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董恩國++徐湜清


摘要:現階段,對職業教育教師實踐能力的評價方法還比較落后,一般只是通過統計方式得出教師實踐能力的狀況,不能確定其實踐能力的等級。因此,依據職業教育教師實踐能力的評價指標,構建了職業教育教師實踐能力評價方法。這種方法由實踐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實踐能力等級評價策略組成。實踐能力指標體系,根據對職業教育教師實踐能力的要求選取評價指標13項;實踐能力等級評價策略,依據各指標的級別評價出職業教育教師的實踐能力等級。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師;實踐能力;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1-0059-03
的能力。所以,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專業能力,從而保證教學內容與具體的職業內容相一致,提高學生對職業的適用性。另外,職教教師還需要保證專業教學內容的超前性和廣泛性,提高學生對技術轉變的適應性和主動性。
然而,我國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與職業教育的發展并不適應,其質量和專業水平仍存在較多問題。職業教育教師一般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水平,但實踐能力和經驗較為缺乏,遠遠不能滿足職業教育的需要。比如,有些教師理論水平很高,但實用性職業技能很差。另外,高水平教學需要高水平的科研作支撐。教師的科技開發能力不僅關系到職業院校能否培養出卓越的技能型人才,而且關系到學校的社會地位以及學校能否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貢獻。然而,我國職業教育教師的科技開發能力還非常薄弱,科研水平與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不適應。存在的問題有:缺乏科研氛圍,教師缺少科研意識;學校的科研基礎弱,科研層次偏低;缺乏高層次的學術帶頭人,缺少科研團隊,科研工作的可持續性差等。
職業院校提升教師實踐能力的措施
師資問題是關系到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大問題,沒有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職業教育。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只有掌握了最新的專業知識,具有過硬的實踐能力,才能使培養的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適應職業的需求。因此,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必須時刻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目前,全國職業院校普遍設置了培養教師實踐能力的有效機制,加大了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定、實踐教學能力考核、資金津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以促進教師提高實踐能力的自覺性、積極性。
一是改善實踐教學條件,加強實踐教學。職業院校一般都設置有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在校內外不同的實訓場所為教師提供真實的崗位訓練、營造職場環境和企業文化,加強教師的校內外實踐。每年定期通過校企合作方式或者由本部門有經驗的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實踐能力培訓。
二是教師直接參與企業實踐。為了強化教師實踐能力的實踐性和職業性,制定教師整體實踐能力培訓計劃,創建教師按時到企業、行業進修制度。例如,以脫產或半脫產形式,派遣專業課教師直接在合作企業掛職鍛煉;將教師帶到企業車間等生產一線,在實踐教學方案設計與實施、指導教師配備、協同管理等方面與企業密切合作;支持專業課教師在合作企業任職,同時鼓勵教師在企業獲得行業資格證書;鼓勵教師開展專業技術開發和服務,加強與企業課題的合作等。
三是參加高質量的專業培訓。有針對性地選派具有一定專業基礎的教師參加社會多層面的專業培訓,或依靠本部門現有的實訓設備,進行某些專項技能培訓。例如,汽車專業教師參加汽車四輪定位的使用、電控發動機實訓臺架的使用、新型自動變速器的拆裝與檢測等方面的培訓。這些技能培訓對檢修操作要求很高,有一定難度,能極大地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
四是舉辦學生、教師層面的技能大賽。職業院校應大力開展學生與教師層面的技能大賽。通過技能大賽不僅可以加強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提高各自的實踐技能,而且可以指明教師自身的努力方向。
實施一系列積極主動的培養措施后,職業教育教師的實踐能力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如何定量地衡量教師培訓效果、評價教師的實踐能力呢?
職業教育教師實踐能力的評價
現階段,對職業教育教師實踐能力的評價方法還比較落后,沒有統一的標準,一般只是針對職業教育教師實踐能力的某些指標,以表格、問卷等調查研究的形式,統計得出教師實踐能力的狀況,并且不能夠確定教師實踐能力的等級。因此,依據職業教育教師實踐能力的評價指標,本研究構建了職業教育教師實踐能力的評價方法。這種方法由實踐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以及實踐能力等級評價策略構成,如下頁圖1所示。
(一)實踐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實踐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中模塊①所示。依據職業教育對教師實踐能力的要求,提取反映教師實踐能力狀況的評價指標13項,內容涉及實踐教學能力和科技開發能力兩個方面,具體指標名稱下頁見圖1。
各個評價指標均劃分為5個級次,分別為最高級、次高級、中級、中下級、下級。在實踐教學能力評價指標中,專業技術等級證書劃分為:技師級、高級、中級、初級、無;企業實習及其質量考核值劃分為:優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對外兼職劃分為:國家級專家、省部級專家、局級專家、本系統專家、無兼職;參與實驗教學系統開發劃分為:四門及以上、三門、二門、一門、無;指導學生或自身參加專業技能競賽劃分為:國家級獎項、省部級獎項、局級獎項、本系統獎項、無;對外承擔培訓劃分為:相關企業專項培訓、國家級培訓、省部級培訓、其他培訓、無;指導專業實習課以及學生評教分為優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在科技開發能力評價指標中,獲得的國家專利劃分為:四項及以上、三項、二項、一項、無;參與的教學改革類項目劃分為:四項及以上、三項、二項、一項、無;參與的技術攻關類項目劃分為:四項及以上、三項、二項、一項、無;參與的科學研究類項目劃分為:四項及以上、三項、二項、一項、無;發表的論文劃分為:7篇及以上、5~6篇、3~4篇、1~2篇、無;科研獲獎劃分為:國家級獎項、省部級獎項、局級獎項、本系統獎項、無。
在各項評價指標中,對于各級別的獎項:2項本系統獎項等同于1項局級獎項,2項局級獎項等同于1項省部級獎項,2項省部級獎項等同于1項國家級獎項;對于對外兼職:2項本系統專家等同于1項局級專家,2項局級專家等同于1項省部級專家,2項省部級專家等同于1項國家級專家;對于參與的項目,1項主持的項目等同于兩項參與項目;對于發表的論文,1篇核心期刊論文等同于2篇,1篇EI及以上期刊論文等同于3篇。
(二)實踐能力等級評價策略
實踐能力等級共分為9級,如圖1中模塊②所示,分別是高級(一等、二等、三等)、中級(一等、二等、三等)、初級(一等、二等、三等)。以實踐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中選擇的13項評價指標劃分教師的實踐能力等級。例如,如果各項評價指標中有大于等于9項指標為最高級,那么該教師的實踐能力等級為高級(一等);如果各項評價指標中有大于等于10項指標為次高級或最高級,其中有大于等于2項指標為次高級、并且大于等于7項且小于9項指標為最高級,那么該教師的實踐能力等級為高級(二等)。具體的實踐能力等級評價策略如表1所述。
以實踐能力評價指標等級為基礎,依據制定的實踐能力等級評價策略,可以快速、準確地完成職業教育教師實踐能力等級的評價,為管理部門的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職業教育教師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實踐教學能力和科技開發能力。本研究依據職業教育對教師實踐能力要求選取了反映職業教育教師實踐能力的評價指標,并構建了職業教育教師實踐能力評價策略。應用該評價策略,根據教師所對應的各評價指標的級別,可以快速、準確地評價出職業教育教師的實踐能力等級。這種方法可以解決職業教育教師實踐能力評價方法落后的問題,為學校管理部門的決策提供參考數據。
參考文獻:
[1]劉三朵,張冬勝.論實踐能力的內涵與結構[J].當代教育論壇,2004(9):43-44.
[2]瞿莉玲,陽濤.對教師實踐能力構成的探討[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1(6):7-8.
[3]徐國財,張曉梅,等.教師實踐能力的特征及其培養[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1):92-95.
[4]劉霞玲.高職院校教師職業能力評價與能力建設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109-111.
[5]孟紅.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途徑探析[J].成功(教育版),2012(9):116-117.
[6]牟超美.對高職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現狀及培養途徑的探究[J].教師,2010(29):24-25.
(責任編輯:謝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