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楠
摘 要:本文通過對現代社會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存在問題的闡述,來指出兩種教育的失調之處,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兩種教育進行有效協調,實現教育目標的最優化。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問題;協調對策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識碼:A
一、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教育中的問題
1、家庭教育理念滯后,缺乏與時俱進意識。現代社會人們已經越來越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年輕的家長對父輩的依賴以及對家庭教育理論認識的匱乏,導致在家庭教育遇到問題或陷入困境的時候,很難從理論上尋找問題的根源,這就使得家長們在實施教育活動的時候常常走向誤區,讓家庭教育長期在理論與實踐相脫軌的狀態中滑行。
2、家庭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缺乏合理性。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么過于溺愛孩子,要么過于嚴格要求,要么放任自流、不管不問,始終無法在家庭教育中把握適當的方式、適度的原則去愛孩子,使得家庭教育缺乏科學性。
3、“問題家庭”中的問題教育。社會發展的另一面也給家庭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新情況,流動人口、單親家庭、隔代教育等社會問題存在的另一面是對家庭教育發起的新挑戰。
流動人口不穩定的生活環境和付出的大量勞動時間,使得家長很難有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無法給孩子更多的指導;隔代人對孩子的溺愛以及缺少對孩子心理成長的關心和監護,往往忽視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二)學校教育中的問題
1、教育目標與教育的實際效果逆向雙升。目前,我國學校教育過分重視升學率,道德教育的缺失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無法逾越的溝壑。教育形式和教育思維模式的單一,使得學校教育的社會培養目標的不同層次難以實現,模式化培養出同一模式的學生,無法培養出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在全社會越來越倡導素質教育、學校越來越期待教育目標能夠全面實現的同時,學校教育越是偏向升學教育,使得教育目標與教育的實際效果呈現逆向雙升的局面。
2、升學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沖突。以考試分數衡量學生的好壞似乎是中國學校教育的一大特色,素質教育、美勞教育、道德教育等其它一切非升學考試的相關教育都無法與升學教育相抗衡。重于一切的升學教育已經距學校的教育目標越來越遠,就更加無法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了。
3、特色教育、個性教育的缺失。目前我國學校教育的傳統模式很難兼顧每個學生的個體特性,很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的僵化使得真正的素質教育理念無法在現實的教育實踐中兌現。
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協調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學校與家庭的溝通機制,實現教育目標的協同性
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家庭與學校的溝通交流機制是實現教育目標協同性的重要保證。家庭與學校的之間的有效溝通主要應該包括:多樣化的溝通方式,如家長會、家長訪談日等集體活動,微信、QQ群等現代化手段,增加溝通,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 有規律的溝通頻率,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方式進行溝通,定期的方式有利于家長和學校挖掘孩子問題背后的因素;不定期的方式主要用于家長和學校應對孩子的臨時問題,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問題,減少問題帶來的隱患;開放全面的溝通內容,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內容不僅應包括教育方法,還應包括孩子學習生活的所有方面。
(二)學校要強化目標理論學習,提高教育目標管理水平。有效的目標理論教育是協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前提。學校可以引領家長進行目標理論的大眾化學習,提高對目標理論的認識和理解。
多渠道的理論學習途徑是協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根本。學校可以采用多方位的溝通交流平臺或舉辦定期的講習班,讓更多的家長有機會深入目標理論和學校教育理論的學習。家長也可以多和老師共同探討制定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目標、適時調整教育方式。
對目標理論的強化教育,能夠不斷提高學校管理工作的效率,促進學校教育目標的實現,增強家校協調的實效性。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適應學校的理想化教育。人的心理和行為都經歷著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變化,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性是教育者實施良好教育的前提。
家長習慣于把孩子看成是一種“私有財產”,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去教育孩子,卻常忽視孩子也是一個完整的個體,社會的主體,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人生。父母在實施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應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性,制定的目標應充分體現孩子的性格特征。
學校教育目標的制定隱含了整個社會的一種理想,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因此學校教育缺少兼顧學生個性的機會和可能。這就要求家長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化教育,制定符合孩子自身個性特征的教育目標,適應學校的理想化教育。
(四)構建學習型家庭,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家長應該帶頭學習,以榜樣的示范作用引領孩子培養學習意識,與孩子相互分享學習的成果,家庭成員間應共同學習、體會學習的樂趣。
家長正確的教育觀念是有效實施家庭教育的前提,應該能夠體現家長先進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個體差異就要正視培養目標,不僅要培養頭腦聰明、能力出眾的孩子,更應該要培養人格完善的孩子。家長要樹立言傳與身教并重,身教優先的潛移默化式的教育方式,促進孩子的身心共同健康成長。
(五)轉變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為,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學性。實施科學的家庭教育不僅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還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學性。
家庭教育方法的選擇要與家庭教育目標相適應,是為家庭教育目標服務的,使家庭教育沿著正確的方向順利進行;要與家庭教育內容相協調,要有利于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條件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成功家庭的教育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家庭,要根據家庭的實際條件選擇教育方法,有效提升家庭教育效果;要靈活運用多種家庭教育的方法,采用良好的家庭教育行為,這樣才能發揮家庭教育的最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