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實驗區的建設為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創造了一個新的機制和平臺,思想道德素質訓練加強了思想道德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結合,文化素質教育的加強為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創新的載體,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職業素質訓練為改進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切入點和新方法,身心素質訓練的科學性、針對性、滲透性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職業學院;素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3-0089-02
近幾年,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深入推進創新辦學體制機制,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開始大力實施“一區二園”特色發展戰略,“一區”即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實驗區(簡稱“一區”)。“二園”即軟科學與技術服務園和蘇州市現代服務業示范園(簡稱“二園”)。其中“一區”共建設四個基地,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基地、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職業素質訓練基地和身心素質訓練基地,依托這四個基地,建立長效機制,系統實施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思想道德素質是大學生素質的核心,學院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實驗區的建設為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整合教育資源,發揮合力,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創造了一個新的機制和平臺。本文就學院“一區”四個基地的建設與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以下幾點思考。
一、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基地建設:加強思想道德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結合
學院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基地下設思想道德教育與傳播中心和思想道德感悟與實踐中心。思想道德教育與傳播中心主要任務是整合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機構和人員共同開展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理論宣傳、教育和研究;思想道德感悟與實踐中心的主要任務是整合校內外資源建設一批實踐基地,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實踐教育。一方面,思想道德教育與傳播中心把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黨和團的工作、學生工作、宣傳工作等都納入進來形成了大思政教育體系,改變了過去各機關、部門條塊分割狀態,有利于協調與合作,發揮合力[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機構在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基地建設和運作中成為主要承擔者,有利于協調思想政治教育各方力量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和教學改革。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三門必修課程的教學人員有專職教師,也有兼職教師,兼職教師來源于學院黨、政、團委、學生工作部門的教師,由此,思想道德教育與傳播中心的建立就為學院集中力量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宣傳、教育和研究創造了一個新機制,更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另一方面,思想道德感悟與實踐中心的建立目的是加強學生的實踐教育。實踐教學環節是大學生把思想政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途徑,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重要環節。隨著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基地建設的推進,學院在校內外建設了一批實踐基地,為大學生思想道德實踐教育創造了條件。在校內建成了學校校史館、文化長廊等基地,隨著”二園”的建設,引進企業基地,同時在校外建成了一批實踐基地,有蘇州博物館、虎丘區人民法院、沙家浜基地、蘇州革命博物館等。思想道德感悟與實踐中心負責學生實踐環節的安排協調和日常的相關工作,圍繞思想道德理論教育的主題和熱點,定期和不定期組織學生到實踐基地參觀體驗,并及時跟蹤反饋,不斷完善實踐育人環節,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二、文化素質教育:提供創新的載體、內容和形式
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下設文化素質教育與養成中心和文化素質發展與展示中心。文化素質教育與養成中心一方面加強學院的文化素質課程建設;經常舉辦系列文化講座和文化活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加強地方文化研究;指導學生文化素質類社團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提高自身素質。另一方面,文化素質教育與養成中心負責學院與蘇州大學等三校聯建的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建設,與院外藝術文化機構單位合作,引進優秀文化進學院,創造文化素質教育的機會,拓寬文化素質教育途徑和空間,改善學院文化素質教育環境,形成良好的氛圍,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文化素質發展與展示中心依托學院學生綜合素質發展中心加強對學院教師的文化素質培訓。聘請校內外專家,分批組織學院教師進行培訓,全面提高教師的文化修養。另外,中心要打造一批品牌社團,依托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吸引學院的師生共同參與文化素質發展與展示活動。此外,大力開展校園學術活動、校園文化藝術節、讀書節、社團文化節等活動,并展示師生的文化素質發展成果。
學院通過文學藝術等多種形式和豐富的內容開展一系列文化素質教育活動,具有直觀、形象、生動、活潑、喜聞樂見和潛移默化等特點,對大學生具有更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滲透,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收到更理想的教育效果。利用文化素質教育影響廣泛的特點,延伸教育觸角,可以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運用文化素質教育以情感人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開展教育,可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教育效果[2]。此外,文化素質教育活動既營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環境,也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3]。豐富多彩的高品質的文化素質教育活動,利于抑制不良行為習慣,陶冶學生的情操,創造良好的風尚,營造一個蓬勃向上,生機盎然的校園育人環境。素質教育的各種實踐活動空間越來越廣泛,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文化素質教育活動廣泛性的特點,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覆蓋面[4],進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
三、強化職業素質訓練:提供新的切入點和新方法
職業素質訓練基地下設創業就業指導中心和人際交往與合作能力訓練中心,加強對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人際交往與合作能力為核心的職業素質訓練。創業就業指導中心依托學院的就業指導中心、大學生創業園和學院“二園”,與企業、政府就業機構等合作,通過論壇、講座、調研、訪談、實習等多種形式進行。引進企業人員對大學生開展創業與就業指導,建立學生與企業的對接平臺,為學生的創業、專業實習、就業提供各種服務。人際交往與合作能力訓練中心則通過戶外素質拓展訓練場,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進行專項訓練,建立課程模塊和標準,設計合理科學的內容和時間,在分享和體驗中提高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和技能。高職教育以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高職大學生的職業素質直接決定了就業能力,職業素質的訓練要直接貼近大學生的現實需求,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力[5]。因此,職業素質教育的針對性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方法,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職業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立足于高職教育的職業、服務、技能的特點,以職業素質教育為切入點,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貼近學生職業,貼近學生工作,有利于切實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6]。endprint
身心素質訓練基地下設體能素質拓展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加強大學生身心素質的訓練。體能素質拓展中心與蘇州市體育局和市籃球、羽毛球等各專項體育協會、企事業單位合作,整合學院體能素質教育和訓練資源,結合學生個人興趣、能力等,加強體能素質訓練,增進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與社會相關專業心理咨詢機構合作,完善資源建設,健全心理問題的篩查、干預、跟蹤、控制的系統,及時做好每位大學生的心理測評,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和講座,通過網絡、輔導、訓練等各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與身心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統一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之中。科學的身心素質訓練,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滲透性,形式多樣新穎,貼近學生生活和心理需要,更具吸引力,因此進一步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綜上所述,學院特色發展戰略“一區二園”的建設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進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同時也構建了學院大思政教育體系,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合力,要發揮好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實驗區四個基地的作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還需要系統實施,統籌安排,綜合配套,并建立有效的保障監控體系和機制,同時要完善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實驗區的運行機制,建立健全質量監控保障體系,從而探索出適合職業院校特色的素質教育新模式,不斷提高學院的人才培養水平。
參考文獻:
[1]陳紅照.整合資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J].當代教
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10).
[2]閆立志.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文化素質教育活動共
性特征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1).
[3]倪春虎.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4).
[4]趙云霄,崔銘.高校文化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
系[J].現代營銷,2012,(2).
[5]歐彥麟.職業素質教育在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作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1).
[6]邱志雄.高職思想政治工作與職業素質教育深度融合的
探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