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葵
摘 要 文章以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為例,分析了國內三本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發展現狀,提出了在現有校內廣大師生用戶群基礎上建立一個校內交易信息平臺。以該信息平臺的調研、規劃、分析、實施、運營為載體,將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踐、專業實習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校內綜合實踐體系。
關鍵詞 三本院校 電子商務專業 校內實踐體系 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The Research of Building a On-campus E-Commerce
Practice System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CAI Kui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axia College, Wuhan, Hubei, 430223)
Abstract Focus o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axia Colleg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E-commerc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proposes building a on-campus E-commerce information platform by use of the existing campus network. Based on the survey, plan, analysis, implement and operation of this on-campus E-commerce information platform, the course experiment, curriculum design,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specialty practice can be integrated as a combined system of on-campus E-Commerce practice.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s; on-campus E-Commerce; practice system; building
教育部2012年1月10日發布的《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2]1號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深化實踐教學方法改革、積極發揮學生主動性、加強實踐育人基地建設、加大經費投入。在此政策引領之下,也得益于當前電子商務行業的迅猛發展,近年來各三本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紛紛建立了各式各樣的校外及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取得了很好效果。但是,隨著當前電子商務理念、技術、規模的迅猛發展,這種固定的校外、校內實踐基地模式的一些局限性也有所體現。同時,電子商務應用已經滲透入大學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融入了師生的日常生活,三本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構建一個自主、靈活、可成長的校內實踐體系的時機已經成熟。
1 三本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實踐體系現狀
1.1 固定、松散的校內實踐
當前,國內三本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計劃基本大同小異,都是參照一本、二本院校設定,以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計劃為例,可以看出校內實踐基本由課程上機、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課程實訓等組成。在每一級新生入學之前就確定了他們未來四年的所有校內實踐環節,其特點就是:固定科目、固定內容、固定場所、固定時間,但互相之間又是松散的。
每門課程都在規定的學期開設,按照規定好的實踐課時數,在固定的實驗場所,在提前安裝好的固定實驗環境下,開展課程實踐。這些校內課程實踐環節分處于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之間缺乏銜接與溝通,使得學生靈活、綜合運用各科知識的能力很難得到提高。
1.2 固定、短期的校外實踐
三本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校外實踐一般以專業實訓、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形式出現,一般也都是固定式,即在事先計劃好的學期時間段內,組織學生到固定的一些校外合作企業進行實踐。
由于本科教學培養計劃的嚴格限制,正常教學時段內本科學生的長時間、連續的校外企業實踐很難保證,一般都是幾周時間的蜻蜓點水式嘗試。并且,真實的企業環境也很難同時容納大批量的學生,也很難讓學生接觸到真正的核心實踐內容,效果其實并不理想。
畢業實習這個本該是時間最長、效果最好的校外實踐環節,也由于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在三本院校已經成為學生各尋出路、自由出去找工作的時段,失去了應有的就業前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作用。
鑒于此,迫切需要創建出一個可以連續四年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各種電子商務專業知識融合在一起、學生在校內就可方便參與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體系。
2 電子商務專業校內實踐體系的構建
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電子商務專業采取的措施就是引領電子商務專業在校學生搭建起一個校內綜合信息平臺,由學生全程負責該平臺的策劃、創建以及日后的長期運營及維護。在此過程中,各門專業課程的實踐環節可以逐步融入,讓一級級的學生通過各門課程的實踐教學不斷接力完善該平臺,最終形成一套完善的電子商務專業校內實踐體系。
2.1 工作劃分
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組織電子商務專業學生自愿報名,以大三和大二學生為主,分為運維組、界面組和實現組,各組職責如下。
運維組:完成“校內綜合信息平臺”各功能模塊的設定,詳細說明各功能塊的運作過程,并制定相應的運營規則。開展校內調查、校園推廣以及各種外聯活動。重點在綜合信息平臺的策劃和創意,需要與界面組、實現組密切合作。
界面組:完成“校內綜合信息平臺”首頁的整體結構模板及相應圖片美工;商品及信息發布、后臺管理等所有功能頁面的結構模板及相應圖片美工。得到HTML+CSS的靜態頁面模板,重點在美工方面。需要和運維組密切合作,聽取他們的功能需求。
實現組:完成后臺數據庫的設計及實現,要與運維組確定的平臺功能對應;完成各功能靜態頁面模板相應后臺程序代碼的編寫。重點在網頁程序設計方面,要與界面組的靜態頁面模板互相配合。
2.2 開發實現
由運維組完成相關調研工作,包括其他高校類似信息平臺的基本功能及其運營情況調查,校內師生的問卷調查等,從而確定“校內綜合信息平臺”的主要功能模塊及其流程,形成一份“校內綜合信息平臺”項目規劃書,為界面組與實現組分配具體任務。
實現組同學根據項目規劃書,在運維組的協調下完成“校內綜合信息平臺”的后臺數據庫設計及搭建,形成一個統一的后臺數據庫。運維組內部分工,每人負責1~2個功能模塊,此后一直對口負責。同樣,界面組與實現組也按功能分為小組,與運維組負責同學一起構成模塊運作小組。
各模塊運作小組中以運維組同學為主,確定該模塊的運營模式,并協調安排界面組和實現組同學一起完成該模塊外觀界面及功能實現。各模塊小組完成各自的工作后,將所有模塊綜合在一起,實現“校內綜合信息平臺”的整體上線運營。
2013年9月13日,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夏絡客”校內信息平臺正式上線,為電子商務專業校內綜合實踐體系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依托。
2.3 專業實踐體系配套
在上線運營的“校內綜合信息平臺”基礎上,調整各門專業課程的實驗、實踐內容,積極開展學生校內實踐,形成一個完整的校內綜合實踐體系。
電子商務專業的基礎課程,可以直接在“校內綜合信息平臺”上開展課程實驗,比如電子商務概論、網頁設計、網絡營銷等課程,學生會有更深刻的認知與認同。
電子商務專業商務方向課程,以原運維組工作為基礎,配合“校內綜合信息平臺”的日常運營工作安排課程實驗,并可以嘗試安排綜合實踐,利用“校內綜合信息平臺”進行商務化運作。
電子商務專業技術方向課程,以原實現組、界面組工作為基礎,配合“校內綜合信息平臺”的技術升級及維護工作安排課程實驗,并可以嘗試安排綜合實踐,用更好的架構與技術重新開發“校內綜合信息平臺”。
3 未來發展
“校內綜合信息平臺”如果運作得好,是有一定的商業前景的,可以考慮讓電子商務專業學生自組社團,將“校內綜合信息平臺”整體交付給學生社團自主運營、自負盈虧。不僅可以成為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校內實驗、實踐的平臺,也可以成為真實的學生創業項目。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的支持,以及一些政策上的劃分和認定。
目前,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組建的“華夏電商協會”就在逐步接管“夏絡客”校內信息平臺的運營,讓學生在校內就能積攢更多的實戰經驗,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
項目來源: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研究“十二五”課題;項目編號:2012B431
參考文獻
[1] 王德林.網上創業式電子商務實踐教學[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6).
[2] 朱聞亞.基于“專業—就業—創業”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2(2).
[3] 木薇.電子商務校內實習實訓模式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6).
[4] 汪占熬,陳棟.新建本科院校校企聯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基于溫州大學城市學院國際電子商務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