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慧
摘 要:角色扮演教學法是為了讓學生體驗各種角色行為發(fā)生的心理過程,并對這些行為的作用進行評價提供有效工具而采用的一種培訓方式。將角色扮演法引入到中職語文教學之中,符合中職語文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本文就角色扮演教學法的意義,教學過程組織,運用此方法應該注意的問題等內容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角色扮演法;職高語文;運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020-04
一、問題的緣起
1、中職學校在大力倡導行為導向教學法,我校更是著力推行。
當前,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jīng)濟已現(xiàn)端倪,國際間綜合能力的競爭日趨激烈,世界正在形成經(jīng)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發(fā)展格局。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原本專門以培養(yǎng)技術工人為地方企業(yè)服務為目的的中等職業(yè)學校,依靠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無法實現(xiàn)對現(xiàn)代技術工人的教育培養(yǎng)目標。改革勢在必行,以培養(yǎng)學生關鍵能力為核心的“行為引導型教學法”就這樣應運而生,并展現(xiàn)了強大的生命力。
我校自2008年以來,致力于行為引導型教學法的實踐,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推進我校的教學改革,促進學生更快地適應社會。我校在開展行為引導教學法的實踐過程中,在校長室的大力支持下,全體師生積極投入,由點及線、由線及面地展開了對行為引導型教學法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改變了教師的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自身素質的提高,體現(xiàn)了行為引導型教學法的價值。
2、中職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就業(yè)遠不能滿足
社會發(fā)展,交流必不可少,簡潔、有效的語言交流,尤其顯得重要。但是我們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存在重視書面閱讀,忽視聽說能力的現(xiàn)象,導致學生在獨立進行社會交際時,常常羞于表達、辭不達意,聽說能力普遍偏差,難以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尤其是作為職校生,很多學生經(jīng)過兩年的在校學習后,將直接面臨著社會的挑選。他們在走出學校,跨入社會時,聽說能力就得經(jīng)受考驗。答非所問、吞吞吐吐,這樣的表現(xiàn)無疑給人以能力不佳,起碼是不善交際的印象,同時也就失去了一定的競爭優(yōu)勢。因此在教學中,進行一定的聽說能力訓練,對學生大有裨益。
3、課程改革理念尤其是語文課程改革,語文課程自身要求突破傳統(tǒng)的局限。
(1)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職業(yè)高中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在國家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尤其是我們職業(yè)中學更應注重學生素質,因為職教的主要任務是為國家培養(yǎng)和輸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的合格勞動者。而語文屬于人文科學,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如果以全面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素質為教育己任,那么語文課則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陣地;同時語文又是職高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培養(yǎng)實踐能力的基礎。
(2)教學實踐的需要
但是據(jù)調查,當前職高學生大多語文能力不強,究其原因主要是職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不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因此,筆者認為職高語文課堂教學應從“有效性”出發(fā),“學以致用,有的放矢”,讓學生意識到語文學習“學而有用、學有所樂”,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喜歡“獨家經(jīng)營”的教學方式,新課標下的現(xiàn)代教學要求改變教師的“獨家經(jīng)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角色扮演法”不失為一種符合新課標教學要求的教學法。本文就角色扮演教學法的意義,教學過程組織,運用此方法應該注意的問題等內容進行了論述。
二、理論支撐
1、行為導向理論
行為導向教學法(Handlungsorientierte Methode):是一種能力本位、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將來具備判斷能力和責任行為的指導思想,以學習理論為基礎,尋求學習的最佳效果,而它所追求的教學目標是以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為標志。學習的內容包括:行為的意義、行為系統(tǒng)、自我控制、協(xié)調合作等。教學的結果是學生的學習,而不是教師的教導;學習的成效在于學生行為的改變,包括由內化而至外顯的行為;每個單項學習的累積與各個部分的結合,可以成為整體;任何事物都是以某種量的形式存在的,因此都可以測量。
2、合作學習理論
合作學習是本課題的又一研究依據(jù)。教育專家認為,如果教學目標本身包含了人際交往品質與能力培養(yǎng)因素,那么采用合作學習方式更好。角色扮演教學方法培養(yǎng)本身就蘊含了互動、互助、協(xié)同、展示等多種元素,因此應該優(yōu)先采用合作學習方式。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由美國教授kelly于1995年提出。在各種教學法的分類中,角色扮演法被歸類為行為導向型教學方法的一種,是為了學生體驗各種角色行為發(fā)生的心理過程,并對這些行為的作用進行評價提供有效工具而采用的一種培訓方式。
(1)概念
“角色扮演法”,就是用演出的方法來組織開展教學。要運用小品、短劇或實現(xiàn)模擬等形式寓科學教育于表演過程中,把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巧妙地結合起來,使教學過程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學習科學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
角色扮演法可穿插于課堂的不同時段,如可用來導入新課,梳理重點、難點時使用,或者角色扮演法可貫穿于整個課堂中,根據(jù)需要來確定。
(2)積極意義
一個關于保持記憶持久性的試驗的結果是這樣的: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內容的20%,自己看到內容的3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通過這個試驗我們可以看出,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是非常有幫助的,而角色扮演教學法正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
①角色扮演活動體現(xiàn)了教與學的開放性。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驗、興趣、掌握信息的程度選擇角色,在小組討論中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廣泛接受他人的信息,在交流中不斷得到他人的信息,完善和豐富各角色對應的教學內容。
②角色扮演法是一種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把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置于最重要地位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和吃透信息的能力。
③角色扮演法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形成正確的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協(xié)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④角色扮演法可以使學生在表演過程中輕松地掌握知識,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角色扮演還可以使部分學生克服害羞的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心,拉近師生的關系,在學生眼中老師變得更加和藹可親,學生更愿意主動學習。
三、方法的實踐
1、“角色扮演法”的運用原則
(1)情境原則
學生的角色扮演其實也是一種表演活動,如何讓學生“入戲”更快地進入狀態(tài),離不開情景支持。情境可分為環(huán)境情境和材料情境,在角色扮演中,要用好這兩種情境。如在課本劇的表演中,要深入研讀原作,了解劇本編寫的基本要求,這些都是材料情境;舞臺布景等則是環(huán)境情境。
(2)共同原則
共同性原則就是讓學生共同參與,體現(xiàn)了教育教學的公平性原則。每個學生都有表演表現(xiàn)的欲望。在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讓學生共同參與的效果要好于個別參與。為了保證學生全部參與,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
(3)趣味原則
角色扮演的目的是為了激起學生的興趣,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所以選擇的角色應該是學生感興趣的,筆者常選擇的角色是和知識點有關,并且是學生所向往的職業(yè)。表現(xiàn)的方式也可以多式多樣,如可模仿電視臺綜藝類節(jié)目、新聞發(fā)布會等形式。
(4)適時適當參與原則
適當卷入原則是指教師適當調節(jié)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或適當參與角色扮演。有時候學生在角色活動邊沿中,思維象脫了韁繩的野馬,離題千里,這就需要老師的介入,把握野馬的方向。有了教師的適當參與,學生的積極性更高,課堂氣氛更活躍,還拉近了師生關系。如筆者在用角色扮演法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課時,也在其中飾演了一個角色,這樣一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高了。
2、具體運用(重點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為例)
(1)學生基本情況介紹
筆者任教的07財會2班共56人,女生49人,男生7人。平時活潑好動,善于交流,書法、繪畫、音樂各方面人才較多,但課堂上表現(xiàn)一般,在他們班上這堂課也是想挖掘出他們的潛力,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2)角色表演準備階段
第一步分組,分組看似簡單實則很難,要把能畫的、能寫的、能說的、能唱的、能排能演的平均分配,然后再進行調整。
第二步分工,每組自由選擇導演、演員等,由學生自己決定自己組到底是表演現(xiàn)代版還是文言版。另外要求全員參與,每組上交一份話劇表演腳本,每人寫出一份書面材料,將自己扮演的角色進行分析。目的是要引導學生積極地去研討文章內容,分析文中的人物特征,從而讓他們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第三步排練,這也是整個環(huán)節(jié)當中最難的,成功與否關鍵看學生的配合程度,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所以學生只能利用課余時間或晚自修,連續(xù)幾個晚自修我都在辦公室輔導學生的課本劇,看著他們從僵硬到自然,從笑場到進入角色,從拿劇本到脫稿,又從只能在辦公室表演到全班同學面前去表演,這一點一滴的進步,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第四步道具制作,展示所需的道具都是學生親自動手做或準備的,學生在服裝造型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們將紙團做成古人的發(fā)髻,將絲巾做成頭飾,語言、動作都盡量去模仿古人。另外對學生的獎勵物品也是學生自己集思廣益制作的小東西。
(3)角色定位
角色扮演法有兩大要點,一是角色定位,即面對問題,應認清是屬于什么角色類型內的。如:家庭問題不能用職業(yè)類型的角色去處理。二是迅速進入角色,深入領悟自己的角色內涵。在職業(yè)領域內,每個人處在不同位置,都有自己的崗位職責,要把崗位職責和工作內涵有機地融為一體。比如,我們是教師,我們就要明確自己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職責,做好我們自己的本職工作。
在實施角色扮演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認真設計、精心指導,指導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把握好角色,鼓勵學生分工合作,精心地準備角色,確保角色扮演教學法的實施效果。
教學實踐中,筆者在一些口語體、記敘文體、話劇等文章中進行了實驗,如《警察與贊美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雷雨》、《茶館》等文章,課前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再創(chuàng)作,課堂上就讓他們進行角色扮演,取得的效果不錯,就連平時調皮的學生都提高了學習興趣。
現(xiàn)以本人教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課時設計的角色扮演法教學為例進行說明。課文是《論語》中篇幅較長的一章,具有一定情節(jié),敘事生動傳神,為后世散文提供了借鑒。本文記敘了孔子和他的四個弟子暢談理想志趣的情景,反映了儒家以禮樂治國的政治主張。在這次對話形式的教育活動中,孔子循循善誘,表現(xiàn)出他不僅是一個杰出的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全文敘寫文字精煉,對話語言簡短,卻能生動地刻畫出各個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表現(xiàn)出他們的思想性格。
本文人物各個形象鮮明,性格突出。于是,筆者就打算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更好地理解文章,實現(xiàn)我給他們定了一個文言版本,一個現(xiàn)代版本。現(xiàn)將本文的人物個性整理為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時,需要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加以靈活運用。為保證表演效果,①要注意明確角色扮演達到的目標,每次演出時間不宜過長,必要時作相關的示范;②在表演過程中引導學生的情緒變化以及調整角色中的人際關系等,要鼓勵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有自己的創(chuàng)意。在討論交流角色扮演體會時,教師仔細聆聽、接受不同意見,努力營造輕松、自由的氣氛,讓角色扮演者具有安全感,不要因為角色扮演而被人嘲笑,不宜強迫不愿意參加的學生扮演角色;③如果學生能力允許,整個扮演活動可以讓學生全權負責,教師只擔任顧問的角色。教師熱情支持和誠意的關懷可以讓學生更愉快、自愿參加演出,有必要的話,教師需要在學生的扮演中進行相關的示范;④在討論、反思和總結階段,要注意從多個不同角度和側面進行分析探討。
(4)表演展示階段及注意事項
①課本劇表演評分標準
②表演次序:當場抽簽決定順序
③ 錄音錄像小組和評價小組職責
④注意事項
各組展示時其他組應積極配合,認真、文明觀看。這一點在平時教學中強調較多,學生能很好的配合。
(5)考核評價
本堂課氣氛歡快而活躍,學生就像在輕松的“游戲”過程中就完成了對課文的學習,而且印象特別深刻,不易忘記。之后再進行檢查,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夠熟練地背誦和翻譯全文。當然為了使學生更有成就感,在每組表演完后學生和老師都做簡短的評價,最后還由學生自己評出了名次。
在本次活動中,班內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富有表演才能的學生,特別是平時不大好說好動的學生也都積極地參與進來了。學生在服裝造型上下的功夫,也讓我很佩服,他們將紙團做成古人的發(fā)髻,將絲巾做成頭飾,語言、動作都盡量去模仿古人,他們的認真,讓我很受啟發(fā),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埋怨學生不肯說,不肯做,其實只要我們自己肯動腦筋,多做創(chuàng)新性的活動設計,一定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的。
四、結論與討論
1、角色扮演法能極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正如筆者前文提到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采用了角色扮演教學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筆者在以后的教學中也適時嘗試了這一教學方法。
比如教學《項鏈》時我就采用了課本劇表演的方式,具體的做法是在講課時提出表演要求,待學生對課文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把學生分成幾個組,選好各組的編劇、導演,布置排練任務,然后各組利用課余時間自己排練,教師做顧問進行指導。
演出時,學生能按課文內容栩栩如生的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甚至一些學生還通過化裝、道具、場景布置等烘托氣氛。同學們個個積極參與,表演熱情高漲,從而帶動了學習興趣,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最后再由指定學生組成評委、評出最佳劇組、最佳演員等,并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從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課堂上“說”的積極性。
學生的表演讓我無比驚喜,道具有限,他們就拿點鈔用的錢作為貸款,用凳子作為馬車,讓人捧腹的同時也為他們的可愛深深地打動。另外有個小組還采用音樂配景的方式,當瑪?shù)贍柕陆璧巾楁湑r,她們唱:哦,第一次我,呼吸難過,哦,第一次我,失去方向,借到你的項鏈,心不停的顫抖,掛上你的項鏈,不知該往哪兒走。最后結尾又改編了經(jīng)典歌曲《十年》:如果10年前項鏈沒借,我不會把自己,弄得人老珠黃,弄得這副模樣,如果10年前項鏈沒丟,現(xiàn)在會是怎樣,誰也不知道,誰也預測不了。這些歌曲表演帶來了可看性,內容結合的又非常貼切。
2、適當使用,不可濫用
角色扮演法并不是教師放任學生自己表演,也不是每一篇文章都需要通過角色扮演來完成教學,這些都要教師把握。“角色扮演”這種形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運用,但一定要目的明確,它只是輔助學生感受情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有感情閱讀的一種手段,切不可濫用。課前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準備,課中應有效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恰當?shù)恼n堂處理,避免教學目標的失落而走上形式主義的教學道路。
3、角色扮演法適用范圍并非限制于口語體、記敘文體的教學。
者認為,角色扮演教學法很實用,適用范圍非常廣泛,例如,在應用文教學中的求職信以及應聘信的寫作,經(jīng)濟合同的寫作等,都可以安排角色扮演實施教學活動。但在實施教學之前,教師一定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進行合理的設計和精心的指導,確實安排好整個教學過程。
比如,筆者在進行求職信以及應聘信的寫作方法教學過程中,按照行為引導教學的要求,給學生安排了一次角色扮演教學:首先給學生下達教學任務,請各學習小組準備,設計好場景,選擇好模擬的“招聘人員”。請這些“招聘人員”到網(wǎng)絡上下載與專業(yè)相關的招聘廣告并向“求職者”進行招聘宣傳,請每一位“求職者”準備好求職信以及應聘信前來應聘;其次,就是組織學生參與模擬的求職應聘會。經(jīng)過選拔,“招聘人員”在會場上顯得比較專業(yè),提出的問題也能夠切合企業(yè)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招聘的職位符合大家的需求,“求職者”也很認真,對每個問題都不敢怠慢,都希望面試成功。這樣的教學活動很受學生的喜愛。
4、較于傳統(tǒng)教法角色扮演法更占時間和精力,對教師的責任心和耐心是一大考驗
在角色扮演完畢后,教師一定要對這一過程給予適當?shù)脑u價和總結,包括對表演或討論給予肯定的評價,對表現(xiàn)突出的同學提出表揚,讓同學們感到他們的付出到了尊重和肯定,有利于下一次活動的開展,更重要的是,要對這節(jié)課所要掌握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路。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角色扮演活動的關鍵所在,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升華。
教學實踐證明,角色扮演教學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幫助我們解決了許多教學難題,最重要的是,它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他們的職業(yè)能力,可以說,角色扮演教學法令我和我的學生頗為受益。
角色扮演教學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它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他們的綜合素質。在實施角色扮演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認真設計,精心指導,指導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把握好角色,鼓勵學生分工合作,精心地準備角色,確保角色扮演教學法的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 葉昌元,李懷康.職業(yè)活動導向教學與實踐.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12).
[2] 邢月明.行為引導式教學法的應用.
[3] 阿姆斯特朗.課堂中的多元職能——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
[4] 和 震.能力本位職業(yè)教育理論的結構分析.[J].教育與職業(yè),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