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麗波
一、引情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謂的“引情激趣”就是指導入新課時就引起學生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學習環境,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威尼斯的小艇》時,我說:“同學們,喜歡旅游的請舉手。誰能說說你都去過哪些城市?那誰去過威尼斯?想去嗎?這節課就帶你們到威尼斯去領略一下異國風光。”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來了,積極地投入學習當中來。這樣學生的學習活動就由“要我學”轉成“我要學”,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了樂學求知的情境當中來,那么這節課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集體設疑
古人說得好:“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給學生創造“設疑”的情境,多給學生設疑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講授《難忘的八個字》一文時,我首先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讀完課文,學生就舉起了小手,匯報了在讀課文時遇到的疑問:“難忘的八個字指‘哪八個字?這八個字為什么令小女孩難忘?這八個字后面埋藏著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我幼小的心靈為什么會受到傷害呢?”等許多問題。面對學生提出的諸多問題,教師不要害怕,而要積極地去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提問題,即使他們提出的問題不全而有錯誤,也能使教學做到有的放矢,結合實際,這樣的啟發性才強,效果也比較顯著。
三、師生合作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摒棄了過去那種“教師單一地教,學生被動地學”的教學模式,因為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互動,我們主觀認為合作只是學生之間的合作,其他包括師生合作,教師在這一環節中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自從我校實施“四步自主”教學模式以來,在課堂的教學中,讓學生圍繞學習目標,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己解決了大部分的內容,遇到的困難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得以解決。另外,我感到師生互動有利于教師自身業務的提高。例如,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在閱讀、積累、理解教材內容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現并提出教師未想到的問題,作為一名教師,必須給學生解答,這就要求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就要不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四、整體完善
這一環節是教師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檢測,題型的設計要靈活多樣,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數量、不同難度的檢測題,這樣的設計從而調動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通過多媒體這種現代教育技術更能引導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分析、去解決,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也使所學的知識得以升華。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