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顯芳
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當前職業教育對象的現狀,通過動機理論及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研究,著力探討各種方式、方法,有效激發與培養學生學習動機,找出促進學生管理的好方法。
關鍵詞:學習動機 學生管理 激發 培養
我們通過學習動機理論知道:動機=需要+目標。需要是動機產生的基礎。當人們的暫時需要不能得到滿足的時候,這種需要就會引導人們去尋找那個能夠滿足需要的對象,即目標,從而產生人們進行活動的動機。也就是說,動機有它獨有的功能。一方面,動機能夠使人們的思想變靜止為活動,能夠發動人的行為,具有激活功能;另一方面,動機能將人們的行為活動指向一定的對象或目標,具有指向功能。
如何在職業教育活動中,正確運用動機理論引導學生學習成長,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現階段,職業院校學生的思想與以前相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特別是“獨生子學生”這一代,很多學生在家受溺愛,他們孤獨、不善交往,處理事情簡單,好走極端;不愛學習,掌握知識少,缺乏學習目標;有的和上大學的同學比較,存在自卑感,老覺得自己無能,對未來喪失勇氣和信心,常常處于迷惑狀態。
動機不一樣,所追求的目標就不一樣,個體發展的方向就會大相徑庭。現時代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很多新的事物進入人們的生活世界,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決定著人們對事物發展和學習動機的認知偏差。從大的方面說,在世界觀上,有的人看到的是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生活美好;有的人卻片面看到社會上存在的腐朽角落,不能放眼遠望,只會故步自封,走向沒落,老覺得自己學習一無所用;再就價值觀來說,有的學生受拜金求樂思想的影響,認為學習就是為了將來能掙很多錢,自己享受快樂時光,有的認為學習是為了追求自身成長,提高自己素質,將來為社會創造財富、造福人類。
由此可見,我們可以尋找適合培養、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辦法,端正學生學習目的,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把學習變為學生的一種求知需要。
在此,筆者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明確學習目的,確立奮斗目標
一是從修身做起,加強學生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國情,了解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把思想統一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來;讓學生知道父母養育恩和老師的哺育情,懂得回報社會、回報學校、回報父母……
二是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利用教材、故事等,讓學生樹立榜樣,感悟道理,提高學習熱情。職業院校的學生,進校時大多學歷較低,而現在需要有較好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動手能力的人才,所以,教師應該教育學生克服自卑心理,刻苦學習就業應具備的最基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獲得就業本領,告訴學生就業形勢雖然比較嚴峻,但他們就業擁有很多優勢,幫助學生把學習專業知識技能當成自身的需要,并形成自己的近期目標。
二、寓教于樂,培養興趣,激發求知欲
在學生管理過程中,教師可創設問題情景,提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提供學習材料和學習條件,在學習內容和學生心理之間制造一種“認知不協調”,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引起他們的疑惑、驚訝,使學生“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感到問題熟悉而又不能簡單地利用自己現有的知識解決。這時必然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的欲望。
三、正確評價學生,學生管理以人為本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努力做到客觀、公正、公平,恰到好處,獎罰分明,以理服人。教師恰當地運用表揚與批評的方法,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手段,把表揚和批評有機結合,不能一棒子打死或者一手捧上天,應以充分尊重學生為前提。教師在表揚時要指出存在的不足與缺點,批評時要肯定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在學生管理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管理的效果。
(作者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endprint