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摘 要:現在的數學課堂,很多還是以“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為主要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還是一種表層的學習,或者說是一種記憶型、復制型學習。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例題的選擇與呈現顯得尤為重要。課堂教學追求的是深層式的學習,摒棄的是表層式的學習。
關鍵詞:問題設計;深層學習;表層學習
數學課堂是教師實施教學目的的主陣地,也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體驗數學價值的有效途徑.但現在的數學課堂,很多還是以“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為主要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還是一種表層的學習,或者說是一種記憶型、復制型學習。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的主渠道,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引領學生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自主構建,強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探索中,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的加工、產生高層次的思維、深層次的體驗和內在品質的提升,或者說課堂教學追求的是深層式的學習,摒棄的是表層式的學習。
深層學習是深入的、有意義的,能夠導致認知、態度、情感和價值持久改變的學習,是一種基于理解、深入鉆研、學用結合的高級學習,即要求學生運用高于熟記的高級心智進行學習的活動;深層學習能夠導致學習者在知識、態度、技能等方面的整體改變,使學習者在身體、智力、情感、審美、道德和精神等方面獲得全面成長。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例題的選擇與呈現顯得尤為重要,以下以自己在平時的教學談一點想法和思考。
一、注重例題的問題設計的層次性,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在例題的問題設計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位學生的進步,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推理能力,課堂例題的設計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問題的設計要有訓練思維能力的價值,要使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否則,過難、過易的問題,都不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創新欲望。
在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的教學中,設計這樣的五個問題,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問題到抽象,拾級而上。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引導學生逐層展開,向問題的本質靠攏。
二、挖掘教材的例題,注重問題設計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習慣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魯賓斯坦也指出:思維起始于問題。沒有問題就沒有思維、沒有創新。問題設計的開放性,是指問題指向不確定或不唯一,方法也不再唯一,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開放的、發散的。這類問題放松了對學生思維的限制,有助于學生形成擴大思維的機會,鼓勵學生突破傳統、權威,進行創新,發揮自己的新見解。教材的例題,問題的設置往往是封閉的,有標準答案的。為此我們教師要深挖教材,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適合于不同層次,大家都能參與的開放性問題。如:八年級數學(下)18.5.1實踐與探索(華師大版):
例2.學校有一批復印
任務,原來由甲復印社承接,按每100頁40元計費。現乙復印社表示:若學校先按月付給一定數額的承包費,則可按每100頁15元收費。兩復印社每月收費情況如圖所示。
教材的三個問題的設置,局限性很大.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把三個問題改為:從圖象與文字上你能獲得哪些信息?這樣的一個開放性問題,學生思考的空間很大,起點很低,但要求很高。它照顧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特征,不同的學生在探究中有不同的認識,又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探究、挑戰、創新的欲望,從而引起學生的交流討論,甚至爭論,有利于學生學法和能力的培養。
三、利用例題的生長點,使問題具有生長性、延伸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通過例題的教學,最基本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應用知識、鞏固知識;訓練其數學技能、發展數學觀念、培養數學能力。而學生的知識只有自己長出來,才會最有用,才能充分培養創造能力。在例題的教學中,若能抓住其知識的生長點,在問題的設計中,注重它的拓展與延伸,揭示它本身蘊含的內在規律,使之反映的數學概念、思想、方法更為廣泛、更為深刻,開發課堂教學的生命潛力,把學生的思維層層引向深入。在研究了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后,筆者設計了以下例題教學。
在新的學習中,學習者往往基于以往的經驗去推出合乎邏輯的假設,新知識是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生長點而“生長”起來的。通過這樣例題設計,促使學生在解決二次函數與x軸的交點問題時,依靠學生自己的經驗、信念對新知識分析、檢驗和批判,從而轉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問題來解決。初步形成數學建模的思想,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得以大大的提高。
從例題教學的問題設計中,有很多專家和學者的理念與經驗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思考,在教學中,我秉著“實踐—反思—再實踐”的教學理念,要在課堂教學中摒棄無效教學,改善低效教學,進行有效教學,引領學生展開深層的學習。促動學生在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探索中,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的加工、產生高層次的思維、深層次的體驗和內在品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葉信治,楊旭輝.深層學習與支持深層學習的教學策略.中國大學教學,2008(7).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