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花
摘 要:高效課堂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我認為可以運用以下多種方法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效課堂;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方法;教學氛圍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170-01
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于高效教學。在高效課堂上我是從以下六個方面去做的:
一、以新課程標準為基礎,結合實際備好課
我們的課堂上既然要放手,那課前的準備工作就必須是充足的。教師對教材要熟悉,必須要把握好每節課的教學設計,要完成其相應的學習任務,每堂課的組織教學就應有相應的教學目標。首先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學目標要從數學的特點出發,根據數學總體教學要求、單元教學安排,到每節課的相關內容的教學目標來為這節課設計教學目標。其次,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要面向全體的學生。備課過程中,教師根據新課程標準系統把握教材外,更要熟練掌握教材的內容;典型題例自己先要做,相關的知識要充分學習。還要提前一周集體研究下周備課時的教學方案。教學方案是教師對整個一節課教學設計意圖的體現。教學方案設計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校現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計出的教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
二、做好組長培訓
一個優秀的組長是小組活動的靈魂,既是小組活動的領導者,又是小組活動的組織者,同時又是教師的小助手。我們把他歸納為“三者”,即:組織者、協助者、學習者,小組長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明確了小組長的職責,在組內開展系統有效的培訓,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小組合作學習才能真正產生實效。所以,為了更好的發揮組長的作用,老師對組長的培訓就顯得十分必要。并在工作中隨時隨地對組長的工作加以指導督促,就像教師開例會一樣,每周都要給組長開小會,針對小組內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給以幫助,幫助組長建立一個健全的組規,形成積極的獎罰分明的組風。
三、把握好時間安排和學法指導,努力創建學習型課堂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一堂課一般由學習、講解和練習三部分構成。講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練的時間不宜少于15分鐘。這里的練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訓練。課堂上要少講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教師要在課堂上惜時如金,同時還要學會節約時間。比方說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合理安排收發作業等。上課要守時,不要遲到,更不能拖堂。教師要以自己的時間觀念影響學生時間觀念,幫助學生制訂時間安排,反思時間利用情況,讓學生學會經營課堂40分鐘,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教師一定要樹立學生可以學會,每個學生都可以學會的觀念,幫助學生制訂自學方案,解答學生疑難。對于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學可以解決的問題不講,解決不了的問題精講,遺漏的問題予以補充。以課堂作業、來回巡視等手段督促學生自學,最大限度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創建和諧高效的課堂氣氛。
四、給學生足夠的信任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真正的課堂應該是高效的課堂,是探究的課堂。在課堂上既然把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就必然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在自主學習和交流協作環節中,給學生以時間,讓學生真正地利用起課堂上的時間,真正用讀用寫用思考走入課本中,開動思維。開頭一段時間,難以掌控,但時間長了,學生形成一定的自學習慣,效率自然提高。
五、活躍的課堂狀態
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并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我認為,這就是一節高效的課,成功的課。教師要善于根據具體教育情景,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方法,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成為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者,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各環節中,教師要時刻牢記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要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在課堂上,我把自己由“演講者”轉變為“編劇”和“導演”,要像導演給演員說戲那樣,創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做演員的情景,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當然,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學生掌握,更要在課堂中以幽默風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及事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的信心,促進目標的全面達成。
六、適當的激勵機制
我認為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培優補差工作不是課后的工作,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有事實表明,利用課余補課的學生的成績并不比不補課的學生成績好。因此,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培優補差工作,尤其是補差工作值得我們重視。補差,首先是“治懶”,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懶”,包括思維上的懶和練習中的懶。思維上的懶常常表現為學習過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練習中懶的表現為練習速度慢,作業完成不及時,家庭作業拖拉等。針對以上情況,分別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課堂中加強“快速提問”,增加提問的密度,把一些略簡單的問題請差生回答,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給他們板書的機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三是課堂作業堂堂清,教師要嚴格監督,不給他們抄襲的機會;四是不能讓他們有拖拉家庭作業的機會,一經發現及時進行批評,并嚴格處理。
總之,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把握好時間,努力創建學習型課堂,以最理想的學習狀態達到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