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婷
(運城學院 音樂系,山西 運城 044000)
藝術學研究的是關于一切藝術活動的科學,其首要課題就是研究藝術活動的 材料、技巧、生產過程等等。音樂中的材料,比方說鋼琴材料的演進,會影響到鋼琴音樂的一些技巧。作曲家把想要表達的音樂思想轉換成音樂作品就需要受到鋼琴材料的影響。因此,產生了鋼琴材料演進的需要。本文主要探討鋼琴材料對鋼琴技巧的影響。
鋼琴作為一種擊弦樂器,共有六大主體結構,琴弦、擊弦機、音板與碼橋、鍵盤、后背架和骨架及踏板。鋼琴技巧的存在方式就由這六大結構的特性來決定。只有充分了解鋼琴發音的機械物理過程,才能遵循這些特性產生相應的技巧,并通過這些技巧展現鋼琴本身的優缺點,揚長避短。
鋼琴的物質材料特性決定了我們不能像小提琴那樣演奏出持續優美的聲音,而是在弦被敲擊的一瞬間便不能隨意增減音的長度和大小,這樣的缺點使得藝術家發明了連奏技巧,能夠讓鋼琴旋律聽起來富有歌唱性。
1.圓滑式奏法
圓滑式連奏,是用手指把相鄰的音連起來的彈奏方法,連奏時需克服榔頭擊弦而產生的沖擊力,使音與音之間能夠平穩的過渡,產生連貫的音響效果的一種觸鍵方式。這種連奏的技巧是作曲家在創作作品時最常用的奏法形式,在古鋼琴發展之初,踏板還沒有被發明之前,作品要求表達連奏的效果時所用的。克列門蒂小奏鳴曲中就較多的運用到這種連奏的形式。
2.裝飾音奏法
裝飾音包括波音、顫音、回音、倚音等彈奏技法,也是用來克服鋼琴音響不能持續的缺點而發明的。裝飾音通過不同形式的加花,從一定程度上延長音符的時值。裝飾音技巧中的一種顫音形式就是交替彈奏出相鄰的兩個音符,在巴洛克時期運用比較頻繁,斯卡拉蒂就很擅長用顫音技巧,而在海頓、莫扎特作品中就較少用到,浪漫主義時期人們又大量的使用顫音技巧,這時顫音已經不是用來延長音符時值的目地被使用的,而是用來表現一種音樂情緒。李斯特的帕格尼尼超技術練習曲第6號,左手持續四個小節的顫音就表現了不安的情緒。
3.阿爾貝堤低音奏法
阿爾貝堤(Alber t i Bass)是一位十八世紀前葉的作曲家,是踏入主調音樂領域的人。這種奏法可保持一個聲部相對持續,相當于同音反復的奏法,但在音型變化上顯得較為流動和豐富,這種音型成為鋼琴伴奏的主要織體手法。
譜例1:斯卡拉蒂的奏鳴曲L.286

泛音中我們聽得最清楚的音叫做基音,它是由發音體全段振動而產生的音。當琴弦振動時, 人們最先聽到基音,而在琴弦的其他地方還發生著復合振動,并且頻率是成倍增加。
琶音有泛音的特點,在同一節拍非同時彈奏出和弦音中各組成音,彈奏一般由低到高或者由高到低。斯卡拉蒂的這首d小調奏鳴曲左手連續的琶音技巧展現一種強有力的律動效果。
譜例2:

鋼琴鍵盤是依據十二平均律的橫向排列為結構形式,有黑、白鍵區分,黑鍵略高于白鍵,彈奏時由于琴鍵的高低不平而產生了手指技巧的伸張訓練以及手臂與手指之間的協調訓練。在鋼琴技巧練習中經常出現的音階、和弦等的技術就是為了克服鍵盤橫向特性和琴鍵不平的特性而發明的。
1.音階技巧
音階是由一個主音到另一個主音,中間以全音、半音及其他音程關系排列的音組成的。它們各個調性之間可以自由的轉調。在技巧方面,不同的音階需要通過不同的指法來彈奏,這樣就訓練了每個手指的跑動力和靈活性。順應鍵盤的特性,不斷的更改指法和手腕、手臂的重量點才能彈奏出均勻的音階技巧。巴赫首次運用完整的律學調性創作了《十二平均律集》,預示了鍵盤樂器的遠大前程。
2.和弦技巧
和弦是由三度或非三度音程關系疊置的結合。同音階技巧不同的是它不強調手指的跑動而強調手臂重量的轉移。由于鋼琴上黑白鍵參差不齊,彈奏和弦要注意手指的位置,掌關節的支撐,手臂的松弛。這樣才能發出有彈性、飽滿的音響。在多聲部作品中,和弦不僅提供縱向和聲音響,也肩負著橫向旋律的音樂走向,這就進一步要求和弦技巧的多樣化訓練。
眾所周知,古鋼琴的音域是很小的,以四組為主。莫扎特古典時期才用到五組的音域寬度,發展到今天的現代鋼琴有七組又三分之一的八十八個琴鍵。鋼琴琴鍵的擴大促使其內部結構也有較大的變化,弦的排列程度,音板的質量等等這些物理現象都影響著鋼琴音域的大小,比如弦的交叉排列比垂直排列有更大的音域。音域的擴大造成了手指技巧的一系列的擴展和轉變。其中為雙手交叉彈奏技巧和遠距離大跳的技巧提供了可能。
有限的音域對于莫扎特及其前人們不一定是束縛,但對于“音樂的解放者”貝多芬來說就是一種煩惱。他在創作奏鳴曲OP.106時就運用到現代鋼琴的音域寬度,最低音為以中央C為基準的三個八度的do。而在他另一首奏鳴曲“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副部主題就用了雙手交叉的彈奏技巧。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詩人”肖邦在他的作品中就很喜歡用遠距離大跳這樣的技巧手法來表現音樂。
古鋼琴的音量很小,多適用于在室內彈奏或者適合彈奏那些力度變化不大,音量層次不太豐富的抒情性音樂作品。對于一些大型的音樂場所就不能用古鋼琴來演奏了。因此通過眾多能工巧匠的苦心創造,增加弦的數量,擊弦機機械性能的提高等來增加鋼琴的音量,也使得一些高難度技巧得以使用。三度、六度、八度、震音這些有張力的增強音響效果的技巧,能夠在鋼琴上清晰的發出。
另外,隨著鋼琴音量增強,也影響了手指彈奏技巧的變化,彈奏方法的改變。古鋼琴時期人們對鋼琴的彈奏技巧只要求手指能夠靈活跑動,指法也通常使用二、三、四指,很少使用到大指和小指。車爾尼在聽到老師貝多芬教他用大指彈奏樂曲時還覺得頗為新鮮。而現在,我們的彈奏方法多運用到了手腕、手臂,甚至身體的重量,這種貫通的重量彈奏法能夠發揮現代鋼琴的輕、重特性,使鋼琴有著交響樂隊般的音響色彩,也使得鋼琴在與樂隊合作時能夠發出抵得過百種樂器的合奏音量。
鋼琴在未加入踏板之前,彈奏歌唱性的樂曲都使用手指連奏的技巧,而這種連奏又是音與音之間的距離是級進的或是四度、五度音程的連接。踏板使用之后,出現了大量分解和弦技巧和大跨度的音符連接,這些技巧增強了樂曲的律動感和層次感。
在使用踏板過程中,最常用的是右踏板,也叫延音踏板,用來控制制音器的。18世紀中后期古鋼琴上就已配備了踏板,但還不夠完善。現代鋼琴當我們踩下去延音踏板,制音器就全部離開了琴弦,我們可以聽到已經彈奏過的音持續的鳴響,還有泛音的交融產生出新的音響。因此,踏板的加入大大開拓了鋼琴的表現力,增加了更為豐富,多層次音色,也促進了技巧的多樣化發展。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就常常運用遠距離音程分解和弦的技巧,借助延音踏板的作用來表現音樂。
通過分析鋼琴物質材料的特性和其發展過程的結構變革,可以看出物質與技巧的關系非常緊密。沒有物質材料就沒有藝術技巧,物質材料影響技巧的發展和變化,只有遵循物質材料的規律的技巧才是最科學合理的技巧。藝術家對物質材料越熟悉就越能創造出適合材料屬性的技巧。一些技巧是由材料本身的特性而產生的,更有一些技巧是通過鋼琴物質材料的不斷完善而創造出來的更高程度的技巧。固然技巧的發展和變化有著很多復雜的因素,而本文從物質條件決定論的角度為鋼琴技巧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一個思考的原則和方法,為創造出更多更豐富的技巧提供指引。
[1]丁好. 古鋼琴時代的演奏法[J]. 鋼琴藝術,2002(09).
[2]李穎. 鋼琴音板結構與材料對音色的影響[J]. 藝海, 2013(11):73.
[3]劉曉飛. 鋼琴材料與其演奏技巧雙向變化的關系分析[D]. 山西大學, 2008.
[4] 謝寧.論鋼琴制造工藝的發展對鋼琴音樂創作及演奏技巧的影響[D]. 東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