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宜
摘 要: 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加強行業英語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已成為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趨勢。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應及時改變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職業發展觀,建立與專業教師合作的教學團隊,積極參與各類培訓,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以適應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需要和社會的更高要求。
關鍵詞:行業英語;高職院校;專業發展;公共英語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1-0049-02
一、行業英語教學意義
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行業、企業越來越需要具備行業英語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教育指導委員會2008年《基本要求》討論稿中提到,將高職英語教學分為兩個階段,即基礎階段和行業階段 。《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強調,“高職英語課程是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不僅要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業務的能力”[1]。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不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或學術交流,而是為了從事有關的涉外業務工作,因此要區分掌握所需英語的深度和廣度[2]。 高職英語教學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而不是研究英語語言知識。高職院校公共英語一系列的教學改革也應該嘗試與學生未來所從事的職業相結合,將與具體行業主要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相關的英語內容組織到英語教學過程中來,最大限度地體現學生課堂學習與實際應用的一致性。因此,轉移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重心,將行業英語教學同公共基礎英語教學相銜接,并加大行業英語教學的實施力度、突出其重要性,已經成為高職英語教學的新形勢、新要求。
二、公共英語教師面臨的沖擊與挑戰
行業英語教學的實施,一方面徹底調整了傳統公共英語的教學內容,起到了有效銜接公共基礎英語教學與專業英語教學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方面是實現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理念和模式上的突破與創新。由此,也給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和挑戰。
(一)教學內容的改變:強化就業導向和能力本位
傳統的公共基礎英語教學,多是針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教授,例如:英語詞匯、句型的講解,文章段落的分析與語法相關練習等。而所謂行業英語,則是指根據學生所學的專業及與其畢業后所能從事的行業有關的一種技能英語,它是傳統公共基礎英語教學的一種延伸,將高職公共基礎英語同專業英語有效地銜接起來。其教學內容的特點是結合學生實際、緊密圍繞行業和企業對外語技能的要求,從而強化就業導向和能力本位。由此就要求教師本身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不單單是英語語言方面的知識,更是行業技能方面的知識。相對于語言知識的不斷積累更新,行業知識與職業技能在當今社會的變化發展更是極其頻繁,如何將純語言知識同行業知識以及職業技能完全融合、滲透,從而有效地完成行業英語的教學目標,真正做到既充分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就需要教師本身必須在多方面的知識技能儲備上不斷地與時俱進。只有真正做到熟悉所教授學生所在專業領域未來工作崗位的流程,了解所涉及行業的基本知識和行業發展的趨勢,掌握其工作崗位所要求的語言技能,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更好地完成行業英語教學目標。
(二)教學理念的轉變:依據職業崗位(群)需求指導教學
教學理念是人們對教學和學習活動內在規律的認識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態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傳統的公共基礎英語教學,比較重視語言知識的講授和應試能力的培養。誠然,基礎知識的傳授是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學生任何的英語能力都是建立在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之上的。然而,高職英語的教學內容應有別于普通高校英語的教學內容[3]。根據教育部的要求,高職高專院校對人才的培養應遵循“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高素質”的原則,為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培養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因此,高職英語的教學計劃應根據職業崗位(群)對英語的需求,按照以夠用為度的原則構建以培養職業能力和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目標的英語內容。公共英語教師本身也必須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構建新的現代教育觀念。
(三)教學模式的轉換:建立學生主體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行為規范。不同的教育觀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學模式。任何教學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模式的結構中教學目標處于核心地位,并對構成教學模式的其他因素起著制約作用。行業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在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專業對英語能力的不同要求,按照“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把握好基礎知識傳授的“度”,處理好基礎知識與應用的關系,使講解和訓練有所側重,恰到好處,使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從而做到既掌握了語言知識,又培養了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因此,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職責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指導者和監督者;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教學重點由“語言能力培養”轉變到“語用能力培養”上來,逐步建立“以學生實踐為主體,以教師講解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三、公共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也是教學改革的主力。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英語教學改革所帶來的壓力與挑戰,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專業發展,通過不同的途徑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一)加強自我增強意識,主動尋求發展
“只有當教育者自覺地完善自己時,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完善與發展;在職業實踐中對完美職業角色形象的探究和實踐、思考與行動, 則對教育質量和教師生命質量都具有決定性意義”[4]。教師提高自我專業發展是對自己專業發展負責的一種表現, 因為教師不僅是專業發展的對象, 更是自身專業的主人[5]。在行業英語同基礎英語相銜接的英語教學改革中,高職英語教師應從專業發展的自覺需要出發,積極確立良好的行業英語自主學習和自我反思的意識。并通過制定各級目標和發展規劃,為引導、監控和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重要參考框架,以確保對自我專業發展的科學管理。教師要做好自我剖析,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的興趣、優勢、能力和缺陷,合理地制訂出發展計劃和發展目標;這其中還要突出適合自己優先發展的領域,繼而制定出長遠的專業發展規劃并詳細擬訂發展路徑。按照專業發展的大趨勢,努力使自己的發展與學校、社會和學生的需求相統一。在計劃執行過程中,經常性地進行自己檢查,包括專業發展進程和發展水平,根據專業發展階段和學校教育改革需求,適時調整發展思路和發展計劃[6]。endprint
(二)建立與專業教師合作的教學團隊
教師的專業發展僅憑教師自身的學習和探索是不夠的,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共享需要團隊學習來實現。Richards & Farrell(2005)全面研究了職前專業訓練結束之后教師自主發展的途徑,并歸納了語言教師教育和發展的11種策略,其中就包括了教師支持小組(teacher support groups):指教師組成小組,經常碰頭并討論各自的目標、關注的問題、遇到的困難和成敗的經驗以及團隊教學(team teaching);兩個或更多的教師共同承擔教學并討論有關問題。在行業英語教學過程中,高職公共英語教師要想真正實現職業教育突出實踐性和實用性這一要求,僅靠創新教學模式是不夠的,還要積極參與跨系部教學研究團隊的建設。通過團隊協作精神達到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公共英語教師通過與對口專業的教師共同備課、互相觀摩,可以在專業教師那里學習到一般專業知識,掌握最新操作的流程,在教學中就可以更突出實踐性和實用性的高職教學特色。通過與專業教師的合作可以打造一支結構合理、教育理念先進、專業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師隊伍,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促進行業英語的高水平教學。
(三)積極參與各類培訓,加強“雙師”素質
高職院校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做好教師培訓工作是尤為重要的,這也是教師職業發展的需要。高職英語教師多為英語專業畢業,知識構成比較單一,普遍缺乏職業教育背景及實踐經驗。行業英語教學需要將英語語言教學與各個學科專業知識相融合,將教學內容和各學科領域的工作環節結合在一起。行業英語教學需要授課教師必須具備多學科的知識結構。而這一點的實現,一方面要靠教師本身不斷查閱資料,接觸實踐環節來充實自己;另一方面還要有校方的大力支持。 學校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不但可以培養學生,還可以建設師資培訓基地開展師資培訓工作,使公共英語教師不斷更新知識、強化技能,提高公共英語教師隊伍的整體業務素質。學校還可以通過選派行業英語教師到對口的行業鍛煉,強化專業技能;或者聘請專家來校講學,邀請具有豐富行業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到學校對教師進行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方面的培訓,制定有利于公共英語教師向行業英語方向發展的政策措施。
外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逐漸進步的過程。面對行業英語教學改革所帶來的沖擊與挑戰,高職公共英語教師本身要有專業發展的意識,積極探索自主專業發展的途徑,積極爭取和創造專業發展的機會,以適應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需要和社會的更高要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成人高等教育英語教材編寫組.高職高專版英
語:非英語專業專科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劉黛琳,張劍宇.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與改
革思路[J].中國外語,2009,(6).
[3]李華.淺析高職公共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J].南昌教育
學院學報,2011,(12).
[4]葉瀾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
出版社,2001.
[5]沈冬妮.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途徑與策略探微[J].四川
教育學院學報,2010,(3).
[6]熊倪.高職行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選擇與實踐創
新[J].職業技術教育,20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