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城市的高速發展與環境的保護、管理之間的矛盾愈加突出。城市建筑色彩作為城市環境的重要因子,對城市環境質量的影響可謂至關重要。一方面,城市建筑色彩的泛濫及色彩污染已經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另一方面,國內關于城市建筑色彩研究的滯后又無法為政府監管部門提供科學有效的管理依據。基于以上兩方面的原因,筆者提出“淺談影響城市建筑色彩的因素”這一命題,意在拋磚引玉,喚起更多人來關注并投入到城市建筑色彩的研究中來,提高我國此類學科的學術水平,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
關鍵詞:城市;建筑色彩;規劃設計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隨著城市的擴建,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新建筑代替舊建筑,如此快的發展,如果沒有規劃必然會導致對城市環境的破壞。進入 21 世紀的我們都知道,現在很多事物要想得到長久的發展都要靠特色來維持,國外的很多城市也都是把色彩作為城市的第一張名片,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在我國,城市的色彩環境一直都沒有引起我國規劃部門、建筑部門和建筑師的重視。很多城市在擴建、翻建建筑時,只考慮其功能和造型因素,很少關注建筑色彩對城市整體環境的影響,致使很多城市都存在一定的色彩環境問題。央美術學院教授、高級建筑師韓光煦曾說“城市建筑色彩不僅是一個城市綜合管理水平的一種體現,也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反映。”本文力求對影響城市建筑色彩因素相關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喚起更多人來關注并投入到城市建筑色彩的研究中。
1 城市建筑色彩
“城市建筑色彩是指一個城市范圍內的所有建筑的色彩,它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涵蓋了歷史、氣候、植被、建筑、產物、文化等諸多因素,包括居住建筑的色彩、商業建筑的色彩、辦公建筑的色彩、景觀建筑的色彩、文化建筑的色彩等,它是一個集中的、完整的建筑色彩體系。”
城市建筑色彩體現著一個城市的個性,體現了一個城市文明的發展程度。城市建筑色彩不僅是城市美學和特色的主要因素,也是改善城市環境功能的主要手段,它不但對城市建筑物的造型進行裝飾,同時又對城市居民心理產生影響。
2 中國城市色彩的研究現狀
總體來說,中國的色彩研究起步較晚,在學科形成之初多數借鑒了國外的理論和研究成果,后經國內學者們的努力,在色彩的基礎理論、色彩度量和其他實用色彩研究上有了很大的發展。1993 年中國顏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制定了《中國顏色體系》國家標準,至此,中國有了自己的色彩度量標準體系。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色彩的關注,很多專家、學者、建筑師、設計師都投入到色彩的研究領域中來,內容涵蓋了建筑、服裝、廣告、產品設計等方面。中國當前的建筑色彩研究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關于色彩標準的研究,主要有兩項重大成果。一項是中國建筑科學院進行的建筑色彩體系和建筑色卡的研究,確立了中國的建筑色彩體系,并制定了建筑色卡,配送到各建筑機構,供設計師、建筑師和施工人員參照使用。另一項是由中國建筑科學院、國家文物局、故宮博物院等多家單位參與組織的針對中國古建筑色彩的研究。此研究對中國現存的古建筑進行了全面的調研,并以北京的紫禁城為主要研究對象,確定了中國古建筑色彩數據庫。此研究不僅對中國古典建筑色彩研究方法進行了探索,還為今后的古典建筑保護和修復提供了科學依據。
一類是關于個體建筑色彩設計的研究。長期以來,我國關于建筑色彩的研究多集中在此,主要是把色彩作為一個設計因素,與造型、空間等一起考慮,表達設計師對建筑的理解或通過建筑來表達設計師得創意,很少考慮這個建筑的色彩對周圍環境和對這個城市的影響。同時,城市規劃部門因缺乏對建筑色彩的科學理論依據而主觀的判斷和指導,也是導致城市建筑色彩混亂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我國現代城市建筑色彩的規劃,個別城市已經有了一些嘗試,學術界對此褒貶不一。第一進行嘗試的就是我們的首都北京。2000 年初,為了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也為了能夠深化北京首都形象的市政建設,北京市政府出臺了《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潔管理規定》,要求對北京的長安街及其沿線,二環、三環以及城八區的建筑物外立面進行清洗、粉飾。并在《關于加快我市城市建筑物外立面清洗粉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北京城市建筑物外立面色彩主要采用以灰色調為本的復合色,以創造穩重、大氣、素雅的城市環境”。這個指導性意見是由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美術家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就“北京應該有一個什么主色調”這一主題討論得出的結果,因為學術界沒有關于北京市建筑色彩的科學研究和論證,所以只是確定了這么一個基本原則,并沒有拿出具體的色彩實施方案和細則。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一些建筑物的外立面被涂得五花八門,大大違背了這次規劃工作的初衷。北京的這次大規模整治建筑外立面舉措引起了其他各市的廣泛關注,很多城市的規劃部門紛紛表示要盡快將城市的建筑色彩控制納入到市政規劃中來。
2003 年,武漢市對城區內的歷史建筑區、商貿區、文教區、工業區和居住區分別進行了建筑色彩調查和采樣,并于 2003 年底出臺了《武漢城市建筑色彩控制技術導則》。該《導則》包含了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管理圖則、城市建筑色彩選用色卡、城市建筑色彩選用搭配色譜、具體城市建筑色彩設計引導和建筑色彩報批標準格式。這份《導則》從理論文字到圖例分析,類別詳細具體,可操作性強,在我國城市建筑色彩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3 影響城市建筑色彩的因素
3.1 地域因素
各地建筑色彩傳統的形成往往包含著他們對周圍色彩環境的模仿和對某種稀缺色彩的渴求。如我國漢族人民最早生活在黃河流域,其環境色彩以黃色為主色調,所以漢族人民一直對黃色情有獨鐘。生活在高原的藏族人民崇拜神圣的雪山,因而崇尚白色。古埃及人民生活在浩瀚無垠的沙漠,因而對綠洲非常渴望,所以,古埃及人特別崇尚綠色,他們把綠色視為永恒的色彩。
3.2 文化因素
建筑色彩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色彩的產生和發展本身也反映出人類生存和意識發展的歷史進程。人類在最開始感知光明與黑暗,感知時間萬物的色彩時就已經在自覺的運用色彩。人類在漫長的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對色彩的運用也形成了特有的內在核心和動力,這種內在的核心和動力就是文化因素。
在文化領域,色彩有時也與音樂產生了一定的聯系。如俄國作曲家史克里雅賓就試圖在他的交響曲中表達一個“音樂與色彩交融”的構想。抽象派繪畫創始人康丁斯基也指出我們可以從繪畫中看到聲音,也能從音樂中聽到色彩。建筑色彩中蘊含著大量的文化信息,這是我們現在考古、設計等相關研究所奉行的理論基礎,誰也無法否定它。
3.3 民族因素
建筑色彩的民族性指“各民族選擇一定的地區居住下來后,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步形成建筑色彩的民族文化特點。”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建筑用色也不盡相同。如土家族、白族因白虎圖騰而崇尚白色;彝族、拉祜族、阿昌族因黑虎圖騰而崇尚黑色;哈尼族因紅石頭和黑石頭的創世說而喜歡戴紅色頭飾,穿黑色衣服;基諾族因其女祖先是阿嬤小白而崇尚白色;藏族因受宗教影響而喜歡藍色,在藏房的天花板上、藏裝的邊沿上都有明顯的藍色裝飾;維吾爾族因崇拜火神而喜歡紅色。
同一種顏色,在不同民族和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理解。如黃色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皇家的象征,而在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黃色象征死亡,是忌諱的顏色。正因各民族的建筑色彩有著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象征意義,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文化才如此豐富多彩。
我國關于城市建筑色彩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因而沒有太多這方面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可以借鑒。筆者希望通過本研究,能夠喚起人們對建筑色彩的關注,能夠為其他人研究城市建筑色彩提供借鑒和參考,能夠為市政部門的監管提供一定的理論和操作依據,能夠為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韓光煦.關于建筑色彩的思考[J].流行色,2006(08):10-11.
[2]肖楊.淺談建筑色彩[J].硅谷,2008(24):96.
[3]焦燕.城市建筑色彩的表達與規劃[J].城市規劃.2001.25(3):61-64.
[4]馬卓.建筑色彩的地域性淺析[J].陜西建筑.2008(8):9-11.
[5]李娟,劉業金.建筑色彩淺析[J].山西建筑.2007(1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