、走廊燈自動感應器、電子生日蛋糕等,其中一些還在市里的比賽中獲獎,使學生的成就感大增,從而也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3.2 演示教學法
演示教學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化抽象為具體,把要研究的物理規律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能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特別是在物理教學中,演示教學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把物理規律形象直觀地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學習物理時候不再感到枯燥無味,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3 實施行為導向教學法
德國的職業教育成效突出,效果顯著。例如,上世紀80年代,德國開展了行為導向教學法,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們可以借鑒其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實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行為導向教學法主要包括:項目教學法、卡片展示法等一系列教學方法和技巧,是能力本位的教學方法,它關注學生的關鍵能力、綜合職業能力與全面素質的培養,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人的發展為本位的教學。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選用其中的一些方法。
3.4 開展探究實驗教學
當前,很多技師學校教師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從器材、方法到表格設計都是按照規定的步驟和方法進行的。在這種教學方法中,學生只是按規定的步驟和方法做實驗,根本不能領會實驗的原理、思想和方法,不利于學生的能力的培養。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筆者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實驗方案,設計表格,提高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訓練和培養學生對物理現象的創造性思考。比如,在講授利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時,教師可以問學生:利用伏特表和電流表測出的電壓和電流可算出待測電阻的阻值,能不能只用一個電流表或電壓表來測量電阻呢?如果能成功測量出來,還應該需要什么器材?怎樣測量?然后設計的方案并畫出電路圖。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活躍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以及社會能力都能夠在物理課中得到訓練、發展和強化。
3.5 充分利用多媒體方式來輔助物理教學
隨著教學信息化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教學方式已經在各個學科中廣泛的應用開來。技師學校物理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很多抽象概念,常規的實驗是無法模擬出這一類的物理現象的,以往的教學中,只能夠依靠教師的表述來進行詮釋,所得到的效果差強人意。然而,多媒體方式在教學中很好的彌補了抽象概念講解上的難題,借助計算機進行逼真的形象模擬,將無形化的抽象概念,呈現在學生面前,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4 小結
技師院校的物理教學,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實施物理創新教學,是物理教學必然的選擇。新課程標準下的創新教學,通過教師的多種教育方法對技師學校學生的有效教育、指導、訓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挖掘了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林琳,提高中職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反思,《新課程學習:中》2011年 第6期.
[2]季韋偉,如何提高中職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課程(中旬)》 201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