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洪
摘 要:體育教學是一項具有鮮明的集體性的生理、心理活動,是以學生身體練習為主要形式來實現的,它要求有嚴密的組織性、紀律性、競爭性,更有思想性、教育性。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發展的任務落實到體育教學之中是一場攻堅戰,是對每一位中學體育教師的嚴峻考驗。本文就當前中學體育教育中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體育教學;綜合素質;能力培養;健康發展;競爭意識
《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中指出:“中學生應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學素質、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中學的體育教學應加大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在平時的體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影響我們的學生,使其朝著更加健康的發展發展。
1 當前中學體育教學存在問題的分析
從體育教學觀念來看,應該遵循“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思想,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種種原因使得體育教學出現了一些偏差。過于強調體育技術的學習,而又忽視了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特別是缺乏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在課程的設置、考核上,大都不能適應中學體育教學的實際,學生的體育成績評價形式單一,不能反應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高低,作為培養高級人才的中學,對學生的教育是不夠完善的,也是值得深思的。
2 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創新個性
學生的個性決定了他們的主體意識,沒有個性創新就失去了基礎。而人的個性對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我們的體育教學應該為具有不同秉賦和不同潛能的學生創造一個發展的空間,提供一個開發潛能、勇于創新的機會,培養其創新品質。因此,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進一步聯系教材,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多動腦筋,分析問題,使學生在一個生動活潑的環境、氣氛中進行練習,從中發展身體,掌握知識、技能,促進身、心、社得到健康和諧發展。那么,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呢?
2.1 尊重學生,發現個性
對有“棱角”的學生,教師要見“怪”不怪,要主動接近他們,了解其個性,以求健康發展。每位教師必須善于“不拘一格看學生”,尊重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長,做新時代的“伯樂”。
2.2 創造“育場”,培養個性
當學生的個性、特長表現得很明顯、很強烈的時候,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以發展學生這些積極的個性與特長。反對強求劃一的教學,堅持面向全體和發揮個性、特長相統一的教育原則,使學生的創新個性得到積極有效的培養。
2.3 因勢利導,發展個性
培養學生的根本目的是發展學生個性,形成創造精神。對于有特殊興趣和才能的學生,應積極為他們開辟創造性的學習途徑,如組織課外競賽活動,多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
此外,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還要根據學科的特點,多鼓勵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使學生成長為既符合時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鮮明個性、創造力和開拓精神的新世紀弄潮兒。
3 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1 培養學生竟爭意識和進取精神
學校體育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為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如田徑、體操、球類、游戲等項目,在集體注視下完成個人練習、整體練習;各種體育競賽和體育表演或技評等,都是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的。競賽是體育運動的突出特點,作為運動者都有盡快實現追求目標的心理動機,所謂求勝心切。為此,他們有必要不斷開發和發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運動技術與方式。這種創造性的心理動機與行為,能使他們逐漸形成準備和樂意接受未來社會的各種新事物的心理傾向。因此,體育課上通過開展各種不同形式的體育競賽能較好地動員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競賽或練習中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竟爭意識和進取精神。
3.2 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和關心他人
體育教學靠師生的合作,靠學生之間的合作,只有一個團結合作溫暖的集體,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要教育學生關心集體,熱愛集體,為集體爭榮譽,教會同學之間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與同學友好相處。讓學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體中,才能創造出優異成績。
3.3 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
體育課的學習很苦很累,要求學生必須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必須具備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品質。由于任何一種體育運動的成效都是人們在長期磨練的過程中獲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質是人們所必須具備的素質,意志努力總是和克服困難的行為相聯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難中得到體現,另一方面也在克服困難中得到鍛煉。在體育教學、訓練和競賽中,學生必須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個又一個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難或障礙。
4 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通過身體心理素質的培養。可以促進學生的正常生長發育,提高身體活動機能,養成衛生習慣,培養學生腦體結合、綜合適用腦力和體力的能力,把學生的心理素質調控在最佳狀態。
4.1 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為了完成某一身體活動目標,不僅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比如:長跑項目,除了需要有較好的耐力素質以外,若沒有堅強的意志力堅持下來,也不會取得好成績,并有可能完成不了;又如斜徑直騰越、杠上支撐、雙腿擺越成騎撐等技巧類項目,學生完成這些動作時,不僅要求掌握動作技術,具有一定的身體素質條件,還要靠意志克服心理上的障礙,排除膽怯心理,才能獲得學習成功。由此看來,體育教學不僅能磨練人的意志,也為培養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的品質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4.2 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激發學習興趣
體育教學是實踐活動為主要特征的,在動作技能的形成過程中,教師端莊穩健的姿勢、準確流暢的示范都能給學生一個清晰的視覺,引起學生的贊嘆和羨慕,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體育本身就是力與美的和諧的統一。如:健美操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節奏感和韻律感,具有強烈的激勵性,能夠比較直接地體現男性的陽剛之美與女性的陰柔之美。
4.3 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競爭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機制,未來的社會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正是為其步入社會做好心理上的準備。這種競爭意識再沒有體育競賽中優勝劣汰、能力至上的競技法則更直接、更生動形象了。體育競賽中勝利與失敗是并存的,對學生勝負觀的教育尤為重要,在競爭過程中使學生建立責任感、榮譽感、集體主義精神,使學生能正確對待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失敗挫折。
5 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勞動素質
讓學生學會勞動,在勞動中磨煉意志,得到鍛煉,提高對勞動技能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培養敬業愛崗思想。
5.1 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
體育教學的學習過程實現了學生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有機結合,而且往往體力勞動大于腦力勞動。通過體育鍛煉使身體強壯有力,為以后從事各項工作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矗并且能使學生明白勞動付出的越多。取(更多精彩文章來自“秘書不求人”)得的成績就越
(下轉第78頁)
(上接第59頁)
大這一道理,所以通過體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勞動素質。
5.2 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能和敬業教育
學習體育動作要有吃苦耐勞精神,要經得起反復磨練。而一項勞動技能的掌握,同樣也需要多次實踐的過程,進而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勞動,樹立勞動光榮的思想,培養學生熱愛本職工作,敬業愛崗。
6 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不要忽略教師自身對學生品格的影響
結合教師自身,言傳身教。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學生最可依賴的人,教師的言行舉止是學生行為的典范,教師的思想品德對學生有極其深刻的影響。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以身作則,身正、言正、行正,做學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教師不但要注意言行、衣著,還應注意思想面貌、工作態度等對學生的深刻影響,潛移默化。體育教師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對學校體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對體育教師的要求,無論是體育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取決于教師的素質。所以,作為體育教師,首先要樹立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學思想,從適應社會需要,培養人才的素質出發,樹立以育人為目標的現代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樹立學校體育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觀點。
7 小結
體育教學中,堅持面向全體、全面提高、主動發展,就是落實國家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每一位體育教師都應為此做出努力,在體育教學中積極主動地為學生的美好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