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潔 李媛 張有維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功能性食品逐漸成為營養品銷售市場上的主流,結合自身實踐經驗,探索提高《功能性食品與藥膳》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整體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教學模式;教學環節;評價體系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以職業為導向,面向特定行業培養技術型、專業型和實用型人才。尤其是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教育手段的提高,對學生的素養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尤其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社會能力。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以及人們對養生的日益重視,功能性食品的生產和銷售已經成為人們消費的大趨勢,為了迎合人們的需求,《功能性食品與藥
膳》課程作為一門食品科學也日益與營養科學、預防醫學等結合起來,具有前瞻性強和應用性強的特點。但是在實際的《功能性食品與藥膳》課程教學中,依然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理論、輕能力的現象,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非常被動,造成《功能性食品與藥膳》的教學效果不良,要使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要對《功能性食品與藥膳》課程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一、樹立以實踐為導向的理念
《功能性食品與藥膳》是一門對技術性與實踐性要求很高的課程,教學目標不單單是培養學生的單項專業技能,更要培養學生對食物生物技術、食品衛生、食品營銷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功能性食品與藥膳》的課程教學一般以技能訓練為主,核心在于食品中功能性因子在食品技術中的應用。《功能性食品與藥膳》課程在技術上要求也比較高,常見的有功能性因子制備方法、常見功能性食品的工藝、粉碎技術、藥食的結合、市場監測技術和市場推廣技術等等。這些技術都需要通過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來實現,所以《功能性食品與藥膳》課程的教學要注意樹立以實踐為導向的理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作力。
二、改革理論教學模式
理論教學服務于實踐,但同時,實踐教學也離不開理論的指導,在《功能性食品與藥膳》的教學中要尤其注意突出實踐性與應用性的結合。首先,要編制好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文本與基礎,高職院校不同于大學的教學,要結合本院校的實際,在參考其他院校《功能性食品與藥膳》教材的基礎上精編教材,力求教材的知識面廣、層次適中、內容豐富。其次,要注意教材內容的選擇。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可以將精講、細講與粗講、略講的內容相區分。在講述功能性食品的功能與藥膳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地位時一定要精講細講;對于功能性食品的生產規范則可以略講,以學生自學為主。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不斷引入教科書中涉及的新內容,講解完一類功能性食品就要給學生介紹此類食品的市場動態與生產狀況,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入社會,深入消費者之中,了解他們的食用感受,增加學習的興趣和獲取專業知識的能力。
再次,要優化理論課教學方法。在具體的講解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靈活施教。例如,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動畫和影像來表現食品的來源,食品加工的儀器和實驗裝置,
讓學生在腦海中建立起系統的模型,加深理解。最后,在教學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提問—回答”的方式,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環扣一環地打開學生的思維,加強學生的理解。
三、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
《功能性食品與藥膳》這門課對實踐性要求非常強,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授學生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實踐,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單靠教師的講述難免會枯燥、抽象、乏味,讓更多的學生提不起精神,甚至昏昏欲睡,要改善這種局面就要將實踐引入課堂,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像在講述膳食纖維的制備上就可以按照先理論、后試驗的方法安排教學,讓學生接觸實際生產中的設備,形成直觀的認知,更容易理解接受。此外,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加強對試驗現象的觀察和思考。設計一些試驗方法,讓學生體驗“問題提出—理論設計—實驗過程—結果討論”的過程,培養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注重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
《功能性食品與藥膳》是一門綜合實踐課,一方面,要求學生從產品生產到產品推廣再到產品售后和輔助開發進行綜合把握。另一方面,還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與人溝通交流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意識。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小組教學法,通過定期輪換組長的辦法,讓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通過小組測評激發學生的動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參考文獻:
[1]徐春華.對高職功能性食品課程改革的思考[J].新課程:中旬,2012.
[2]李學薈.關于高職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探索[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
(作者單位 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