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昊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要有效培養非普高生源高職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首要任務便是分析其興趣缺失的根本原因。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兩個方面進行考慮:
首先,缺乏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相關研究發現,與緊張的學習氛圍相比,學生處于較為輕松的環境中的學習效率更高。現階段,多數非普高生源高職生的英語基礎過于薄弱,一遇到英語課,便容易產生畏懼感或緊張感。與此同時,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環境較為缺乏,僅僅依賴于單純的課程教學,這使得高職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缺乏必要的語言環境。最終,在課堂中所學到的僅有的一點點知識,也可能因未能得到及時強化而被學生淡忘,如此一來,非普高生源高職生對英語的興趣逐漸消失。
其次,教師專業技能有待提高,且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受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高職院校的多數教師依然延續著較為陳舊的教學模式,即不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忽略學生的自主性,仍然采用以教師為中心、文本為基礎的傳統的3 P教學法(即講解、操練、生成),從而通過填鴨式的知識輸入的方式達到提高分數的目的。加上一些教師的整體素質及專業技能有待提高,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難免導致學生對英語教師存在偏見甚至厭惡情緒,從而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
最后,學科性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其他科目相比,英語科目的復雜性更為明顯,這就意味著,要想學好英語,就必須經歷一個較為漫長的學習與積累的過程。除此之外,對于英語的考核要求也更為嚴格,除了書面考核之外,口頭表達能力也是考核的重點內容。從這一意義上說,單純依靠死記硬背這一僵化的學習方式很難達到滿意效果。對于學生而言,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應當在培養自身學習能力的同時,還需要掌握一定的靈活性的學習方法。正是基于這一特殊性,很多非普高生源高職生在英語學習中沒有太大成就感,最終導致對英語失去學習興趣。
一方面,非普高生源高職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不夠明確。毋庸置疑,學習動機是能否學好英語課程的關鍵因素,主要包括興趣、成績、文憑、提高知識水平等等。其中,學習動機主要可以分為外在動機與內在動機兩種。對于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首先分析其外在動機,由于他們不用面臨通過英語四六級或者考研的壓力,畢業后的工作也往往與英語關聯不大,根本談不上學習動機,更遑論將其上升為其他高度的問題。在這一情況下,多數非普高生源高職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表現得極為被動,其學習成績可想而知。所謂內在動機,就是非普高生源高職生是否對英語科目感興趣或者是否樂意積極地學習英語知識。可以說,內在的學習興趣是能夠學好英語的根本因素。因此教師進行英語教學之前,應該首先明確非普高生源高職生的學習動機,并積極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一方面,非普高生源高職生缺乏學好英語的信心。有關調查顯示,在現有的高職院校中,大約有36.1%的學生認為英語比較難學,而且缺乏能夠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我們知道,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多數是經歷了高考的失敗,其文化素質相對低下,英語基礎也相對較差。客觀地講,這部分學生的自尊心較強,選擇高職院校也往往是無奈之舉。加上高考的挫敗,其自信心已經遭到不同程度的打擊。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難免產生緊張或焦慮情緒。除此之外,在與教師的交流過程中也表現較為消極,課堂參與度不夠,這正是由于文化知識較為薄弱所帶來的自卑感引起的。最后,部分非普高生源高職生也希望通過自身努力提高英語成績,但苦于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而選擇放棄。總而言之,上述問題都可能導致非普高生源高職生喪失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鑒于英語科目性質的特殊性,掌握英語需要經歷一個較為長期的學習與積累的過程,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努力為高職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英語環境,盡量使非普高生源高職生放下心理負擔,快樂學習英語。具體來說,需要學校、教師與學生三者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培養非普高生源高職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
一般來說,每個高職院校應當學習先進經驗,結合學生職業規劃,積極地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英語培訓。此外,還可以通過定期舉辦演講比賽、英語角、英語知識競賽或者朗誦等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對于教師而言,應當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教學方式,豐富課題學習內容。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當盡可能幫助學生減輕心理負擔,消除緊張情緒,通過微笑的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到英語教學之中,通過點頭的方式肯定學生的進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否則,學生可能會因自尊心受挫對英語產生反感,從而難以達到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角色不容小覷,不但要傳授知識,還應當積極發揚民主,走近學生,縮小師生距離。只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關心愛護學生,才能使學生對其產生信賴感。對于非普高生源高職生而言,應當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培養其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進而提高英語能力。
針對非普高生源高職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問題,教師的整體素質在眾多因素之中是最為重要的因素。這里所指的整體素質,主要包括英語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傳授英語知識的能力、職業與道德情操等等。其中,教師的知識結構是最基本的要求,英語教師應當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并提升專業技能。同時,還應當根據科目特點,利用課余時間努力鍛煉自身的口語能力,使其更為標準化。一個教師的知識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求知欲望,換言之,只有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才有可能給學生傳授更多知識。當然,單單擁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將知識運用于教學實踐,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或方法向學生傳遞知識,并幫助其掌握英語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除此之外,教師的職業道德也是非常重要的素質。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應當充分了解自身的責任與目標,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除了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之外,還應該積極主動幫助其解決生活或心理問題,同時,還應善于與學生做朋友,有意識地培養平等的師生關系,真正關心學生,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從而間接地培養其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由于非普高生源高職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較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盡可能多地采用鼓勵、贊賞等方式來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克服對口語練習的恐懼感。具體地說,應當結合現有的多媒體或網絡技術,努力創新教學手段。受傳統教育方式影響,多數高職院校更注重學生的英語語法學習與掌握,這使得多數學生感到英語過于枯燥,并失去學習興趣。我們知道,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便是語言。對于英語的學習,勢必離不開文化的學習。為進一步提高高職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學習,還需要幫助學生了解并熟悉國外文化。這樣,不但有助于拓寬學生視野,還更有利于英語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可以挑選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影視資料,通過計算機、投影儀等硬件設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能夠接觸到更原生態的外語語音。課堂之外,教師也可以積極鼓勵學生收聽BBC、VOA等英語節目,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另一方面,在朗讀課文時,教師還可以借助錄音機、幻燈片等媒介,使聲音與圖像相互結合,從而為學生模擬一個較為真實的語言場景。如此一來,更容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毫不夸張地說,樹立自信心是人們通往成功道路的第一因素。首先,讓非普高生源高職生對英語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可否認的是,英語學習過程的確是比較漫長的,需要踏踏實實地日積月累。與此同時,應當幫助學習了解英語,并分析與漢語的差別,并強調英語的重要性,使其認識到英語也是能夠為學生所掌握的學科。其次,結合教學實踐,根據不同學生的英語掌握程度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針對表現欲望較強、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應當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給予一定的表揚,同時,還應該鼓勵他們主動幫助同學共同進步;對于恐懼感較強、英語基礎一般的學生,應當給予重視,在日常提問中適當挑選一些較為簡單的題目讓其作答,或者可以先提醒他們提前做好預習,并與其進行簡單對話,從而增強其自信心。針對自卑心理較強、基礎特別差的同學,可以從簡單的單詞背起,慢慢滲透短語與簡單的句子等,使其相信自己有學好英語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情感投入是最重要的,作為教師應當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細微表情,盡可能使用鼓勵性語言,慢慢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1]洪蕓.高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調查研究[J].科教文匯,2010(11).
[2]黃喜玲.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淡化的原因探析[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5(6).
[3]黃美琳.關于高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調查研究[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1(6).
[4]吳麗棠.談高職生英語自學能力的培養[J].遼寧高職學報,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