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峰
摘 要:近年來體育隱性課程開發研究逐漸深入,但現有的研究對隱性課程教育性并未重視,基于養成教育理念來研究體育隱性課程開發,不僅能從體育課堂要素中挖掘出具有教育價值的課程,更能體現隱性課程的教育性本質。
關鍵詞:養成教育;體育隱性課程;開發
近年來,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體育隱性課程的開發研究掀起了熱潮,從體育課堂常規到體育的硬件設施、體育教師的外表衣著甚至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涉及隱性課程。然而,我們開發的隱性課程如果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那就失去了課程的意義,隱性課程的本質功能是教育,它和顯性課程的本質區別是影響方式不同,但其教育性依然是根本,大部分學者在研究隱性課程開發的時候雖然涉及課堂的各個要素,但忽視了這些開發出的課程的教育性這一本質,基于養成教育理念來研究體育隱性課程開發,不僅能從體育課堂要素中挖掘出具有教育價值的課程,更能體現出隱性課程的教育性本質。
一、養成教育理念與體育隱性課程的概念
養成教育,是指教育者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進行長期培養和訓練,突出受教育者自我養成并借助于受教育者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從而形成不需要任何外部監督就能自然表現出來的良好的思想素質、心理素質、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一種教育活動。養成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提高學習效率,更有利于培養國家和社會需要的人才。
隱性課程,也稱為潛在課程、隱蔽課程、隱形課程和自發課程,它是指學生在學校情境中無意識地獲得經驗、價值觀、理想等意識形態內容和文化影響。也可以說是學校情境中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具有非預期性、潛在性、多樣性、不易覺察性。
體育隱性課程開發:“課程開發”也可稱為“課程設計”,它包含的內容較多,本文所提及的“課程開發”是指課程內容的開發。因此,本文對體育隱性課程開發做如下界定:體育隱性課程開發是通過研究,依據一定的原理及要求對體育隱性課程內容進行合理化的設計,從而獲得一定規格的體育隱性課程產品的過程。
二、養成教育理念與體育隱性課程開發的理論契合
1.體育隱性課程開發有利于學生的養成教育
體育隱性課程是通過學校的體育物質環境、學校的體育風氣與體育文化、體育教師的行為方式和人格魅力、體育教學中形成的人際關系等內隱的、間接的文化因素來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它與體育顯性課程有機結合,形成了更為完整的教育,這種無形的教育更有利于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2.養成教育理念的教育性本質為體育隱性課程開發指引方向
體育隱性課程作為課程的一種,影響著學生的發展。體育隱性課程不僅存在于體育課堂的各要素中,同時存在于校園體育環境和校園體育文化之中,這其中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積極因素,也有不利于學生發展的消極因素。基于養成教育理念可以讓我們在開發體育隱性課程的過程中時刻體現出課程的教育性,消除不利影響。
3.養成教育與體育隱性課程在德育中的契合
習慣與道德有著密切的聯系,良好的習慣是青少年道德的重要資本,青少年學生的道德教育中良好習慣的養成更是不可或缺的內容,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道德成自于習慣。”體育隱性課程在青少年學生道德教育中更是處于核心地位,一方面,隱性課程具有間接性和潛在性,相對于顯性課程容易導致學生逆反心理來說,隱性課程的德育功能更有優勢;另一方面,隱性課程具有的誘導性更有利于學生道德教育。
三、養成教育理念下的體育隱性課程開發
體育隱性課程的載體涉及學校體育的方方面面,本文著重從側重于影響學生習慣養成的體育課堂、體育教師、體育管理措施、師生關系四個方面來探討。
1.體育課堂教學內容
體育課堂教學內容中的技術、技能和體育知識屬于顯性課程,隱含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形式中的學習態度、價值取向、情感體驗等屬于隱性課程的范疇,也是我們開發的主要途徑之一,雖然我們已經開始意識到隱性課程的重要性,但實踐中卻難以挖掘其潛在價值,或者是難以避免潛在課程的負面影響,因此,根據養成教育理念,體育教學內容的選取要適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2.體育教師的人格魅力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該以教育者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的力量只能從人的人格流露出來,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育者人格的作用。”由此看來,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對受教育者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是巨大的。體育課堂中,體育教師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個無意的小動作都影響著學生。根據養成教育理念,體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充分發揮人格魅力,樹立正面形象,通過自己的行為規范感染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3.體育管理措施
不同的體育教育管理方法會對學生的價值觀造成影響。體育教育管理方式大致可分為民主型和專制型。民主型的管理方式下,教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是引導者和學習的組織者,民主型管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專制型的管理方式下,教育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總是在教師的命令下進行學習,學生無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要求,這會扼殺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不利于學生養成尊重別人的習慣。
4.師生關系
教學活動中的人際關系對班集體中的每個個體都具有潛在的影響,它包括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其中,師生關系無疑是教學中人際關系的核心,師生關系中,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是主體,師生關系是主體間性關系。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過程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的過程,然后才成為科學獲知過程的一部分。”師生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心靈的交流和感情的碰撞來實現共同的發展。在這一交往的過程中,不僅是學會某個動作,更是學生自主意識的體現和富有創造性思想的生成。
參考文獻:
[1]于曉東.開發體育隱性課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
[2]顧淵彥.體育課程的約束力與靈活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