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貞珍
摘 要: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將朗讀教學當作一個重要的部分來對待,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感基礎。本文從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結合多年朗讀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就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朗讀水平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問題與對策
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能夠理解及運用文字,并具有最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然后在這過程中發(fā)展智力,促進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往往只注重對寫進行單方面的訓練,卻未能重視其他幾個方面的訓練,特別是朗讀訓練。語文課程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進行語言學習,而讀則是學習語言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通過讀的訓練,學生才能將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然后對其進行運用。所以,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位置。
一、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1)學生缺乏明確的朗讀目的。現(xiàn)在的小學朗讀,常常可發(fā)現(xiàn)以下情況:先是甲生讀,然后是乙生讀,接著是這組讀、那組讀,表面看很熱鬧,但由于讀之前教師未提出明確要求,讀的過程中也未進行合理指導,讀后沒有作出評價,學生并未用心去讀,缺乏感情投入,只是根據(jù)老師要求去讀,結果讀完也不知道讀的目的。
(2)課堂上缺乏足夠的朗讀時間。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一節(jié)課時間為40分鐘,但學生實際的朗讀時間僅有5分鐘左右,朗讀顯得較匆忙,整節(jié)課幾乎是“講問教學”。比如,在上課之前,教師通常會讓學生自己快速通讀課文,找出生字詞,但超過30%的學生都未讀完一遍課文,而教師已讓學生暫停,并進入了下一輪學習,朗讀時間非常短。
(3)教師重形式輕效果。相關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一節(jié)語文課雖然安排了幾次課文朗讀的環(huán)節(jié),但往往是只是一種形式,效果并不明顯。較常見的情況是書聲瑯瑯響起,但持續(xù)時間一般不超過2分鐘,教師就讓停下,朗讀成了一種形式。
(4)學生朗讀面較狹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朗讀,教師一般只是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讀,而其他學生基本是作為聽眾,不管怎么輪流讀,都是那幾個學生在讀,即使朗讀水平提高,也只有幾個尖子生的水平得到提高,其他學生由于缺乏朗讀,朗讀水平一直得不到提升,也影響了整體朗讀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水平的方法分析
(1)教師明確朗讀目的。在朗讀之間,教師應先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朗讀,邊讀邊尋找答案。在學生的朗讀過程中,教師可對其進行合理的指導。在問題的指引下,學生便知道為什么要認真用心讀文章,而不是盲目地去讀。
(2)教師提供足夠的朗讀時間。教師可結合年級的教材特點及學情對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并自主規(guī)定應達到的程度,保證學生有充足的讀書時間;普通話進行朗讀;吐字清晰等。重要的是必須認真讀、自己讀,不能只是一種形式,而應以學習為目的去朗讀。
(3)利用生動的范讀指導學生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范讀是形象化的一種重要途徑。通過范讀,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能較快地學習到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去朗讀所學課文。在朗讀訓練中,教師可以自身示范或者播放錄音范讀,在聽完之后,學生對文章感情有了更好的理解,思想也受到了較大啟發(fā),然后自己便會主動去模仿老師或錄音的語調、表情、語氣去讀課文,朗讀積極性大大提高,長期的訓練后,學生的朗讀水平也會得到有效提高。
(4)擴大朗讀的訓練面。要想學生投入訓練中,必須想辦法提高他們對朗讀的興趣,如果閱讀方法過于單調,學生則會感到枯燥無味、疲勞及昏昏欲睡。因此,教師必須積極創(chuàng)設活躍、有趣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讀的樂趣,然后愿意讀、喜歡讀及搶著去讀。在朗讀時,教師可播放相應的背景音樂,讓學生伴著音樂去讀。因為學生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故朗讀時也體現(xiàn)出了較明顯的層次性,這就要求教師能適時進行指導,合理分配讀的量,并有針對性的評價,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朗讀中來,共同學習、進步。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朗讀教學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直接關系到語言運用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是提高學生整體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必須正確認識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采用有效的措施予以處理,以促進學生讀的能力的提高,為社會培養(yǎng)新一代的人才。
(作者單位:江西省尋烏縣城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