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紅
我們日常生活中包含著許許多多的數學信息,且有著非常廣泛且實際的應用。遇到問題時,我們完全可以從數學的角度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要讓生活走進數學,把數學回歸生活,把數學生活化,把生活數學化,逐步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把數學知識學好。
一、教學思維生活化
注重知識的來源是小學數學教育的關鍵,使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知識,在實踐中發現并解決問題,開發他們的想象力、觀察力、創造力。在教學中要向實際生活靠攏,從學生摸得著、看得見的身邊事物開始,使他們受到創新思維的訓練,讓其對生活中的有關數學例子產生興趣,要使小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使數學教學回歸實踐與生活。使學生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達到感悟數學思想、領會數學方法、學會數學的思維,我們教師要從教學思維的轉變上下功夫。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師在整合教學內容時,要把教學植根于生活之中,將乏味、枯燥的教材內容設計成生活中摸得著、看得見、聽得到、有價值、適合小學生發展的數學學習內容,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如,在教學“小數加法”時,課前我要求學生了解一下文具的價格。學生從商店中得出,如,練習本0.8元,橡皮0.5元,圓珠筆1.5元,鉛筆1.2元,尺子1.5元……我問他們,如果小明帶5元錢,打算買其中的三樣,應該怎樣買?因為跟生活密切聯系,學生做題時興趣盎然,通過收集的數據,讓學生能有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活動中去。這樣他們學習數學的勁頭很大。教學內容要生活化,就是用生活中的事例來教學,方便學生的理解,能在學以致用中讓學生有成就感。
三、教學形式生活化
我們要積極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把數學問題轉化成生活問題;通過創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情境,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學比例的應用,在有陽光的時候帶學生到操場上去,拿出模擬圖,提出旗桿高度的問題等。教師要帶領學生到生活當中,開發他們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總的來說,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應該應用到生活中去,我們要利用這一特點,加強各種教學形式的探索。我們要把教學思維、形式、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有所用,使他們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羅英泉.小學數學內容生活化,還原教學生命力[J].科學導報,2012(18).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