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江霞
摘要: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普及,當今大學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網絡一代”,宿舍文化建設在網絡環境下遇到新的挑戰,如何加強網絡環境下的大學宿舍文化建設是高校面臨的新課題。本文在分析網絡悄然改變學生宿舍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基礎上,探討建設良好宿舍文化的對策。
關鍵詞:網絡;大學生;宿舍文化;對策
如今大學生中流行這樣一句話:牛頓坐在蘋果樹下思考,“宅人”窩在互聯網上“春困”,當前大學生的網絡使用率和對網絡的依賴程度都很高。王淵等對武漢9所高校大學生問卷調查顯示,30.3%的學生選擇“只要有時間就掛在網上”,每次上網2-5小時的為34.8%,每次上網時間在5小時以上的占17%。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日新月異的發展,網絡已經滲透到“90后”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溝通方式,不可或缺,宿舍也自然成為他們上網的主要場所。網絡的日益盛行不僅改變了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也對大學生宿舍文化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宿舍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人格的塑造、行為習慣的養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確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探討網絡環境下如何建設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圍,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網絡背景下高校宿舍文化建設中面臨的問題
宿舍是當代大學生思想形成、交流和匯集的重要場所。高校宿舍文化是指大學生以宿舍及周圍場所為主要活動空間,以健康向上的課外活動為主要內容,在一起共同生活、學習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群體文化。它包括宿舍社區整體布局、宿舍內部設施、衛生狀況、規章制度、宿舍成員的人際關系、道德水準、學識智能、審美情趣、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通常學者們都認為,宿舍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行為文化四個方面。
1.網絡給宿舍物質文化帶來的影響。物質文化是指宿舍內部物品擺設,衛生狀況,環境布置等。和諧、向上、高雅的宿舍文化要以物質文化為物質基礎。雖然,我國高校學生宿舍的住宿條件仍不是非常理想,但各高校也一直在不斷加大對宿舍建設的投入,大學生宿舍社區建設也在不斷完善中。各宿舍設有管理員,宿舍樓道清潔衛生基本有保障,但只要進到宿舍里面就感到臟、亂、差。寢室內物品擺放無序,隨處可見電線、網線私接亂拉,桌面電腦占據中心位置,電腦旁邊果皮紙屑、煙頭、泡面干糧凌亂不堪,衣服、鞋子堆放雜亂,室內充滿腳臭等各種難聞的氣味,其中男生寢室的衛生狀況尤為嚴重。大一學生的宿舍普遍比較整潔,隨著年級的升高,宿舍環境衛生卻越來越糟。在訪談中有的同學直接說:“沒空整理”“亂嗎?我都不覺得……”或“習慣了!”。他們回到宿舍第一件事情就是開電腦,對宿舍的環境衛生、物品擺放視而不見,一坐在電腦前就不愿動,無暇顧及衛生狀況,更別說對宿舍進行適當布置了。
2.網絡給宿舍制度文化帶來的影響。大學生宿舍制度文化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正式制度是指由學校各級管理部門為維護學生宿舍的安全、穩定、有序而制定的;非正式制度是指宿舍成員在相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宿舍內部約定,主要反映在宿舍內各種行為規范上,如宿舍同學的生活作息、學習等方面的制度及其執行情況。首先,隨著網絡在宿舍的普及,大學生與社會關系更加密切,活動領域和接觸范圍也不斷擴大,由于網絡引發的宿舍問題也越來越多,因此宿舍內部約定的種類和數量也隨之增加,如:計算機及網絡的使用時間、流量配置、放音問題等。其次,網絡環境下宿舍制度還應該同網絡法律法規保持一致,抵制網絡的不良沖突,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維護自身和舍友的安全。如在一些交友網站曾掀起的“幫舍友找對象”,公布舍友的班級、信息、聯系方式,造成隱私泄露,給舍友帶來心理傷害,甚至導致重要信息被一些不法分子掌握,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第三,由于學生對網絡的“欲罷不能”,導致宿舍內部的一些約定形同虛設,如:作息的約定、放音的約定等。
3.網絡給宿舍精神文化帶來的影響。宿舍的精神文化,主要指宿舍成員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主要包括:政治信念、思維模式、理想信念、價值觀念、精神面貌、心理素質、審美情趣等。秦龍等人的研究中分析了影響宿舍人際關系的種種因素,認為宿舍電腦對宿舍人際關系沖擊最大,其中57%的同學認為電腦、網絡的存在對室友之間的交流、對宿舍人際關系產生很大影響。回到宿舍,打開電腦,戴上耳機,在宿舍天天背對背面對電腦,玩游戲、看電影、聊QQ,網絡上熱鬧非凡,而宿舍里卻一片寂靜,昔日風靡校園的宿舍“臥談會”更是越來越少,印證了那句網上流行“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坐在你身邊,而你卻在看手機”。網絡是把“雙刃劍”,為學生提供便利、開闊視野,但大學生對網絡文化的鑒別能力有限,不良信息對大學生宿舍精神文明建設造成負面影響。同時,“功利化”“多元化”的社會價值觀和網絡文化也悄然改變著大學生在宿舍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審美情趣及價值觀念。
4.網絡給宿舍行為文化帶來的影響。進入網絡,就好比走進了無比遼闊的世界中,走進了帶有神秘色彩的虛擬世界,利用網絡學習、瀏覽網頁、影音娛樂、交友、游戲、經商、購物等;也不乏利用網絡進行一些非法活動,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近年來,網絡行為在大學生宿舍行為中絕對占主導地位,還有少部分大學生控制不了自己而沉迷于網絡之中,而這種現象通常會在一個宿舍傳染開來,往往整個宿舍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者電視劇、電影等。宿舍上網風氣彌漫,學習氛圍減弱,室外活動減少,宿舍集體活動減少,舍友之間缺少溝通交流、正常交往也逐漸退化。這不僅極大地影響了大學生的身體健康,也影響了他們的學業和心理健康。
網絡背景下加強宿舍文化建設的思考
1.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主人翁的責任感。宿舍是學生相對私密、自由的空間,宿舍文化的形成更多是宿舍內部成員相互影響、潛移默化的結果,大學生是宿舍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和主體。因此,在網絡環境下建設良好宿舍文化,首要任務就是要強化學生主體意識,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培養作為宿舍的主人翁責任感。提高大學生在宿舍文化建設中的主體意識,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從各方面影響和熏陶學生,使學生不知不覺地產生對宿舍的歸屬感,自覺投入到建設良好的宿舍文化。抓住新生入學教育這一契機,把“宿舍文化建設”與“宿舍安全”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作為一個重要內容,引導新生盡快適應大學宿舍生活,意識到良好宿舍文化對個體的積極影響。個體在宿舍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認知、思想觀念、行為習慣,不僅對個體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起著重要作用,而且還將持久地影響著他進入社會以后的方方面面。因此,宿舍文化建設應做到人人有責,人人相關,人人自覺參與。
2.堅持管理服務并重,構建學生自我管理模式。長期以來,多數高校在宿舍管理和建設上都是以“管理為主”,學校及相關管理部門制定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學生在宿舍的言行舉止。如今“90后”的大學生個性張揚,自我約束能力弱,用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引導和約束大學生在宿舍內的不良行為,是保證宿舍安全、整潔的必要條件,為學生在宿舍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的保證。但是在宿舍的管理中、規章制度的制度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理念,建立一支以學生為主體,以宿舍為陣地,以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為主要內容的學生自治管理組織。通過學校相關管理部門、學生自治管理組織的組織策劃,圍繞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開展各項宿舍生活管理和文明創建活動,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等學生骨干的模范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大學生在建設宿舍文化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他們自我完善、全面發展。
3.“軟硬兼施”,環境造人、文化育人。加強學生宿舍的硬環境建設,硬環境是一種物質環境,宿舍硬環境建設包括宿舍樓風格、宿舍內設施、衛生、綠化、宿舍社區基礎設施等。在進行學生宿舍基本建設時,要充分考慮宿舍的建設風格布局、內部設施人性化、家庭化。浙江省省長出席省高??蒲谐晒嫦蚱髽I轉化推介會時認為:“天天生活在狗窩一樣的宿舍,是培養不出高素質的大學生來,而且這樣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對他的視野都是一種污染?!备蓛粽麧?、優美的宿舍環境可以調適人的情緒,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自覺維護良好的宿舍內部環境。
軟環境是一種精神環境,是指物質條件以外的諸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觀念,人文環境等外部因素和條件的總和。宿舍軟環境包括宿舍社區的精神文化以及宿舍內部的整體風氣,它對個體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最具影響力的校園文化。首先,加強宿舍社區文化建設,發揮文化育人功能。宿舍社區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上下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加大對軟件設施的投資力度,改善宿舍的文化、休閑設施?!?0后”大學生愛好廣泛、生活方式多樣化,在學生宿舍區內可以建立體育健身場所、報紙雜志閱覽室、社團活動中心、黨員活動室等休閑娛樂場所,引導學生選擇積極的閑暇活動,避免網絡依賴。其次,引導學生維護好宿舍內部氛圍。大學生每天除了上課、活動,其他時間都是在宿舍度過的,在這里沒有管教、沒有約束、沒有嘮叨,可以和同齡人、相同專業的同學溝通交流,宿舍是大學生學會生活、學會成長的一個非常重要場所,班主任、宿舍管理員要好好引導他們培養良好生活習慣、高雅生活情趣,自覺維護好宿舍的整體氛圍。經常以宿舍為單位舉辦豐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動,旨在把宿舍成員吸引進來,使他們在結伴、交際與合作中,凝聚成一個整體,提高他們對宿舍的認同感、歸屬感,營造團結奮進、積極向上的宿舍內部文化。
4.發揮網絡的正面作用,促進宿舍文化的健康發展。當前大學校園已經是“無人不網”,網絡的迅猛發展勢頭已是無可抵擋,網絡的發展對宿舍文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避免,面對網絡時代的挑戰,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須要順應潮流,認真考慮如何發揮網絡的優勢,為宿舍文化建設帶來積極向上的影響。一方面,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網絡素質教育,讓學生學會辨別、增強信息過濾的能力。教育中采取活潑輕松的方式,切忌空談理論,如:案例引導、情景再現、角色扮演等,引導其確立判斷標準,自覺遵守網絡道德,維護網絡安全。另一方面,宿舍文化建設應該主動適應新形勢,從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興趣愛好出發,建立符合大學生特點、有吸引力的學生宿舍工作網站。網站內容以學生宿舍管理、生活、活動為主,方便學生查詢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內容;開展網上互動,建立宿舍社區論壇,即使掌握學生在宿舍的動態,也有利于發揮學生主動參與宿舍管理和宿舍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淵,丁振國,陳華文,高星.大學生網絡道德現狀分析及教育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4).
[2]劉伯賢.大學生高校宿舍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1(3).
[3]敬菊華,張紹榮,張珂.網絡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56-58.
[4]秦龍,馬國春.淺析影響宿舍人際關系的種種因素[J].經濟管理者,2001(12).
[基金項目:2012年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立項研究課題一般項目“宿舍文化與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關系影響研究”(項目編號:2012LSZ057)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