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文 朱炳奇 方俊峰 歐清彬
[摘要] 目的 比較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與傳統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觀察組采用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鋼板治療,觀察兩組Neer評分、骨折愈合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 結果 兩組治療后Neer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觀察組提高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明顯優于傳統鋼板,其骨折愈合快,并發癥發生少,安全有效。
[關鍵詞] 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傳統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8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028-02
肱骨近端骨折在骨科比較常見,約占全身骨折的4%~5%,尤其在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中比較多發[1]。肱骨近端骨折由于骨塊a骨密度較薄,常在固定治療后發生關節僵硬、肱骨頭壞死、肩關節受限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隨著生物材料技術的發展,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逐漸在臨床上得到廣泛運用。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比較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與傳統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觀察組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齡24~79歲,平均(50.4±5.6)歲;Neer分型:Ⅱ型10例,Ⅲ型14例,Ⅳ型8例。對照組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齡22~77歲,平均(50.1±5.2)歲;Neer分型:Ⅱ型7例,Ⅲ型15例,Ⅳ型1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Neer分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觀察組采用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治療,患者取仰臥位,采取全身麻醉,墊高患肩,在胸大肌與三角肌間入路,必要時分離三角肌前肌肉,以充分暴露肱骨近端,注意保護腋神經和關節囊;通過肩外展位牽引和推壓骨折塊進行復位,用克氏針進行固定,在C型臂X線機透視下將加壓鎖定鋼板安裝在肱骨大結節頂點下0.5 cm處,然后進行固定;鋼板貼附良好后在骨板近側進行鉆孔,選擇2~4枚合適長度的鎖定螺釘凝乳后鎖定,對縫合孔進行修補,拔出克氏針,置負壓引流,逐層縫合切口。對照組采用傳統鋼板治療,手術方法進行常規操作。
1.3 觀察指標
①Neer評分:分為4個項目,滿分100分,其中疼痛35分,功能恢復30分,解剖復位10分,運動限制25分,分數越高說明功能恢復情況越好[2]。②骨折愈合時間。③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肱骨頭壞死、鋼板斷裂、肩關節活動受限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eer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Neer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觀察組提高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發生肩關節活動受限2例,對照組發生肱骨頭壞死2例、鋼板斷裂1例、肩關節活動受限4例(表2)。
3 討論
肱骨近端骨折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治療也較復雜,雖然通過手法復位能完全復位,但缺乏一定的穩定性,同時長期外固定易造成患者關節囊松弛、患肢肌肉萎縮等[3-4];傳統鋼板治療雖然能起到明顯的治療效果,但骨折愈合較慢,不能提供完全且良好的固定,患者并發癥發生較多。
相關研究表明,Ⅲ型骨折通過手術治療效果較佳[5],本研究結果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但對于Ⅳ型骨折患者,目前臨床爭議較大,有觀點主張采用肩關節置換術治療,也有觀點主張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兩種方式各有優勢,應根據患者的臨床情況制訂具體的治療方案[6-7],本研究還發現加壓鎖定鋼板對Ⅳ型骨折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加壓鎖定鋼板治療是根據患者的生理構造設計的,鋼板和螺釘鎖定形成內固定結構,能有效防止螺釘脫出和骨折端再次移位,允許骨骼間和骨板存在一定縫隙,也能減少術中對軟組織的剝離,有效保護骨膜和血運,從而降低肱骨頭壞死的發生率[8]。
本研究顯示加壓鎖定鋼板治療后患者的Neer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提高水平明顯優于傳統鋼板,其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傳統鋼板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鋼板,與王曉強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明顯優于傳統鋼板,其骨折愈合快,并發癥發生少,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 徐斌,丘文龍,黃的.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臨床療效研究[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2,18(3):375-377.
[2] 朱鋒輝.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6):13-14.
[3] 陳彩春.鎖定加壓鋼板小切口入路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7):1325-1326.
[4] 王福榮,蔣守斌,胡春江.肱骨近端鎖定鋼板與三葉草鋼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分析[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3,22(2):190-191.
[5] 周昭群.切開復位鎖定接骨板固定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療效[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5):37-38.
[6] 蘆曉剛,孟國成,龍波,等.普通鋼板和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對比[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4):369-370.
[7] 袁榮霞,虞亞明,董霞,等.手法復位小夾板治療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骨傷,2013,26(1):9-12.
[8] 趙茂盛,趙利敏,農增波,等.鎖定鋼板治療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探討[J].醫學信息,2013,26(2):157-158.
[9] 王曉強,馬仁忠,蔚秋生,等.肱骨近端鎖定接骨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研究[J].甘肅醫藥,2013,32(2):113-115.
(收稿日期:2013-08-29 本文編輯:李亞聰)
[摘要] 目的 比較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與傳統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觀察組采用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鋼板治療,觀察兩組Neer評分、骨折愈合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 結果 兩組治療后Neer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觀察組提高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明顯優于傳統鋼板,其骨折愈合快,并發癥發生少,安全有效。
[關鍵詞] 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傳統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8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028-02
肱骨近端骨折在骨科比較常見,約占全身骨折的4%~5%,尤其在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中比較多發[1]。肱骨近端骨折由于骨塊a骨密度較薄,常在固定治療后發生關節僵硬、肱骨頭壞死、肩關節受限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隨著生物材料技術的發展,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逐漸在臨床上得到廣泛運用。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比較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與傳統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觀察組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齡24~79歲,平均(50.4±5.6)歲;Neer分型:Ⅱ型10例,Ⅲ型14例,Ⅳ型8例。對照組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齡22~77歲,平均(50.1±5.2)歲;Neer分型:Ⅱ型7例,Ⅲ型15例,Ⅳ型1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Neer分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觀察組采用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治療,患者取仰臥位,采取全身麻醉,墊高患肩,在胸大肌與三角肌間入路,必要時分離三角肌前肌肉,以充分暴露肱骨近端,注意保護腋神經和關節囊;通過肩外展位牽引和推壓骨折塊進行復位,用克氏針進行固定,在C型臂X線機透視下將加壓鎖定鋼板安裝在肱骨大結節頂點下0.5 cm處,然后進行固定;鋼板貼附良好后在骨板近側進行鉆孔,選擇2~4枚合適長度的鎖定螺釘凝乳后鎖定,對縫合孔進行修補,拔出克氏針,置負壓引流,逐層縫合切口。對照組采用傳統鋼板治療,手術方法進行常規操作。
1.3 觀察指標
①Neer評分:分為4個項目,滿分100分,其中疼痛35分,功能恢復30分,解剖復位10分,運動限制25分,分數越高說明功能恢復情況越好[2]。②骨折愈合時間。③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肱骨頭壞死、鋼板斷裂、肩關節活動受限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eer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Neer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觀察組提高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發生肩關節活動受限2例,對照組發生肱骨頭壞死2例、鋼板斷裂1例、肩關節活動受限4例(表2)。
3 討論
肱骨近端骨折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治療也較復雜,雖然通過手法復位能完全復位,但缺乏一定的穩定性,同時長期外固定易造成患者關節囊松弛、患肢肌肉萎縮等[3-4];傳統鋼板治療雖然能起到明顯的治療效果,但骨折愈合較慢,不能提供完全且良好的固定,患者并發癥發生較多。
相關研究表明,Ⅲ型骨折通過手術治療效果較佳[5],本研究結果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但對于Ⅳ型骨折患者,目前臨床爭議較大,有觀點主張采用肩關節置換術治療,也有觀點主張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兩種方式各有優勢,應根據患者的臨床情況制訂具體的治療方案[6-7],本研究還發現加壓鎖定鋼板對Ⅳ型骨折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加壓鎖定鋼板治療是根據患者的生理構造設計的,鋼板和螺釘鎖定形成內固定結構,能有效防止螺釘脫出和骨折端再次移位,允許骨骼間和骨板存在一定縫隙,也能減少術中對軟組織的剝離,有效保護骨膜和血運,從而降低肱骨頭壞死的發生率[8]。
本研究顯示加壓鎖定鋼板治療后患者的Neer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提高水平明顯優于傳統鋼板,其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傳統鋼板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鋼板,與王曉強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明顯優于傳統鋼板,其骨折愈合快,并發癥發生少,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 徐斌,丘文龍,黃的.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臨床療效研究[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2,18(3):375-377.
[2] 朱鋒輝.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6):13-14.
[3] 陳彩春.鎖定加壓鋼板小切口入路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7):1325-1326.
[4] 王福榮,蔣守斌,胡春江.肱骨近端鎖定鋼板與三葉草鋼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分析[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3,22(2):190-191.
[5] 周昭群.切開復位鎖定接骨板固定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療效[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5):37-38.
[6] 蘆曉剛,孟國成,龍波,等.普通鋼板和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對比[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4):369-370.
[7] 袁榮霞,虞亞明,董霞,等.手法復位小夾板治療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骨傷,2013,26(1):9-12.
[8] 趙茂盛,趙利敏,農增波,等.鎖定鋼板治療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探討[J].醫學信息,2013,26(2):157-158.
[9] 王曉強,馬仁忠,蔚秋生,等.肱骨近端鎖定接骨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研究[J].甘肅醫藥,2013,32(2):113-115.
(收稿日期:2013-08-29 本文編輯:李亞聰)
[摘要] 目的 比較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與傳統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觀察組采用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鋼板治療,觀察兩組Neer評分、骨折愈合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 結果 兩組治療后Neer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觀察組提高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明顯優于傳統鋼板,其骨折愈合快,并發癥發生少,安全有效。
[關鍵詞] 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傳統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8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028-02
肱骨近端骨折在骨科比較常見,約占全身骨折的4%~5%,尤其在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中比較多發[1]。肱骨近端骨折由于骨塊a骨密度較薄,常在固定治療后發生關節僵硬、肱骨頭壞死、肩關節受限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隨著生物材料技術的發展,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逐漸在臨床上得到廣泛運用。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比較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與傳統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觀察組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齡24~79歲,平均(50.4±5.6)歲;Neer分型:Ⅱ型10例,Ⅲ型14例,Ⅳ型8例。對照組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齡22~77歲,平均(50.1±5.2)歲;Neer分型:Ⅱ型7例,Ⅲ型15例,Ⅳ型1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Neer分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觀察組采用肱骨近端加壓鎖定鋼板治療,患者取仰臥位,采取全身麻醉,墊高患肩,在胸大肌與三角肌間入路,必要時分離三角肌前肌肉,以充分暴露肱骨近端,注意保護腋神經和關節囊;通過肩外展位牽引和推壓骨折塊進行復位,用克氏針進行固定,在C型臂X線機透視下將加壓鎖定鋼板安裝在肱骨大結節頂點下0.5 cm處,然后進行固定;鋼板貼附良好后在骨板近側進行鉆孔,選擇2~4枚合適長度的鎖定螺釘凝乳后鎖定,對縫合孔進行修補,拔出克氏針,置負壓引流,逐層縫合切口。對照組采用傳統鋼板治療,手術方法進行常規操作。
1.3 觀察指標
①Neer評分:分為4個項目,滿分100分,其中疼痛35分,功能恢復30分,解剖復位10分,運動限制25分,分數越高說明功能恢復情況越好[2]。②骨折愈合時間。③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肱骨頭壞死、鋼板斷裂、肩關節活動受限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eer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Neer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觀察組提高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發生肩關節活動受限2例,對照組發生肱骨頭壞死2例、鋼板斷裂1例、肩關節活動受限4例(表2)。
3 討論
肱骨近端骨折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治療也較復雜,雖然通過手法復位能完全復位,但缺乏一定的穩定性,同時長期外固定易造成患者關節囊松弛、患肢肌肉萎縮等[3-4];傳統鋼板治療雖然能起到明顯的治療效果,但骨折愈合較慢,不能提供完全且良好的固定,患者并發癥發生較多。
相關研究表明,Ⅲ型骨折通過手術治療效果較佳[5],本研究結果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但對于Ⅳ型骨折患者,目前臨床爭議較大,有觀點主張采用肩關節置換術治療,也有觀點主張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兩種方式各有優勢,應根據患者的臨床情況制訂具體的治療方案[6-7],本研究還發現加壓鎖定鋼板對Ⅳ型骨折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加壓鎖定鋼板治療是根據患者的生理構造設計的,鋼板和螺釘鎖定形成內固定結構,能有效防止螺釘脫出和骨折端再次移位,允許骨骼間和骨板存在一定縫隙,也能減少術中對軟組織的剝離,有效保護骨膜和血運,從而降低肱骨頭壞死的發生率[8]。
本研究顯示加壓鎖定鋼板治療后患者的Neer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提高水平明顯優于傳統鋼板,其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傳統鋼板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鋼板,與王曉強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明顯優于傳統鋼板,其骨折愈合快,并發癥發生少,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 徐斌,丘文龍,黃的.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臨床療效研究[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2,18(3):375-377.
[2] 朱鋒輝.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6):13-14.
[3] 陳彩春.鎖定加壓鋼板小切口入路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7):1325-1326.
[4] 王福榮,蔣守斌,胡春江.肱骨近端鎖定鋼板與三葉草鋼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分析[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3,22(2):190-191.
[5] 周昭群.切開復位鎖定接骨板固定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療效[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5):37-38.
[6] 蘆曉剛,孟國成,龍波,等.普通鋼板和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對比[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4):369-370.
[7] 袁榮霞,虞亞明,董霞,等.手法復位小夾板治療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骨傷,2013,26(1):9-12.
[8] 趙茂盛,趙利敏,農增波,等.鎖定鋼板治療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探討[J].醫學信息,2013,26(2):157-158.
[9] 王曉強,馬仁忠,蔚秋生,等.肱骨近端鎖定接骨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研究[J].甘肅醫藥,2013,32(2):113-115.
(收稿日期:2013-08-29 本文編輯:李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