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健
摘 要:技工院校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難以融會貫通,學生畢業后難以立即勝任企業工作。筆者通過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分析和所在學院一體化教學推進工作的總結,闡述了一體化教學推進體會及教學管理時的注意事項,以提高一體化教學效果,發揮一體化教學優勢。
關鍵詞:學習低效 一體化教學 實踐
筆者學院以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為契機,大力推進一體化教學改革,為提高教學質量,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管理機制,對學院內部一體化教學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監督、檢查、評價和指導。
一、現有專業課程設置下教學低效的成因
職業教育就是通過知識、技能的傳授,使受教育者獲得相應執業能力的教育。技校的課程大多沿用前蘇聯的模式,除了語、數、外、政、體等基礎課外,還參考大學的專業課程設置,每個專業都有十幾門專業課,沿用的是條塊式布局,每科在教學大綱、授課計劃、教學進度、教學內容及教學評價等方面強調統一性,形成獨立的知識結構。要學好這些知識,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空間想象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但這些要求對技工院校學生來說是難以達到的。
因為技校生在初中甚至小學階段大都是學習的失敗者,原本學習興趣就不濃、學習習慣差。到技校后,他們要學習比中學更多、更復雜的課程,除了實習課(最多再加工藝課)能在實習車間進行教學,使學習有直觀的認識外,其他的知識仍在理論課堂進行學習。即使專業課教師想方設法改變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但由于學生基礎差,且所教學的知識抽象,學生難以產生知識遷移和知識綜合,學習能力難以提升,學習習慣難以改變。學生只會在不理解的情況下死記硬背,造成許多知識點雖在多門課程中都有涉及,但仍然會有許多學生學不明白,學習效果不理想。據學生座談會的反饋,聽有的教師上課像在聽天書,學生產生了懼怕心理,對理論課學習失去興趣。另外據筆者學院畢業生回訪座談會的信息,畢業生要真正適應企業的工作,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可見,專業課程的條塊設置和技校生源的特點是造成學生學習低效的兩大主要原因。
二、提高教學效果的探索
為提高教學質量,筆者學院針對課堂教學做了多種嘗試。首先,要求老師合理選用多種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并針對新教師進行提高教學能力的校內培訓等,盡力使課堂教學手段多樣化,但教學效果如前面所述仍然不盡如人意。
之后,筆者學院嘗試了一體化教學模式。將各專業的工藝課和實訓課合并,將工藝課搬到實訓車間,由實習教師講工藝,實現專業工藝課和技能實習課一體化教學。通過對學生的比較發現,工藝知識教學比以前省時高效,學生的工藝基本功更扎實了,工藝知識的問題解決了,但學生對專業其他基礎知識的掌握仍不理想。
在新教師座談會上,職業師范學院畢業的教師反映,他們的同學是由普通高考和對口單招兩類組成。在大學基礎課學習階段,是高中起點的學生學得好,到學專業課階段,中等職業學校起點的學生學得好。當問起原因時,他們認為主要是因為后者在上大學前實習過。學生有實踐經歷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大的提高。根據這一經驗,筆者學院將各專業理論課按專業的教學大綱要求和相應的技能考試的理論要求,利用項目引導,編制或選用適用的一體化教材,進行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索,使學生學習的外部條件先改變,激發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一體化教學的實踐
一體化課程是按照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養規律,根據國家職業標準,以綜合職業能力為培養目標,通過典型工作任務,構建課程體系,并以具體工作任務為學習載體,按照工作過程和學習者自主學習要求設計和安排教學活動的課程。一體化課程體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通合一、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學做合一、能力培養和工作崗位對接合一的特征。
筆者學院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主要通過以下幾項主要工作推進。
1.一體化教師的培養
(1)組織全院專業課教師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傾力打造高效課堂。
(2)組織有實習操作技能專長的教師進行理論專業知識的學習及提高。
(3)學院派專業教師利用暑期到工廠進行生產實踐,和工人技術員一起下車間,接觸生產第一線。
(4)對理論課教師進行技能訓練,除了集中培訓外,還安排他們擔任實訓的副帶班老師,邊教邊學。在規定時間內,要求理論課教師參加統一的技能鑒定,從初級工開始,直至技師、高級技師。
2.一體化教材的選定
(1)按各專業的知識體系,組成專家團隊,篩選適合本地區本工種就業特點的一體化教材。
(2)在沒合適的教材時,選用合適的項目,編制或改編以項目教學為載體的一體化教材。
3.一體化課堂教學探索
(1)選擇試點。選用專業中具有一體化教學能力的師資的班級,進行一體化教學的試點。由學院教研處配合系部,負責組織教師聽課、“磨課”,探討課堂組織和教學方法的應用,形成較為成熟的教學體系。
(2)設計一體化課堂教學評價指標。對試點中教學效果好的課堂及時進行總結,在調研和學習的基礎上制定一體化課堂評價參數,以便在后程推廣時能起到教學的導向作用,從根本上發揚一體化教學的優勢,全面提高學院的教學質量。
在基礎理論方面,以相應等級的職業鑒定要求為依據,對基礎理論知識和項目原理進行評價;在操作技能方面,對工具、元器件的選用,操作工藝和項目完成后技能操作的質量進行評價;在課堂安全方面,對人身、設備等設施安全,工具使用、線路安裝、設備操作等安全指標進行評價;在職業素養方面,對學生的課堂紀律、學習態度、參與技能訓練情況、參與合作學習情況、工位整潔度、文明生產等課堂表現進行評價。
4.一體化教學經驗推廣
學院各系部推舉專業一體化教學示范課,對全院的教學起到引領和課程示范作用。以一體化課堂設計為抓手,以點帶面推進學院課程教學改革。制定針對一體化教學的校內獎懲制度,從教學工作量安排、課時系數、外出培訓學習、評優評先、職稱晉升等諸方面向一體化教師傾斜,激勵教師積極參加一體化教學改革。endprint
5.一體化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學生不是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主動積極的知識探索者,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參與建立學科知識體系。在學生學習的認識過程中,直覺思維的本質是映像或圖像,不是教師的指示性語言,教師與其指示學生如何做,不如讓學生試著做、邊做邊想。
其次,一體化教學大多采用項目教學模式,通過一個個由淺入深的實用型項目推進教學。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獨立的任務完成的,每個項目涉及的理論知識及實習知識均較多,需要較長的周期。而技工院校學生年齡尚小,對學到的知識難以融會貫通,易只顧眼前的圖紙和形狀等參數,找到后急忙動手操作,以便快速成型得到勞動成果,而不注意知識的積累。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注意引導學生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就可能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只有零碎的認知片斷。所以要讓一體化教學成果立顯,就要防止出現老師教學生跟著做,急于達到項目結果,最終教學成為“師傅帶徒弟”的局面,學生所學的知識形成認識碎片,影響學生學科知識體系的建立,失去一體化教學的優勢。
四、對一體化教學的思考
一體化教學不是簡單地由原有的專業課老師和實習老師輪流上陣,將理論課和實習課的課堂搬到實訓車間,而是在符合教學大綱的一個個由淺入深的項目推進下,由一體化教師根據技工教育的特點,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創設教、學、做一體化的真實互動學習情境,手把手教學,分小組討論學習,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多年的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獲取的知識、掌握的技能、參與的程度以及職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等,讓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益,將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大多數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對不同層面學生的技能訓練,最終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合格的技術工人,這是職業教育對教學的具體要求,更是職業教育的任務和培養的目標。從系統論角度出發,要評價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貢獻和作用,只有從不同的視角反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和成效,才能較為全面客觀地評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規范或要求。因此,在評價指標中,設置了“符合企業標準和技術規范要求;操作規范熟練、注意安全”“實習(訓)紀律和安全操作的教育與檢查”“因材施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注意分層教學,分清不同層面學生的特點”等對教師職業素質訓導方面的考核評價指標。鼓勵教師努力學習現代教育理論,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教學既保留學科本身的特殊性,又設法架起各科之間聯系的橋梁,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完成一體化專業課程教學的培養目標。
一體化教學是教育教學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及實現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促進知識向能力轉化的重要途徑。技校生畢業后是生產第一線的生力軍,如何加強一體化教學,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為他們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實基礎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劉蘋等.高職院校“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評價方案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9(26).
(作者單位:南通工貿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