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念
[摘 要] 探討全媒體出版對編輯核心競爭力的要求及全媒體出版時代編輯核心競爭力打造的基本途徑。在全媒體時代,包括信息材料的集成能力、內容資源的全方位整合能力和多介質傳播的協調能力在內的整合與協調能力是編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構成要素。編輯要通過創新編輯理念、革新編輯手段來打造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 全媒體出版 圖書編輯 核心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 G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4) 01-0038-02
隨著數字出版的發展,出版行業逐漸進入集印刷媒體、網絡媒體及無線通信平臺為一身的全媒體出版時代。全媒體出版使圖書市場的競爭格局發生轉變,繼而對圖書編輯的核心競爭力提出新的要求。
1 全媒體出版對編輯核心競爭力的新要求
1.1 全媒體出版對出版競爭的影響
全媒體意為全部的媒體,是繼多媒體、跨媒體、數字媒體等概念之后出現的新概念。從傳播內容、傳播手段及傳播介質倚重的技術支持平臺的角度來理解,全媒體出版是綜合運用文、圖、聲、光、電等多種表現形式全方位展示內容,通過文字、聲像、網絡、通信等傳播手段來傳輸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全媒體出版實現了將同一內容同時發布在紙質媒體、互聯網、手機、手持閱讀器及電影屏幕等不同媒體上,在內容跨媒體的基礎上,強調多渠道出版的同步性,同時投放市場,給予讀者更多類型的閱讀體驗,是一種整合營銷的方式,構成影響力。
傳統出版社是以圖書生產、流通和消費為中心運營的,在這一產業鏈條中,圖書出版業在本質上是通過規模化生產、復制和銷售有形的紙質圖書,實現盈利目標。在單一的產業鏈條中,有清晰的產業形態,即“圖書生產商—圖書分銷商—讀者市場”,因此,圖書出版面臨的競爭環境相對單一。就生產環節而言,高素質的編輯隊伍是核心要素;在流通環節,要在各區域廣泛拓展分銷渠道,建立龐大完善的分銷網絡機構,覆蓋更大比例的市場范圍,占有更高的市場比率;在消費環節,也是產業鏈條的終端關鍵環節——讀者(即產品的消費者),出版社必須將紙質圖書產品送達消費者手中,從而完成整個產品的生產、消費環節,實現產品價值,獲取再生產資本及盈利。
在全媒體出版時代,圖書出版在強化內容競爭的基礎上,由于出現了多種媒介傳播平臺,整個競爭模式從內容的“生產—銷售”模式轉向“信息—傳播”模式,出版企業進入一個復雜多元的競爭環境中,面臨來自不同層面的競爭者的壓力,其中最大的競爭壓力來自于替代品的替換能力。當內容與載體發生分離,即內容能以數字化方式獨立存在時,內容成為信息產品,能在不同媒體平臺上進行傳播。這一傳播媒介的多樣性,決定了消費者選擇的多樣性和傾向性,因為不同介質之間存在較大的可替代性。因此,圖書出版競爭將突破紙質圖書的范疇,面臨多種具有可替代性的媒體的競爭。
1.2 全媒體時代編輯核心競爭力的基本構成
美國企業戰略管理專家、密歇根大學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倫敦商學院教授哈默爾(G.Hamel)提出了核心競爭力的概念,他們指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組織中的積累性知識,特別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生產技能和整合多種技術的知識,并據此獲得超越其他競爭對手的獨特能力。筆者認為,核心競爭力關鍵在于獨特與優越,是知識的積累,強調協調和整合能力。對圖書編輯來說,核心競爭力就是其自身的獨特性和優越性,區別于競爭對手的且別人無法模仿的特有優勢,以及作為一個集體通過合理協調與有效整合,使個體最大優勢得以體現。
一直以來,圖書編輯的核心能力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市場判斷能力、選題策劃能力、宣傳推廣能力和信息反饋能力。這四個方面全面概述了編輯在圖書編輯流程各個階段應具備的核心能力。但在全媒體出版時代,整合與協調能力對于編輯核心競爭力的打造顯得尤為重要,包括信息材料的集成能力、內容資源的全方位整合能力和多介質傳播的協調能力等。當然,也包括在圖書出版全過程中,圖書編輯應具備的一般能力:較強的策劃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準確的判斷能力、良好的文字駕馭能力等。
2 編輯核心競爭力的打造途徑
在全媒體出版時代,編輯核心競爭力的打造需從理念指導到實踐操作全方位著手。
2.1 創新編輯理念——逐步立體化、數字化和互動化
所謂編輯理念,是指“編輯在編創媒體、結構文化時,根據自身的素養和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意識形態等形勢的總體把握形成的關于媒體的主流活動與主導意識的思維靈智,是對編輯活動規律的理性認識和意識的升華”。編輯理念是一種思維方式,在編輯工作中起著“靈魂”作用。對傳統圖書編輯來說,以文字內容為工作核心,以紙質圖書為工作對象,是平面的、單向度的、傳統的編輯理念,全媒體出版則需要立體的、數字化的、互動的創新理念。
編輯理念的創新主要包括:選題策劃的立體化理念、出版流程的數字化理念以及營銷宣傳的互動化理念。從選題策劃、圖書出版到后期宣傳營銷,全程灌注全媒體出版理念。即在選題策劃環節,編輯在進行紙質圖書內容開發的同時,向網絡、手機、手持閱讀終端、影視等多媒體模式拓展。在出版流程中,編輯應在編審校環節、排版印刷環節、終端傳播平臺拓展環節應用數字技術,實現全程數字化、多媒體化操作。在宣傳營銷環節,樹立與消費者的互動理念,通過網絡互動平臺,強化宣傳營銷的影響力和針對性。而且,無論是選題策劃還是宣傳營銷,編輯都應該更多地關注受眾,與受眾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
2.2 革新編輯手段——注重集成性、整合性和協調性
在編輯實踐過程中,采用何種編輯手段是編輯核心競爭力最直接的體現。在傳統紙質圖書的編輯過程中,編輯對內容的處理和傳播形式的選擇是平面的、單一的,采用的編輯手段是流程化的。在全媒體出版環境下,對于海量龐雜的信息材料、多渠道豐富的內容資源、多種傳播媒介的選擇以及讀者個性化的需求,編輯需要革新編輯手段,通過對信息材料的集成處理,對多方面內容資源的深層整合,對多種傳播媒介的協調運用,來調動編輯的核心競爭力,打造出版社在全媒體競爭環境下的競爭優勢。endprint
首先,對信息材料的集成處理。由于網絡通信技術的發達,人們每天接受海量信息的轟炸,而這些信息大多是零散的、破碎的,造成一般信息接收者自我處理的困難。信息集成就是對這些碎片化信息進行有規則的、有秩序的、有邏輯的分類、篩選和組合,便于接收者的信息解讀。在全媒體出版時代,圖書編輯處理圖書信息內容時,需要對某個主題或某個領域進行系統化的構建,從而使讀者全面清晰地厘清問題,獲取知識。
其次,對內容資源的整合處理。對圖書出版業來說,內容資源一直是主導優勢,對內容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利用,是圖書出版業獲取效益的有效手段。在全媒體出版時代,內容資源同樣是傳統出版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多介質傳播平臺又給內容資源提供了實現二次或多次價值的渠道,關鍵在于編輯對內容資源的整合處理能力。圖書編輯可將已往紙質圖書出版的內容進行重新整合,轉換成適合網絡、手機、手持閱讀終端或影視媒體等多媒體傳播的形式,實現內容資源獲利最大化和創新增值。
最后,對多種傳播介質的協調運用。在全媒體出版環境下,圖書的流通模式是信息—傳播模式,圖書內容與傳播載體分離,對傳播媒介的選擇與運用成為編輯需要把握的關鍵環節。傳播介質的運用關鍵是時間與空間的協調處理。在時間上,首先將部分內容投放到網絡媒體,通過網絡實現方便、快捷的互動傳播;其次,將內容投放到手機和讀者手持終端閱讀器,實現內容的個性化傳播和精準營銷;最后,同步推出紙質圖書,進而向影視等領域發展,實現全方位覆蓋的整合傳播。在空間上,針對不同的市場區域特征,關鍵是該市場受眾的需求特征,在傳播媒介種類和數量的選擇上應具體對待。
綜上所述,在全媒體出版時代,編輯核心競爭力的打造是競爭格局變化提出的新命題。在全媒體環境下,在傳播平臺日益重要的競爭格局中,圖書編輯只有從理念到實踐進行全方位的創新轉變,才能獲取立名之本。
參考文獻
[1]張志林.全媒體出版的概念理解與前瞻[J].今日印刷,2010(8)
[2]李靖麗,謝雨.“全媒體出版”的發展現狀及問題淺析[J].新聞世界,2011(6)
[3]魏錦.論編輯的核心競爭力[J].出版發行研究,2010(1)
[4]周山丹.全媒體出版語境下圖書編輯的理念創新與角色轉型[J].編輯之友,2011(5)
[5]徐詩榮.全媒體出版時代編輯能力的培養[J].出版發行研究,2011(2)
[6]章永宏.數字時代圖書編輯競爭力解析[J].中國出版,2011(3)
(收稿日期:2013-02-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