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越
〔關鍵詞〕 班主任工作;學困生;轉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1—0022—01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學困生在轉變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反復,班主任要正確對待這種反復,要在反復中看到成績,耐心地做好轉化工作。下面我就學困生的成因以及班主任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學困生的成因
1. 家庭環境的影響。很多學困生的形成,與他們所處的家庭環境、所受的家庭教育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家長在對子女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走極端。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而不考慮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從而使得孩子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壓力。為了沖破壓力,一些孩子就采取與父母唱反調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反抗,尤其是在小學階段——這個孩子較為敏感的時期,很多孩子的逆反心理相對比較嚴重,家長或老師一旦處理不好,就很容易使孩子走向歧途。而與此相反的另外一個極端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現如今,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總是希望把最好的留給他們,從而不小心陷入了溺愛的漩渦,筆者所在的班級就曾經出現過家長被孩子氣哭的情況,這種過分溺愛使得孩子變得任性。除了家庭教育的問題以外,家庭的不幸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據調查,在后進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家庭關系不和睦、家庭生活困難等因素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使孩子在班級中逐漸成為學困生。
2. 學校教育的影響。在學校教育中,應試教育的思想依然非常嚴重。在學校,考核學生的唯一標準就是學習成績。學生只要成績不好,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現得再突出,往往也會被教師貼上“差生”的標簽。這樣長此以往,一些開始僅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最終成為了各方面都不如意的學生,成為了真正的學困生。
3. 學生自身原因。學困生往往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智力因素造成的學困生,另一類就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學困生,而大部分情況下,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學困生是最主要的學困生群體。很多學困生的智力不但不輸于他人,在大部分情況下反而表現得更機靈,他們往往存在幾個共同點: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毅力、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等,正是這些非智力因素才使得很多自身條件并不差的學生成為了學困生。
二、轉化對策
1. 要以情感化。學困生很少得到別人的關心和溫暖,在家庭和學校常遭到冷遇和歧視,這是他們長期學習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班主任應關心和愛護他們,對他們不嫌棄、不歧視、不疏遠,要對他們關懷、親近。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把班主任當作知心人,才會對老師說心里話,才會把班主任提出的要求看作是對自己的幫助,才會在內心產生一種對老師的信任感和尊重感。這種感情的產生,是他們接受教育、發生轉變的良好開端。
2. 善于發現和利用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對于學困生,班主任如果只是指責他們的缺點和錯誤,看不到優點,不能一分為二地對待他們,那么無論講多少道理,提多少要求,他們都會充耳不聞,繼續我行我素。班主任只有用辯證的眼光觀察他們,弄清造成他們學習困難的主觀原因,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對他們的點滴成績加以肯定,耐心啟發,教育他們自覺同自己的錯誤展開斗爭,才能激發他們的上進心。
3. 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學困生普遍對學習缺乏興趣。因此,班主任要緊緊圍繞學習做好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改變他們的后進狀態。班主任可以通過課余時間來輔導學困生,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可以根據他們的愛好和特長,組織其參加文體活動,解放被束縛的心靈。
4. 發揮集體力量,形成強大的教育優勢。轉化學困生,光靠班主任個人的力量難免顧此失彼。班主任要善于組織和發揮班集體力量、采用幫扶結對的方法,組織一部分優秀學生帶動學困生,讓學困生不知不覺向優秀學生靠攏,形成強大的教育優勢。這樣容易使學困生感到集體的溫暖,從而逐漸產生對集體的愛,促使其向好的方面轉化。
5. 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學困生的形成往往與家庭因素具有一定的關系。因此,班主任要經常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適當地給予家長一些建議,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能夠融為一體,學生在家能夠感受到較好的家庭氛圍,在學校能夠擁有較好的學校環境,這些,都會給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