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斌
摘 要 集成項目化教學是結合我院計算機軟件專業教學的實際提出的新的教學改革嘗試,將軟件專業的核心課程圍繞著一個項目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中涉及到軟件需求分析、數據庫設計、軟件實現等軟件開發過程,切實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應用、復合型畢業生的辦學理念。
關鍵詞 集成項目化 軟件專業 核心競爭力 教學改革 職業角色定位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當前軟件崗位的市場需求、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
各個高職院校都開設的有計算機相關專業,其中軟件專業基本都會開設。然而隨著全國擴招的不斷進行,生源卻在不斷萎縮,曾經火熱的計算機相關專業,現在普遍面臨著尷尬的境地,一方面是生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卻是國內軟件外包公司對畢業生的不斷上升的需求。
通過對軟件公司的調研,國內的軟件公司基本上有兩種接包形式:一種是訂單化生產,也就是對方已經做好了需求設計,接包公司按照要求來實現就可以了,使用何種工具、包括檢測的工具等等在訂單中都已經明確說明,這種多來自日資企業的訂單;另一種就是半訂單化生產,接包公司有相當的自由度,只有按要求完成相應的功能,至于使用何種軟件、如何設計并不明確限定,這種訂單多來自歐美的企業。這就意味著軟件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要對軟件的整個開發過程、主流的軟件工具有所掌握,才能符合企業的需求。
那么國內的軟件公司對用人的具體要求又是如何呢?以武漢某軟件公司為例,其2012年7月份對外公布的招聘信息中,對于.net軟件工程師的任職要求:(1)相關專業,專科以上學歷;(2)具有.NET平臺下asp.net 2-3年以上開發經驗。(3)精通XML、JavaScript、CSS;精通SQL語句;(4)至少能夠熟練使用MS-SQL、 Oracle、MySQL中一種主流數據庫管理系統;(5)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快速準確的表達能力、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6)要求能夠快速適應工作壓力,具有較強的主動性、責任感;(7)會WCF、WPF、Silverlight技術者優先考慮。
拋開工作經驗, 這些要求對于高職類軟件專業的畢業生來說,既要具備專業知識能力,又要具有良好的溝通表達以及克服困難的能力。在與武漢某軟件合資企業的座談中,技術部門的負責人指出,軟件公司招聘的員工更多強調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在他看來畢業生最多的問題是比較浮躁,容易急功近利,從而造成了個人提升的瓶頸;而對于專業技術能力來說,由于分工協作的不同,每個人只能負責某一小塊,對于我們的畢業生來說,是很快就能適應和掌握的。
2 高職院校軟件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內容與就業脫節
當前的高職教學大多數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按照教學計劃講授課本上的內容,定期安排上機,但是學生對于軟件開發的流程并不能完全了解,以軟件工程課程為例,如果按照課程的安排,軟件開發的流程按照書本的要求去講解,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理論的學習似乎提不起同學們軟件學習的興趣,至于老師強調的某些過程是如何重要,沒有開發的環境,學生是體驗不到的,這就造成了學習過程中與實際需求的脫節。
2.2 書本上的教學范例已略顯陳舊,更新較慢
不可否認,這些范例在學生了解和認識軟件開發的過程中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但是就課程教學的實踐過程而言,學生就會感覺枯燥、學習的動力缺失,與實際項目的開發過程已漸行漸遠,終究會被市場所淘汰。
2.3 缺乏完善的教學體系
目前部分高校的軟件專業的教學體系還只是停留在紙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程與課程之間沒有交互,都是各自為政;而某些課程之間又是相互有交集的,又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感覺到重復、累贅。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中課程間雖然在體系中聯系緊密,但是在實際學習中沒有任何交流,最終造成學生所學的知識并不連貫,甚至脫節。
2.4 缺乏對學生個人就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重講課、輕動手的情況普遍存在。學生掌握多少能力在某些老師看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會考試就可以了。
3 集成項目化如何提升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
3.1 何謂教學中的集成項目化?
集成項目化,顧名思義就是將開設的各個課程以項目開發為主線,將項目開發的各個環節落實到獨立的各個課程中,從而實現課程之間的案例資源共享和交互。以某高職軟件專業教學為例,按照集成項目化的要求,可以將日常的教學過程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以下用一個教學項目來詳細介紹集成項目化教學的過程。某軟件班級以四人作為一個小組,其中一人擔任組長,組長的職責是負責項目的整體規劃、分工、召開進度小組會議等工作。
在教學中,老師使用公共項目進行教學,由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確定開發某學院一卡通自助繳費系統。通過教學展開對系統的進度安排和功能模塊分析。
由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對項目的數據庫進行設計,分別確定用戶信息表、一卡通基本信息表、掛失信息表、充值信息表、寬帶繳費信息表、電費繳費信息表等。教師通過課堂理論教學,引導學生同步上機自己進行設計。
由Asp.net程序設計課程進行系統的設計實施階段,借助分析的系統功能模塊、數據庫設計,對系統進行實現。
對學生的項目完成情況,按照如下的方式進行評分,以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考試方式為例:
(1)考試的成績構成。根據學生完成需求規格說明書的情況占總成績的70%,課堂闡述項目功能、提問回答情況以及平時課題成績占總成績30%,兩項綜合為期末成績。
(2)評分標準。根據小組需求規格說明書完成情況,將學生的成績分成優秀(90~100)、良好(80~89)、合格(60~79)、不合格(59~0)四個等級。例如優秀的完成情況應該具備如下要求:①需求規格說明書功能介紹規范、詳盡;②系統分析設計新穎,有亮點,對現有的系統改進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③整體設計分析全面,具有較好的擴展性;④E-R圖、文字描述等準確、具體。同時,課堂闡述項目功能講解具體、準確、全面;整體設計功能有亮點,新穎獨特;回答提問,準確、流暢。endprint
3.2 集成項目化在學生日常教學過程中發揮的積極推動作用
(1)學習的課程目標明確,不再感到迷茫。由于采用了以開發項目為案例的教學模式,與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相比,同學們明確知道自己所學的課程在項目開發中所起到的作用,從而避免了課程是學了,但是對于項目開發能夠起到什么作用,怎么用,用在哪里等仍然很疑惑的問題。
(2)以項目為導向,課程之間實現了統一項目教學和交互。依據教學計劃編寫教學項目,以一個教學項目為例,由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講解項目的需求分析;由管理信息系統課程進行系統數據庫設計;最終由Asp.net程序設計進行項目實現。
(3)將實際項目引入到課程教學中來。通過校企合作,最大化的將企業中優秀案例引入到日常教學中來,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尤其是對畢業生而言,能夠在離校之前接觸到實際的案例對今后即將從事的工作有了一次親密接觸的機會。
(4)整合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得到鍛煉。用三個學期的時間對課程進行重組,首先在課程的安排上,創造性的將每周的課程集中,如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這門課程原先的教學計劃是每周四節課,這四節課分為今天兩節在教室,另外兩節是另一天在機房,這樣的安排往往會造成,學生在教室里學到的理論知識到了機房上機的時候已經逐步淡忘,造成課程脫節。現在的安排是將四節課集中到一個上午,統一在機房上課,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讓課程最大程度地得到整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動手得到鍛煉,課程的連貫程度極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很明顯。
(5)提升了整體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學生通過系統的學習一個實際項目從需求分析到數據庫設計,最終通過軟件實現。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小組組建考驗團隊協作精神,小組組長的領導力和執行力;在需求分析中掌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與人溝通的能力;在項目實現中掌握軟件編程的方法;從而提升整體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
4 結束語
集成項目化教學是結合我院計算機軟件專業教學的實際提出的新的教學改革嘗試,通過整合教育教學資源,最大化地為畢業生服務,切實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應用、復合型人才的辦學理念。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院級課題:集成項目化教學改革提升軟件專業畢業生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吳巖.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定位中的若干問題[J].職業技術教育,2004(19):13-15.
[2] 劉淳.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4):51-54.
[3] 姜華斌.高職計算機軟件人才培養的設想[J].職教論壇,2004(5):24-25.
[4] 雷吉平.高職軟件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當代教育論壇,2007(4):116-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