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元元
摘 要:市場經濟環境下,研究所要獲得持續高效的發展,必須培育能夠支撐其不斷成長的企業文化,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本文將探討加強現代研究所企業文化建設措施,更好的促進研究所的發展。
關鍵詞:現代研究所;企業文化;建設措施
隨著經濟全球化,各個產業經濟得到了迅速提升,企業要獲得持續高效的發展,必須培育能夠支撐其不斷成長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可以說是企業的靈魂所在,一個企業如果沒有一套成功的企業文化,企業的生命力就會停滯不前,丘吉爾就曾說過,“我寧愿失去一個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個莎士比亞。”文化對于國家的重要性,與文化對于企業的重要性是一樣的。縱觀世界上成功的企業,他們無不是以超強的獨特的企業文化作為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而對于我國科研組織機構而言,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形勢下來維系人心,留住人才,調動人員積極性,更好的激發科研人才的潛在能力。作為以知識為主要技術生產力的今天,企業文化將是研究所實現自身機構價值的一 種重要無形資產,而沒有文化力量源泉的研究所,注定不會長久,本文將探討現代研究所企業文化建設措施,更好的推進研究所快速、健康的成長。
一、企業文化的概念
企業文化是一種以企業價值觀為核心的意識形態,是指企業在其長期經營活動中不斷確立的、為其全體成員普遍接受并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等,主要是通過文化來進行引導、調控與凝聚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廣義上而言是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從狹義上而言是指企業的精神文化,也就是在企業長期的經營活動中形成的員工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價值觀、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的總和。企業文化在當今企業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與作用,包括企業文化的概念、功能、模式、內容和塑造等,能夠很好的幫助企業管理者團體改善它的信息溝通、人際關系以及決策的制定,更好的為企業創造新的氣氛,適應復雜多變的競爭激烈的企業環境,達到高度靈活的應變能力的過程。
二、加強現代研究所企業文化建設的意義
1.增強研究所的凝聚力
企業文化的實質是以人為本,優秀的企業文化就是全體員工價值觀念的共同體現,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一文這樣說到:“人類社會就是在不斷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中向前發展的。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最終目的”。 面對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企業職工既是生產者、經營者,同時還是消費者,也是市場的主體和企業盈利的創造者。優秀的企業文化就會重視職工的物質、精神需要,更好的提高職工的生活水平。村田昭治在《保證21世紀日本實現飛躍的企業經營的‘成功五原則》中也這樣說到“企業應該爭取成為富有人情味的企業…..非常重視培養樂觀氣氛的企業”。 這樣就能夠增強員工對研究所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員工就會以更加積極地、創造性地勞動來實現更多的盈利和長遠目標,形成能集中反映企業精神風貌,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和號召力,激勵員工奮發向上、規范企業行為的群體意識,大大提升了研究所的整體凝聚力。
2.更好的促進研究所核心競爭力的打造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實現需要企業文化這一重要軟環境做支撐。研究所的核心競爭力是一種競爭性的能力, 具有相對于研究所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研究所能夠持續發展的,而且有他人難以模仿和復制的競爭優勢。理論界在對企業核心競爭力從不同的角度、不同層面進行了闡述,關于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了諸多觀點,其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整合觀,簡而言之就是企業各項能力的整合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好的達到企業組織內外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其次是協調觀,這個觀點認為各項資產與技能的協調配置是核心競爭力的本質所在。而實現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支持是企業文化,而研究所的企業文化建立和重塑關系到整個組織系統的運行和發展,也涉及到全體員工衷心認同的核心價值觀念和使命感,承襲杜拉克的理念“管理之道不在管人,而在管理知識。”IBM咨詢公司對世界500強企業的調查表明,企業出類拔萃的關鍵在于具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它們令人注目的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根植于其優秀而獨特的企業文化。研究所的企業精神、制度、經營理念、價值觀、戰略、行為準則等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奠定了基礎。
3.有助于研究所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形象競爭非常重要。根據調查顯示有95%的消費者對產品或品牌的認知,存在于他們的潛意識里。優秀的企業文化從企業遠景、核心價值觀、創新、機制、特色、人才、產品特點等方面塑造出自己所獨有的文化特征,向社會展示著研究所良好的經營狀況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把研究所的服務質量、團隊和諧、社會公德等展現給社會公眾,作為研究所文化建設的核心。
三、加強現代研究所企業文化建設措施
1.加強研究所宣傳工作
以多種形式宣傳企業文化,推行和創建企業文化。以領導為帶頭作用,認真傳達了研究所信息宣傳工作的文件精神,把宣傳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抓緊抓實,強調宣傳工作在統一思想、服務大局、鼓舞士氣、引導輿論和樹立形象等重要作用,全面提高大家認識,顛覆過去“只干不會說,干了說不好”狀況。其次是加強國家級網絡媒體宣傳。研究所要有意識地建立企業對外宣傳網絡和宣傳方式、工具,多渠道、全方位向社會展示自己的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成果,讓社會、企業、客戶都能夠真正地了解研究所、信任研究所。并鼓勵其參與到研究所企業文化建設的隊伍中來,積極倡言,不斷地推進研究所企業文化建設及研究所各方面的改進、提高、完善。如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西北機電工程研究所2012年12月31日刊登一文,《西北機電工程研究所積極開展向羅陽同志學習活動》,被社會各界各大網站轉載,同時還被新收錄至集團公司門戶網站“媒體聚焦”欄目,進一步加深了研究所的宣傳效果,提升了企業良好的形象。
2.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與研究所管理相互融合
有什么樣的管理,就有什么樣的文化。將企業文化滲透到研究所管理的各個角落,使得相關文化理念在管理實踐中得到體現,這說明兩者的融合性。也就是說沒有較完善的規章制度,研究所就無法進行有效的生產與經營活動。或者說研究所有多么完善的規章制度,但是也不會全部包括單位的一切活動,更不能根本上規范每一個職工的行為意識。企業文化可以作為一種無形的文化約束力量,形成一種規范與理念,填補規章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加拿大皇家造幣廠大力實施精益化管理和工作責任制,通過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設計了一套富有創意的管理系統(Wise—workplace),他們把整個責任制的流程、每個環節的責權以及具體運作情況實時記錄和呈現,依據這套管理技術和管理方式,把責任制流程化、具體化,將企業文化滲透到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得相關文化理念在管理實踐中得到體現,同時強調企業價值觀變革、管理結構重組、發展戰略調整的協調統一,都有助于提高企業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實現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經營管理相融共進的良性發展。
3.堅持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以人為本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源動力
人才是企業興盛之基、發展之本,企業人力資源中知識與智能的結晶,屬于企業的無形資產,是別的企業無法復制,也是難以轉讓的資源,而人的能動性是否得到有效的發揮將直接關系到研究所生產經營效率的好壞。在現代社會中,企業文化的核心就是倡導以人為本,因為研究所不僅是贏利性的經濟組織,同時體現出研究所員工實現自我價值、尋求精神追求和承擔社會責任的“文化機構”與人性組織。樹立人才資源是企業第一資源的觀念,做到企業為人、企業即人,與企業靠人的人本理念,用機制激勵人,進一步完善企業的員工參與制度,讓每個員工都能參與到實現企業的共同目標中去;完善企業的組織結構,變善于使用行政手段進行管理為多為下級提供幫助和服務,變自上而下的層層監督和控制為員工的自我監督和自我控制,變高度集權式管理方式為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管理方式,減少管理層次創建扁平式的組織結構。用精神凝聚人,用環境培育人,實現現代研究所的可持續發展。
總而言之,構建和諧的現代研究所企業文化,需要研究所不斷加強對企業文化的宣傳工作,實現企業文化建設與研究所管理有效融合,將企業文化滲透到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得相關文化理念在管理實踐中得到體現,同時還需清醒地認識到人的能動性是否得到有效的發揮將直接關系到研究所生產經營效率的好壞,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堅持以人為本,不斷促進研究所的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麗紅.對新經濟時代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點思考[A].第六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11.
[2] 劉玉煥.以企業文化建設為載體 全面促進黨建工作創新[A].國際創造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6.
[3] 鄭雪梅.企業文化建設略論[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08.
(作者單位:武漢第二船舶設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