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龍杰
摘 要:基礎階段的韓語教學在中韓經濟政治交流日益深化的今天,顯得尤為必要,由于培養目標、學習環境、學習者的智力水平和學習動機等的不同,教學法也應該有所不同.然而,無論哪種形式的韓語課教學,最終目的都是要為培養合格的人才打好語言基礎,為過渡到提高階段創造條件。
關鍵詞:基礎韓語;大學教學
中韓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深化,國內學習韓語的人也日漸增多,天津港以外貿為主,近年來與韓國的外貿往來日益頻繁,迫切需要懂韓語的人才。通過較短的時間達到韓語四級水平并且掌握一定專業知識的教學目標,基礎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筆者在韓語基礎教學中,適當地加快速度,增加內容,提高進度,使學生經過第一年的學習,就能掌握3000多詞匯,2000多個常用語和500個句型.
1 發音階段
發音中的元音輔音階段,由外教授課,因為這方面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教學以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為主,同時由于韓語中的元音與輔音和中文拼音比較相似,外教教授能保證發音的純正.但是在外教教授的過程中,中教也有著更重要的作用,即解釋元音輔音中的特殊音變現象,而收音部分,由于其獨特性(中文英文等都不存在類似概念的語音),外教授課學生不易理解,因此通常由中教授課,并且按照中國人可以理解的難度,對元音輔音進行總結。
2 入門階段
課堂教學的前五周為口語入門階段,為了使學生適應聽說法,消除學生羞口的心理和對韓語的神秘
感,教學一開始就加強“聽”、“說”的訓練,當學生口頭掌握了幾課的句型、詞匯之后,轉入課文教學,具體教學的步驟大致如下。
2.1 學習韓語中最基本句型———主謂句
第一課的第一句話“ ”就是先由教師說出的.又在黑板上寫下教師自己的名字之后,要求學生分別說出自己的名字,這樣就教了“ ”這個句型,相當于漢語的“甲是乙”,同引出了韓語不同于漢語的格助詞概念,即“ ”的用法等.經過反復操練,學生能夠比較流利地說出這句話之后,接著又用這一句型教“?? ??”(中國人)、“??”(教師)、“??”(學生)、“??”(男)、“??”(女)等單詞進而組成許多新的句子,在操練句型時,教師在學生中間自然地走動,面對面地以表情、手勢、圖片等幫助學生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和發音,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學會運用句型,而且活躍課堂氣氛.
2.2 利用情景場面進行問答式練習
教學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后,為了便于操練,可把前幾課的內容打亂以主要的句型為中心,編造若干組對話,讓學生借助場面和情景進行問答式練習、換說練習,使學生一看就能立刻發音為止.在操練句子過程中糾正發音、語調等錯誤.由于學生來自各地,他們的發音受漢語、英語、日語以及方言的影響很大,所以語音、語調錯誤較多.前五周的教學目的是打開學生的嘴巴,使學生不羞口,一開始就養成說韓語的習慣.因此,不要見錯就糾,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糾音工作.為了便于開口不脫離句子,著重語音調整訓練,在聽說句子的訓練中要操練語音、語調和糾正錯誤發音,并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插入一些發音對比練習和講解必要的語音知識.如: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閃音、元音無聲之分等.要注意糾正方法,在學生說完一句話以后再進行糾正,不要隨意打斷.
2.3 注重文字、書寫的日常訓練
在入門階段每堂課都讓學生按韓文字母書寫法進行文字書寫訓練.文字書寫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五種技能的全面發展,所以入門階段也要注意書寫訓練,如讓學生了解字母及韻尾的正確書寫和規范的標記方法以及對韓文的特征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無論是文字的書寫還是正確的語音,僅通過幾周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通過日常大量練習,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3 日常課堂教學
口語入門階段結束后轉入課文教學,每堂課的教學仍然先從聽說入手.按著聽、說到讀、寫、譯順序進行并通過聽說訓練,使學生口頭掌握了主要語言材料后再打開書本教學.每節課都從復習開始,句型語法規則、單詞的講解要以舊引新,語法規則經反復操練后加以歸納總結.
3.1 語音練習和復習
每堂課堅持進行7分鐘左右的專門語音練習.此種練習通常在教師領讀下進行.課外的語音練習可以用錄音機代替進行,目的是讓學生直接模仿教師的口形和發音,或在看不到口形變化的情況下模仿出正確的發音.其內容有:口腔清濁的辨別;短句和單詞的朗讀;高低音、語調、邏輯緊音的訓練等.在語音教學中,貫徹以練習為主、以模仿為主的原則,少講語音知識,讓學生在大量的韓語聽說實踐中,學會標準的韓語語音、語調.復習的目的是使學過的內容進一步熟練并為講解新材料做好準備.每次的復習主要是通過對話形式的句型練習和聽寫進行的.比如,指定一些學生到黑板前回答或進行示范性的對話練習.課堂上進行
的聽寫,雖然量不大,但要求學生書寫準確,反應迅速.聽寫的句子基本上都是前一天或剛剛學過的,也有的是學生在前幾次聽寫中或作業中容易寫錯的,經過變換再給學生的.聽寫的卷子做到當天批改,當天返還給學生.返還時,將標準答案和錄有當天聽寫的內容和磁帶交給學生.這樣可以起到督促學生對照檢查和總結的作用.聽寫時,還應該注意學生正確運用韓文文章的評定和標點符號,如:句子、文章的開頭空是一個格而不是兩格.
3.2 新內容(詞匯、句型、詞尾及語法規則)的講解
在進行各種復習之后,開始講解新內容,新內容的講解從講新詞開始.為了讓學生掌握準確無誤,印象深刻地理解詞義,應盡量利用實物、模型、圖片等教具.如:“??”(桌子)、“??”(椅子)、“??”(鉛筆)、“???”(紅色)等詞,教師邊出示實物邊說韓語單詞,讓學生模仿,跟說.有些詞可借助于動作、手勢、表情來講解.如:“??”(坐)、“??”(走去)、等.至于那些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匯,如:“??”(笑)、“??”(哭)、等只要稍加表情就會收到預期效果.隨著學習的深入,教師可用學生能夠理解的韓語解譯詞義.如:“?”(房子)、“??”(廚房)、“??”(兄弟)、等.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詞匯學習新詞匯的能力.講解句型和語法規則時,在已學過的句型的基礎上通過句子結構的對比,找出句子間的聯系和不同,從而引出新的句型,做到承上啟下,有步驟、有條理地組織教學,使學生溫故知新,自然地去理解和運用新的句型和語法規則.
3.3 課堂練習
新句型講解后,接著進行形式多樣的練習.如:問答練習,選擇性練習,看圖說話練習,實際對話練習,總結性練習等等.練習內容既有新學的也有已學過的,進一步加以復習和鞏固.如:練習時盡量練習具有多層意義的句子,如:“??? ??, ???”(把禮物給了奶奶)、“?? ?? ??? ?? ??. ”(王丹給樹澆水了)、的用法,同時也復習了以前學過的詞尾的用法和詞匯.
3.4 課文教學
經過口頭練習單詞、句型、詞尾,學生已經掌握了本課的語言知識,然后便進入課文教學.由于課文中出現的語言材料,學生通過口頭練習已基本掌握,所以課文教學以朗讀和就課文內容進行問答,會話練習為主.朗讀時,教師首先范讀之后領讀.最后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看學生能否以標準的語音、語調朗讀課文,是否理解課文的意義.朗讀的方式,主要是個人朗讀和分角色朗讀兩種,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流利自然.
隨后逐步就課文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回答問題時,最好不讓學生看書,采用全體一起準備,個別提問方式.當一個學生回答后,再讓其他同學重復一兩遍,并讓大家各抒己見.在大家都認為沒有問題時,再提出下個問題.
課文教學還要幫助學生進一步解決在講練單詞和句型中沒有真正理解或理解得不夠準確的問題.方法是通過例句或聯系上下文進行提問,包括韓漢對譯.
課文內容理解之后,進行會話練習,先讓學生自己準備幾分鐘,隨后進行課堂會話.可就課文內容也可就設計的特定場面、情景進行會話,但并不要求學生背誦課文.筆者認為單純讓學生逐句背誦課文不利于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
3.5 小測試與考試
為了便于掌握學生對學過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的情況,促進學生的學習,每兩周進行一次綜合性的書面小測試.通過測試可以檢查學生對每一課基本內容的掌握情況,可以檢查學生實際運用的情況,又可以檢查教師的教學效果.同時,還可以使學生明確學習重點,改進學習方法.小測試一般進行一小時,測試的成
績作為總成績的部分加以記錄,以便引起學生對小測試的重視.測驗結束后,試卷只批對錯,不加改正,要求學生自己改錯,并抄在作業本上交回.在這之后,再張貼答案,重新讓學生對照檢查總結.為了促進學生學習,幫助學生總結和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在期中、期末進行兩次正式考試,以便了解學生是否達到了教學計劃所規定的目標和要求.
考試的內容一般不超過教科書的內容,但有時也增加一些應用的問題,形式上大多采用平時練習和測試的形式,但不照搬.考試要求學生在記憶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所學過的單詞、句型和語法規則.基礎韓語教學是韓語教學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尤其是對于三年制大專學生來說,基礎韓語課程時間較短,掌握的內容量卻相同,因此要求針對大專生的基礎教學要采取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以此為目的,在逐步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的同時,積累了上述經驗,在今后的教學中,將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標準韓國語(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林亨栽,楊彥.韓國語能力考試必備詞匯·詞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3]林叢剛.語言學概論[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
[4]何彤梅.語音學[M].大連:大連民族出版社,2002.
[5]金忠實,李吉蓮,梁東訓.韓國語能力考試慣用手冊[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