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衛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指他們試圖探索事物和從事某種活動的意愿,是一種試圖認識和趨近的努力,是
推動學習進程最有效、最直接的原動力。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非智力因素緊密相連,探索的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智力水平的提高,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積極、
最主動的成分。
一、使師生關系融洽,真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數學教學是師生的互動過程,需要師生的互相配合。新課標教育理念指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能起到引導作用。學生要想學好數學,掌握基本知識,就必須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認真學習。許多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對一個學科的好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任課教師的個人魅力。如果這位老師深受學生歡迎,那么在他上課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更高,課堂氣氛也會更加活躍,學生的心理必然也會更加放松。
二、使教材內涵得到挖掘,增強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
學生對教學內容是否感興趣,興趣是濃是淡,這
對數學教學效果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在數學教學中如果能持續保持刺激的新奇性和變化性,就能連續不斷地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新鮮感,進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樂于學習。數學是一門以演算為主的學科,課本中有許多的推導訓練。充分利用好課本的示例,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感覺等途徑認知事物,避免空洞的說教,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的有效方法,將抽象的數學思維轉化為直觀形象的圖形演示,既可以使教師省去畫表格的時間,又提高了課堂容量,增強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學生接收問題的能力也會逐步提高。
三、充分利用實踐活動,延伸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理科的數學教學,除了把握好課堂教學過程,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外,還要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教學效果為目的,精心設計,盡量將最新的數學理念融入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之中,認真廣泛收集數學學科的最新成果,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巧妙地點綴,夸張地介紹,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數學教學的特點,引導學生注意數學學科知識與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演示法、交談法、調查法等方法,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模式中解放出來,探討自主式、研究性學習,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作者單位 河北省阜城縣古城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